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宮外史

    題目限定在漢人,我們就只談漢人。

    漢人在極端生存環境下會反抗,但是漢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會三思而後行,不蠻幹,也深懂的君子報仇十年不遲的道理,必要時也會臥薪嚐膽。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也是如此。

    漢高祖劉邦推翻了暴秦的統治,建立了漢朝,漢朝人被統稱為漢人。

    漢高祖初年,匈奴趁著秦漢多年戰亂之機,迅速發展壯大。在漢朝受到壓抑、排擠的諸侯率其軍民也不斷地投靠匈奴。匈奴藉此形勢,迅速南侵,勢力達到山西代縣、呂梁一帶。公元前200年,漢高祖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結果在平城(今大同)的白登山被冒頓單于的40萬匈奴騎兵包圍,七日難以突圍。在這種情形下,漢朝賄賂單于閼氏,雙方講和,才得以撤退。按照協議,漢朝用公主與單于和親,並每年送給匈奴大批的棉絮、絲綢、糧食、酒等財物。即使如此,匈奴人還是經常南下攻殺搶掠,漢帝也只能忍氣吞聲,誰讓自己打不過人家呢?

    一、漢武帝堅定地反抗匈奴侵辱

    這一忍受,就忍受了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四帝計67年時間。直到武帝即位7年後,即公元前133年,漢朝才開始對匈奴進行大規模反擊,拼殺了四十餘年,終於攻打到漠北,蕩平了匈奴人的老巢,殲滅了匈奴主力,迫使其殘餘勢力向西方逃竄,從此數十年間匈奴人不敢在漠南設定王庭。

    上圖:霍去病馬踏匈奴圖片

    二、隋文帝楊堅,是一個保持漢文化而在胡人中奮勇拼搏的志士。

    西晉時期,由於八王之亂等原因,造成天下大亂,胡人趁機而起,攻略下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形成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亂華百餘年時間。

    漢人有些南遷建立了東晉政權;有些留在當地,融入五胡社會;也有些人保持自己的漢民族文化,默默忍受胡人的統治,或者在胡人政權中奮勇拼搏。

    隋文帝楊堅就是一個保持漢文化而在胡人中奮勇拼搏的志士。

    楊堅,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他在鮮卑人中的小字為:那羅延(意即金剛不壞);在鮮卑的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是他的父親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建立隋朝後,恢復漢姓"楊"。並令其他漢人也都恢復原來的漢姓。

    楊堅父親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周靜帝宇文闡即位,任命楊堅為丞相。從此,楊堅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即皇帝位,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隨後又滅掉陳後主和西梁後主蕭琮,統一了中國。從此大力推行漢文化,恢復生產,實行北方民族大融合,史稱“開皇之治”。

    三、明太祖朱元璋滅元朝

    蒙古人統治漢人近百年,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 、投下制 、驅口制 、匠籍制 、籍沒制 、人殉 、宵禁 、海禁 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程序。由於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流於橫徵暴斂。為了對外戰爭,打造東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區徭役徵發也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剝削與壓迫,紛紛起義。1351年, 白蓮教、紅巾軍等農民大起義,朱元璋趁勢而起,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明朝。

    四、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推翻清朝統治

    滿人入關,於1644年攻滅明朝,建立清朝,統治漢人268年。

    滿清為了鞏固統治,實行漢化政策,一定程度上平和了滿漢矛盾。到滿清後期,西方工業革命已影響到中國,列強也意圖把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漢族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學習西方科學知識,但滿清貴族的愚昧無知,腐敗無能,貪圖安逸,對列強一味忍讓。這激起了廣大漢人官吏的不滿,張之洞、李鴻章、梁啟超、康有為等,先後發起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試圖透過變革,強國救國,但均告失敗。

    1894年,孫中山成立了中興會,發誓:“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舉行“南昌起義”,意在推翻滿清統治。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釋出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期間,還先後發生過天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等,反抗清朝統治。

    五、抗擊倭寇,建立新中國

    倭寇,後來稱日本鬼子,侵略中國,1931年侵華的日本鬼子發動九一八事變,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後又陸續侵略華北、上海等地。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華人民經過十四年抗戰,打敗了日本鬼子,日本投降。

    在日本鬼子侵略期間,有的人投靠了日本人,當了漢奸,有的當了皇協軍(偽軍),而八路軍領導敵佔區的廣大民眾則與日本鬼子開展了英勇頑強的抗日鬥爭。

    我老家是冀南平原,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就駐紮在南宮,領導抗日鬥爭。我外祖父曾擔任敵後抗日武裝——南宮縣中隊指導員,白天干農活,晚上就秘密開展抗日活動。我的母親當時6、7歲,大人們經常把情報縫到她的衣服裡,帶著她去“走親戚”以此來傳遞情報。我村抗日烈士就有十幾位。我小時經常聽大年紀的老鄉親們講他們與日本鬼子鬥爭的故事,如:白天日本鬼子向村裡派勞工去修公路等,他們被派去,他們出工不出力,叫磨洋工,有時也遭鬼子的毒打。到晚上在縣大隊或民兵的組織下,又去破壞新修的公路。就這樣白天修,晚上破,鬼子很難修好一條完整路。有時去破壞鬼子的電線,割斷電線,鋸斷電線杆等等。這就是敵後的民眾抗日鬥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棗和紅棗不一樣嗎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