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單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語法單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依次是短語、詞、語素。人類的語言是有聲音、有意義的,是語音和語義的結合體,這便是語法單位基本的特點。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就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我們來看下邊這個句子: 他坐在沙發裡看書。 這是一個最大的語法單位,我們把它儘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發│裡│看│書 切下來的每個部分都有意義,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個個的語素了。這裡的“沙發”只是一個語素,是英文sofa的譯音,表達一個意義,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見語素有兩個特點: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義。 普通話裡的單音節詞不超過1400個,而語素遠比這個數目大。為什麼呢?因為一個音節要代表許多個不同的意義。例如xīn這個音節,就可以表示 “辛(辛苦)、新(新人)、心(心臟)、鋅(鋅礦)、薪(薪金)、芯(燈芯)、馨(馨香)、欣(欣喜)”等幾個語素。由於漢字不是拼音文字,xīn這個音節就分別寫成了不同的形式,替我們作了分析語素的工作。可是,並不能說,漢字的一個字就是一個語素,漢字的形、音、義和語素的關係,除了上面所說的一個音節代表幾個語素,可以分別用幾個漢字表示之外,還有如下的一些情況。 一個漢字代表幾個不同的語素,讀同一個音。例如,“副”(fù)這個字就可以代表三個語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級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稱,如“名不副實”;“副③”,表示某種事物的計量單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擔架”。 一個音節只表示一個語素,寫成一個漢字。例如:shéi-誰,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惻。這種情況的例於比較少。 一個語素可以用不同的漢字表示。例如:“蒐集”的“搜”可以寫成“蓃”,甦醒的“蘇”可以寫成“蘇”,這就是所謂異體字。 幾個不同的音節,表示不同的語素,卻寫成同一個漢字。例如:chā-差(差別),chà-差(差勁),chāi-差(差使),cī-差(參差)。 一個音節,寫成一個漢字,可以包含兩個語素。例如:“倆(liǎ)”“仨(sā)”念起來雖然只有一個音節,但實際上都包含了兩個語素,“倆”即“兩個”;“仨”即“三個”。 有的漢字本身沒有意義,不代表任何語素。例如:葡、萄、蜈、蚣…… 有的漢字在某個場合下代表語素,在某個場合下又不代表語素。例如:“沙、發、巧、力、馬、克、達”分別都是語素;而在“沙發”、“巧克力”、“馬達”中,它們只作為一個音節的符號,都不是語素了。 語素如果按音節劃分,可以分成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和多音節語素。分別舉例如下。 單音節語素:天、地、人、跑、跳、唱、紅、白、民、朋、思……這類語素很多,有上萬個。 雙音節語素,這主要是古代的聯綿字和音譯外來詞。聯綿詞,如:躊躇、狼狽、葫蘆、葡萄、彷徨、徘徊;音譯外來詞,如:琵琶、尼龍、咖啡、咔嘰。 多音節語素,主要是音譯的外來詞。例如:凡士林、奧林匹克、布林什維克。 單音節語素有的能獨立運用,因而能獨立成詞,如“人、跑、我、拉、紅……”這樣的語素稱之為“成詞語素”;有的則不能獨立運用,因而不能單獨成詞,如“民、們、機……”這樣的語素稱之為“不成詞語素”。不能單獨成詞的語素,它永遠不可能是詞;能單獨成詞的語素,不能保證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詞,例如“人民”裡的“人”就不是詞,它在這裡是以語素的形式出現的,是“人民”這個詞的組成成分,不能拆開,當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少數的語素,不僅不能獨立成詞,就是跟別的語素組合時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畫兒、石頭、我們。裡面的“第、老、阿,於、兒、頭、們”的位置,或前或後是固定了的,不能變換。我們稱這樣的語素為附加成分,也有人稱它們為詞綴的。這種附加成分的意義雖然不那麼明顯,但它眼前面講到的“葡、萄、蜈、蚣”之類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確的意義,後者沒有任何意義。 能獨立成詞的語素,詞和語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個語素一個詞,這樣的詞叫單純詞,由一個語素形成,其構造簡單,無需深究。不能獨立成詞的語素,可以和別的語素結合構成一個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合成詞。關於合成詞的構造關係,這裡試列舉幾種。 一、兩個語素按一定的關係組合成詞,這種組合方式叫複合式。它又可以分為六種形式: 1.兩個語素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不分主次,它們之間是聯合關係。例如: 朋友 語言 鬥爭 偉大 勇猛 剛才 是非 開關 東西 遲早 反正 彼此 2.兩個語素有主次之分,它們之間是偏正關係,前一個語素是描寫或限制後一個語素的: 火車 鐵路 優點 重視 雪白 只要 石器 花芯 善意 豪情 前門 飛船 3.兩個語素之間有一種支配關係,前一個語素表示一種行為動作,後一個語素表示受這個行為動作支配、影響的事物。例如: 革命 帶頭 動員 有限 幹事 綁腿 守舊 安心 知己 失信 認輸 鼓掌 4.