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破媽媽
-
2 # 洋洋媽143
首先,小孩如廁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沒必要操之過急,需要循序漸進的。可以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因為正常人的如廁習慣在他到了一定年紀後就會自己養成。也就是說,你訓不訓練,他大了都會自己上廁所的,所以大可不必為此行為著急上火甚至動武。 其次,孩子小不能如大人的意願上廁所就被打屁股,這個更要不得。往輕了說,孩子多健忘,你因此打了他,他很快就忘記了捱打的原因,但他心理上會潛意識對上廁所有恐懼,不利於他的心理健康成長;往重了說,大人在發怒時,往往控制不好自己手的力度。孩子小身體嬌嫩,過重的打擊屁股,除了會對屁股軟組織造成損傷引起腫脹的疼痛,還有可能傷及孩子腎臟,挫傷坐骨神經甚至導致腦震盪等嚴重後果。
-
3 # 南南說
這跟前段時間我閨蜜的情況很類似。
上個月的時候,閨蜜跟兔子吐槽說,最近快被兒子給氣死了,原因是兒子快3歲還穿紙尿褲,廁所都不會上。
“這麼大了,還穿紙尿褲。給他做如廁訓練,結果就是學不會,打了哭,氣的我也哭。”其實在寶寶如廁訓練這件事情,就像是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每家萌娃各不同,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暴力解決”,而且打屁屁就像是“特效藥”,就算是現在“靈”了,下次還是可能會再犯,時間長了甚至還會出現“耐藥性”,打了還咯咯笑,氣得你七竅生煙。
其實如廁訓練無非以下這幾個方面:
1、寶寶一般多大可以進行如廁訓練?正常情況下,寶寶在1歲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學習自己上廁所了(去自己的小馬桶),但這要根據寶寶的情況來定,媽媽不要過早干預寶寶,要讓寶寶順其自然慢慢的適應。在寶寶尚未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之前,進行如廁訓練是沒有意義的。
有研究表明,在18個月之前就開始進行如廁訓練的寶寶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那些18~24個月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寶寶只需要1年的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
所以,18個月是比較建議可以訓練的時間點,但要根據寶寶具體情況而定不能急於一時。
2、怎麼判斷寶寶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1)白天至少能保持2小時或者小睡後尿布乾爽,說明寶寶有一定能力控制了。
(2)待著不動、停止玩耍像是要說什麼,或者直接跟媽媽說要“尿尿”,說明寶寶已經能意識到自己要尿尿。
(3)寶寶對小內褲和坐便盆不反感。
(4)寶寶能夠聽懂基本的指令,能夠協調動作,舒適地坐到坐便盆上。
(5)寶寶開始有規律地排便。
3、如廁訓練中,媽媽們該怎麼做?媽媽們一定要有輕鬆的、無壓力的心態。
在訓練中,要時刻表揚寶寶的進步,不要批評其的小錯誤。
(時刻默唸:親生的不生氣,親生的不生氣)
其實,如廁訓練並不是真的透過專門訓練來學習如廁,而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家中的同性成年人上廁所的時候,可以帶上寶寶,現場演示。
(1)剛開始幾周,讓寶寶(不必脫衣服)坐在兒童專用坐便器上,告訴寶寶坐便器的知識,如用途及何時使用它。
(2)當寶寶願意坐在坐便器之後,可以取下尿不溼嘗試讓寶寶坐在小馬桶上方便。讓使用坐便器成為寶寶生活中的習慣,從每天一次的蹲便增加到每天幾次。
(3)當寶寶適應這種模式以後,在其蹲坐好後換下尿布,然後將尿布上的排洩物扔進其身下的坐便器裡。
(4)在沒有包尿不溼的時候多在坐便器周圍玩耍,提醒寶寶在需要解大小便的時候使用坐便器。此時寶寶可能因不太習慣而忘記,媽媽們要耐心等待。
(繼續默唸,親生的不生氣,親生的不生氣)
(5)當寶寶逐漸習慣使用坐便器後,白天就可以將尿布逐漸換成訓練褲。而且,可以隨時提醒寶寶使用坐便器,只要寶寶有需要,可以迅速將其放到寶寶的屁屁下面。
5、如何正確處理寶寶尿褲子事件?即便寶寶已經成功使用坐便器好幾個月了,偶爾還是會尿褲子的,有些孩子直到5~6歲還會尿床。
這也是媽媽們最崩潰的地方。
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首先保證自己平常心對待。可以用一塊塑膠床單墊在不了床單下面以減少清洗工作。
對此,晚上可以使用寶寶訓練褲或一次性寶寶訓練褲,而不要使用日用的普通尿片,這樣寶寶就能夠辨別出差異;鼓勵寶寶入睡前或一睡醒就馬上使用坐便器;臨睡前兩個小時不要給寶寶喝水或奶。
同時還應該讓寶寶知道,所有小朋友都會尿床,解除寶寶的心理壓力。寶寶如果沒有尿床,要給予誇獎。
媽媽們需要明白,寶寶如廁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寶寶和別人家寶寶“競爭”,是不公平的。
“恐嚇”式教育最容易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現在的“中國式育兒”最大的問題就是忽視心理教育,特別是老一輩家長。實際上,寶寶的身體遠沒有家長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反而是心理遠沒有家長們想象的那樣堅強。
回覆列表
打屁股會讓孩子覺得委屈,並不會長記性!
實際上,小孩子肛欲期是不想主動排便的,tta會覺得這是ta的東西,ta想要控制住,而且憋住大小便會讓ta覺得快樂,就會經常忍到憋不住了,拉褲子裡了。這時候家長真的不能取笑或者打ta,幼兒主要透過糞便的保留和排除以獲得快感,這也是母親訓練幼兒學習自主如廁的時期,因而使幼兒覺得他的排便與否,可以對父母產生影響,肛欲期的發展障礙可以對以後的精神發育產生廣泛影響,例如強迫人格就被稱為肛欲性格。
從嬰兒時期,隨著孩子的正常長大,當孩子告訴你要尿尿了,或是扭動身體表現出想要大小便的特徵,就可以帶他到衛生間脫掉褲子上馬桶大小便了。
訓練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排便的程式,而不是要求孩子大小便。
原則一:從心理上真正接納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現;
原則二:不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憋尿或者憋便行為;
原則三: 不隨意將孩子大便規律的改變當成便秘治療;
原則四: 平靜地應對孩子尿褲子;
原則五: 不羞辱、取笑、責罵、威脅和體罰孩子;
家長無需為孩子過度擔心,要知道,大小便的完成是人體必經的生理過程,孩子的身體只要沒有外界的干擾,便會自動從第一個階段開始重新發育,直至發育完成。
家長要做的,就是順應生命發展的本能,可以試著從改變管教孩子的方式入手,積極正面的引導孩子,耐心陪伴,就像陪伴一棵小樹苗慢慢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