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間,人工智慧發展迅猛。AI改變了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重新定義了我們與機器的關係。縱觀整個科技發展史,變革其實都是由互動體驗革新引發的:滑鼠、鍵盤打開了PC時代的大門,觸控打開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大門。而在A時代,互動設計變革不是一種進化,是重構,它將重構我們身邊的工具、生產力、生活甚至是美學。
01
語音互動
語音互動技術進步,更趨向人類自然對話體驗。
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是人工智慧領域相對成熟的技術,語音互動在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有了先發優勢,正在被逐漸落地並且有望大規模應用。目前,語音互動已經加速在智慧家居、手機、車載、智慧穿戴、機器人等行業滲透和落地。
區別於以往的互動方式,語音互動在輸入和輸出方式上發生了質的變化,“聽”和“說”成為人們與產品之間資訊互動的主要方式,人機互動方式從“ Finger- first”轉變成“ Voice-first”。
未來,隨著語音技術的不斷完善,語音互動的自然度將進一步提升,並愈加趨向人類自然對話的體驗。
02
多通道互動
人臉、手勢等通道更多出現在產品中,多通道融合互動成為主流互動形式。
目前,語音互動作為人類溝通和獲取資訊最自然便捷的方式,已成為主流互動方式之一。除語音外,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智慧體還可透過識別人臉、指紋、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人體資訊,更加方便快捷地判斷使用者意圖和需求,並適時準確地提供服務或給予迴應。
其中,人臉識別作為生物特徵識別中的重要分支,近兩年發展最為迅速。目前,人臉識別主要用於確認使用者身份,進行安全解鎖、安全支付、安全通行等,已在金融、智慧家居、景區票務、智慧安防等領域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未來,基於人臉更多細節特徵資訊(如表情、精神狀態、面板狀態等)的識別將開啟更多的互動空間和應用場景。除此以外,空中手勢作為接近人與人自然互動的一種方式,隨著可識別的手勢種類和自由度的不斷提升,將在智慧駕駛、智慧家居等領域優先落地。
AI技術的發展拓展了人與智慧體互動的通道,而不同的互動通道有其優勢和場景適用性,也有一定侷限性,如語音互動更自然但私密性差,手勢互動更便捷但對技術和環境要求高。
03
人設
所謂“人設”是指使用者在與智慧體的互動過程中,根據感知到的綜合特徵推斷出的一種具有一致性的角色形象,一般由性格(如外向、善良等)、關係(如助手、朋友等)和基本屬性(如性別、年齡等)構成。
對於帶有語音功能的智慧體如智慧音箱,人設的意義不容小覷,如果智慧體在人設層面與使用者建立關聯,就能夠更好地促進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形成愉悅的記憶,進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意願、包容度和信任感。
使用者對智慧體人設的感知會自然地形成,若不主動進行設計,使用者的感知將漫無邊際,甚至產生各種不可控的風險。目前,不少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設計智慧體的人設形象,比如起名字、設定性別與年齡、定義性格特徵等。
04
主動互動
智慧體在被動互動外,開始出現主動互動行為。
人工智慧賦予了機器情境感知和自主認知能力,使我們有機會構建機器主動服務於人的互動模型,進一步提升人機互動的體驗水平。
05
情感在人類的感知、認知和行為中至關重要。隨著智慧體在人類生活中逐步滲透,學界和業界對於機器情感智慧的關注度與日俱增。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智慧產品,比如情感陪護機器人、智慧音箱、智慧汽車等已經初步具備一些情感識別能力,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物件,進行適當的情感互動。
未來,情感計算技術的提升以及硬體的升級將賦予智慧在“視”、“聽”等方面更強的情感識別能力;同時智慧體對於人類思維理解、情境理解能力將更加完善,其情感互動能力將更智慧、更體貼。
06
人群
AI對特定人群的關懷,得到快速發展和應用。
AI時代,人機互動更加符合人類自然的交流方式,這為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等群體也能充分、便利地使用機器提供了可能。
在AI產品爆發式湧現的當下,我們看到了AI產品不再像傳統產品一樣,先普惠大眾、再推廣到特定人群身上,而是直接將特定人群作為目標群體進行產品設計研發。
市面上,在兒童教育領域我們看到了大量AI產品湧現,目前它們大多著力於讓產品的互動和內容更加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在養老領域,業界開始實踐如何運用智慧產品為老人提供陪聊提醒等陪護服務。隨著AI市場規模的擴大,少數產品開始關注到殘障、患病等更加細分的人群。
在此基礎上,未來,AI對人的關懷將會覆蓋更加細分的人群和深入的場景。
07
場景
智慧裝置互聯互通,多場景銜接。
過去兩年,人工智慧上升到政府戰略層面: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8年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正文,進一步強調了“產業級的人工智慧應用業化”和“應用化”成為未來幾年人工智慧的兩大發展方向。
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家居、醫療、汽車、金融等領域。家居領域,以智慧音箱、智慧電視為代表的智慧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醫療領域,人工智慧已滲透到預測、診斷、康復等環節;汽車領域,自動駕駛、智慧車機、車聯網等正在努力打造安全、美好的駕駛體驗;金融領域,人工智慧在智慧風控、智慧投顧、市場預測、信用評級等方面有了成功應用。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應用,及其與大資料、LoT的結合,AI將從單品智慧、獨立場景到互聯智慧,場景融合進階。
AI時代,人的體驗愈發實時、多變,體驗層級更加豐富、多元,人對自然、情感、個性化的訴求也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凸顯。未來,AI人機互動在不同領域的使用者體驗標準將會被一一定義,這些標準將逐步成為行業共識和國際標準。
