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為:聽取言論一定要尋求它的實際用途,觀察行為一定要尋求它的實際功效。
出處: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辯、濫其高而尊貴之,是不須視而定明也,不待對而定辯也,喑盲者不得矣。明主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然則虛舊之學不談,矜誣之行不飾矣。
白話釋義:
當代君主迷惑於他的善辯,輕易相信他的高明,從而尊重他們;這是不等看東西就斷定他眼明,不等說話就判定他口才好,這樣,啞巴和瞎子就無從得知了。
明君聽取言論一定要責求實用,觀察行為一定要責求功效,這樣,虛偽陳腐的學說就沒有人再談了,虛妄自大的行為就掩飾不住了。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韓非是戰國時期南韓的貴族,約公元前280年出生於戰國末期南韓的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鄭韓故城) 。
當時六國戰亂紛飛,為了躲避霍亂,韓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駐馬店的一個村落中。作為貴族子弟的韓非從小立志要幹一番大事業,振興家族,富強南韓,因此,小小年紀就單獨一人周遊列國,一路上努力的學習各家的思想。
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讚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公元前233年,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 ,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
但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為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南韓,但作為南韓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 ),妨礙秦國統一大計,於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辯駁。
韓非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子》(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子》(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
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文章簡介:
《韓非子·六反》是戰國末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著作《韓非子》裡面的一篇散文。該文批判了奸詐虛偽而無益於國家,卻受到社會讚美的六種人;肯定了努力耕戰而有益於國家,卻受到社會詆譭的六種人。
這句話的意思為:聽取言論一定要尋求它的實際用途,觀察行為一定要尋求它的實際功效。
出處: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辯、濫其高而尊貴之,是不須視而定明也,不待對而定辯也,喑盲者不得矣。明主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然則虛舊之學不談,矜誣之行不飾矣。
白話釋義:
當代君主迷惑於他的善辯,輕易相信他的高明,從而尊重他們;這是不等看東西就斷定他眼明,不等說話就判定他口才好,這樣,啞巴和瞎子就無從得知了。
明君聽取言論一定要責求實用,觀察行為一定要責求功效,這樣,虛偽陳腐的學說就沒有人再談了,虛妄自大的行為就掩飾不住了。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韓非是戰國時期南韓的貴族,約公元前280年出生於戰國末期南韓的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鄭韓故城) 。
當時六國戰亂紛飛,為了躲避霍亂,韓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駐馬店的一個村落中。作為貴族子弟的韓非從小立志要幹一番大事業,振興家族,富強南韓,因此,小小年紀就單獨一人周遊列國,一路上努力的學習各家的思想。
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讚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公元前233年,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 ,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
但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為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南韓,但作為南韓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 ),妨礙秦國統一大計,於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辯駁。
韓非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子》(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子》(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
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文章簡介:
《韓非子·六反》是戰國末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著作《韓非子》裡面的一篇散文。該文批判了奸詐虛偽而無益於國家,卻受到社會讚美的六種人;肯定了努力耕戰而有益於國家,卻受到社會詆譭的六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