意思是: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出處:《行香子·過七里瀨》
原文:
《行香子·過七里瀨》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白話譯文:
乘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麵。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
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閒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笑嚴光當年白白地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
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擴充套件資料:
《行香子·過七里瀨》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描寫了七里瀨的優美景色,表現了作者對江南水鄉的熱愛,也流露了功名虛無、江山長在的人生哲學。
上片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後三句從不同角度寫溪水;下片開頭兩句寫山,中間插入議論感慨,最後有以寫山作結。
全詞將水上行舟的“靜美”,和時空變化的“動美”結合的十分完美,語言清麗,意境廣渺,既有幽美的畫面,又含有深邃的哲理,剛柔相濟,韻味深遠。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二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他巡查富陽,由新城至桐廬,乘舟富春江,經過七里瀨時作此詞。
意思是: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出處:《行香子·過七里瀨》
原文:
《行香子·過七里瀨》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白話譯文:
乘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麵。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
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閒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笑嚴光當年白白地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
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擴充套件資料:
《行香子·過七里瀨》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描寫了七里瀨的優美景色,表現了作者對江南水鄉的熱愛,也流露了功名虛無、江山長在的人生哲學。
上片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後三句從不同角度寫溪水;下片開頭兩句寫山,中間插入議論感慨,最後有以寫山作結。
全詞將水上行舟的“靜美”,和時空變化的“動美”結合的十分完美,語言清麗,意境廣渺,既有幽美的畫面,又含有深邃的哲理,剛柔相濟,韻味深遠。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二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他巡查富陽,由新城至桐廬,乘舟富春江,經過七里瀨時作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