過去兩年間,人工智慧發展迅猛。AI改變了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重新定義了我們與機器的關係。縱觀整個科技發展史,變革其實都是由互動體驗革新引發的:滑鼠、鍵盤打開了PC時代的大門,觸控打開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大門。而在A時代,互動設計變革不是一種進化,是重構,它將重構我們身邊的工具、生產力、生活甚至是美學。
01
語音互動
語音互動技術進步,更趨向人類自然對話體驗。
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是人工智慧領域相對成熟的技術,語音互動在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有了先發優勢,正在被逐漸落地並且有望大規模應用。目前,語音互動已經加速在智慧家居、手機、車載、智慧穿戴、機器人等行業滲透和落地。
區別於以往的互動方式,語音互動在輸入和輸出方式上發生了質的變化,“聽”和“說”成為人們與產品之間資訊互動的主要方式,人機互動方式從“ Finger- first”轉變成“ Voice-first”。
未來,隨著語音技術的不斷完善,語音互動的自然度將進一步提升,並愈加趨向人類自然對話的體驗。
02
多通道互動
人臉、手勢等通道更多出現在產品中,多通道融合互動成為主流互動形式。
目前,語音互動作為人類溝通和獲取資訊最自然便捷的方式,已成為主流互動方式之一。除語音外,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智慧體還可透過識別人臉、指紋、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人體資訊,更加方便快捷地判斷使用者意圖和需求,並適時準確地提供服務或給予迴應。
其中,人臉識別作為生物特徵識別中的重要分支,近兩年發展最為迅速。目前,人臉識別主要用於確認使用者身份,進行安全解鎖、安全支付、安全通行等,已在金融、智慧家居、景區票務、智慧安防等領域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未來,基於人臉更多細節特徵資訊(如表情、精神狀態、面板狀態等)的識別將開啟更多的互動空間和應用場景。除此以外,空中手勢作為接近人與人自然互動的一種方式,隨著可識別的手勢種類和自由度的不斷提升,將在智慧駕駛、智慧家居等領域優先落地。
AI技術的發展拓展了人與智慧體互動的通道,而不同的互動通道有其優勢和場景適用性,也有一定侷限性,如語音互動更自然但私密性差,手勢互動更便捷但對技術和環境要求高。
03
人設
所謂“人設”是指使用者在與智慧體的互動過程中,根據感知到的綜合特徵推斷出的一種具有一致性的角色形象,一般由性格(如外向、善良等)、關係(如助手、朋友等)和基本屬性(如性別、年齡等)構成。
對於帶有語音功能的智慧體如智慧音箱,人設的意義不容小覷,如果智慧體在人設層面與使用者建立關聯,就能夠更好地促進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形成愉悅的記憶,進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意願、包容度和信任感。
使用者對智慧體人設的感知會自然地形成,若不主動進行設計,使用者的感知將漫無邊際,甚至產生各種不可控的風險。目前,不少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設計智慧體的人設形象,比如起名字、設定性別與年齡、定義性格特徵等。
04
主動互動
智慧體在被動互動外,開始出現主動互動行為。
人工智慧賦予了機器情境感知和自主認知能力,使我們有機會構建機器主動服務於人的互動模型,進一步提升人機互動的體驗水平。
05
情感在人類的感知、認知和行為中至關重要。隨著智慧體在人類生活中逐步滲透,學界和業界對於機器情感智慧的關注度與日俱增。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智慧產品,比如情感陪護機器人、智慧音箱、智慧汽車等已經初步具備一些情感識別能力,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物件,進行適當的情感互動。
未來,情感計算技術的提升以及硬體的升級將賦予智慧在“視”、“聽”等方面更強的情感識別能力;同時智慧體對於人類思維理解、情境理解能力將更加完善,其情感互動能力將更智慧、更體貼。
06
人群
AI對特定人群的關懷,得到快速發展和應用。
AI時代,人機互動更加符合人類自然的交流方式,這為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等群體也能充分、便利地使用機器提供了可能。
在AI產品爆發式湧現的當下,我們看到了AI產品不再像傳統產品一樣,先普惠大眾、再推廣到特定人群身上,而是直接將特定人群作為目標群體進行產品設計研發。
市面上,在兒童教育領域我們看到了大量AI產品湧現,目前它們大多著力於讓產品的互動和內容更加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在養老領域,業界開始實踐如何運用智慧產品為老人提供陪聊提醒等陪護服務。隨著AI市場規模的擴大,少數產品開始關注到殘障、患病等更加細分的人群。
在此基礎上,未來,AI對人的關懷將會覆蓋更加細分的人群和深入的場景。
07
場景
智慧裝置互聯互通,多場景銜接。
過去兩年,人工智慧上升到政府戰略層面: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8年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正文,進一步強調了“產業級的人工智慧應用業化”和“應用化”成為未來幾年人工智慧的兩大發展方向。
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家居、醫療、汽車、金融等領域。家居領域,以智慧音箱、智慧電視為代表的智慧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醫療領域,人工智慧已滲透到預測、診斷、康復等環節;汽車領域,自動駕駛、智慧車機、車聯網等正在努力打造安全、美好的駕駛體驗;金融領域,人工智慧在智慧風控、智慧投顧、市場預測、信用評級等方面有了成功應用。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應用,及其與大資料、LoT的結合,AI將從單品智慧、獨立場景到互聯智慧,場景融合進階。
AI時代,人的體驗愈發實時、多變,體驗層級更加豐富、多元,人對自然、情感、個性化的訴求也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凸顯。未來,AI人機互動在不同領域的使用者體驗標準將會被一一定義,這些標準將逐步成為行業共識和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