後一個語素是對前一個語素加以陳述說明的,它們之間是陳述關係。例如: 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輕 性急 膽怯 日出 心慌 口渴 民用 自願 體重 其他回答①定義不同,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如“民”、“玻璃”等;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音義結合體,比如“人”、“圖書”;短語是作用相當於詞而本身又是由片語成的大於詞的語言單位,“英語教師”、“科學研究”。 ②作用不同,語素是構詞單位,不能直接構成句子,即不能直接作任何句法成分,只有獨立成詞或組合成詞,才有可能獨立運用,如“建”和“設”都是語素,它們不能夠直接構成句子,只有組成“建設”等詞語,才能構成句子。 詞是造句單位,直接構成句子,也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構成短語再構成句子,如“花開了”這個句子就是由“花、開、了”三個詞語構成。 短語也能單獨使用,可以直接構成句子。如“月季花開了”,“月季花”就是一個短語。 ③結構不同:語素不能切分成更小的語法單位,如“人”“沙發”,都不能切分; 詞是由語素構成的更大的語法單位,如“人民”是由“人”和“民”兩個語素構成。但是詞不能擴充套件。如“白菜”是詞,不能擴充套件為“白的菜” 短語由詞組合而成,因此能夠擴充套件。“白布”是短語,可以擴充套件為“白的布”。
語法單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語法單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依次是短語、詞、語素。人類的語言是有聲音、有意義的,是語音和語義的結合體,這便是語法單位基本的特點。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就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我們來看下邊這個句子: 他坐在沙發裡看書。 這是一個最大的語法單位,我們把它儘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發│裡│看│書 切下來的每個部分都有意義,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個個的語素了。這裡的“沙發”只是一個語素,是英文sofa的譯音,表達一個意義,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見語素有兩個特點: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義。 普通話裡的單音節詞不超過1400個,而語素遠比這個數目大。為什麼呢?因為一個音節要代表許多個不同的意義。例如xīn這個音節,就可以表示 “辛(辛苦)、新(新人)、心(心臟)、鋅(鋅礦)、薪(薪金)、芯(燈芯)、馨(馨香)、欣(欣喜)”等幾個語素。由於漢字不是拼音文字,xīn這個音節就分別寫成了不同的形式,替我們作了分析語素的工作。可是,並不能說,漢字的一個字就是一個語素,漢字的形、音、義和語素的關係,除了上面所說的一個音節代表幾個語素,可以分別用幾個漢字表示之外,還有如下的一些情況。 一個漢字代表幾個不同的語素,讀同一個音。例如,“副”(fù)這個字就可以代表三個語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級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稱,如“名不副實”;“副③”,表示某種事物的計量單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擔架”。 一個音節只表示一個語素,寫成一個漢字。例如:shéi-誰,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惻。這種情況的例於比較少。 一個語素可以用不同的漢字表示。例如:“蒐集”的“搜”可以寫成“蓃”,甦醒的“蘇”可以寫成“蘇”,這就是所謂異體字。 幾個不同的音節,表示不同的語素,卻寫成同一個漢字。例如:chā-差(差別),chà-差(差勁),chāi-差(差使),cī-差(參差)。 一個音節,寫成一個漢字,可以包含兩個語素。例如:“倆(liǎ)”“仨(sā)”念起來雖然只有一個音節,但實際上都包含了兩個語素,“倆”即“兩個”;“仨”即“三個”。 有的漢字本身沒有意義,不代表任何語素。例如:葡、萄、蜈、蚣…… 有的漢字在某個場合下代表語素,在某個場合下又不代表語素。例如:“沙、發、巧、力、馬、克、達”分別都是語素;而在“沙發”、“巧克力”、“馬達”中,它們只作為一個音節的符號,都不是語素了。 語素如果按音節劃分,可以分成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和多音節語素。分別舉例如下。 單音節語素:天、地、人、跑、跳、唱、紅、白、民、朋、思……這類語素很多,有上萬個。 雙音節語素,這主要是古代的聯綿字和音譯外來詞。聯綿詞,如:躊躇、狼狽、葫蘆、葡萄、彷徨、徘徊;音譯外來詞,如:琵琶、尼龍、咖啡、咔嘰。 多音節語素,主要是音譯的外來詞。例如:凡士林、奧林匹克、布林什維克。 單音節語素有的能獨立運用,因而能獨立成詞,如“人、跑、我、拉、紅……”這樣的語素稱之為“成詞語素”;有的則不能獨立運用,因而不能單獨成詞,如“民、們、機……”這樣的語素稱之為“不成詞語素”。不能單獨成詞的語素,它永遠不可能是詞;能單獨成詞的語素,不能保證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詞,例如“人民”裡的“人”就不是詞,它在這裡是以語素的形式出現的,是“人民”這個詞的組成成分,不能拆開,當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少數的語素,不僅不能獨立成詞,就是跟別的語素組合時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畫兒、石頭、我們。裡面的“第、老、阿,於、兒、頭、們”的位置,或前或後是固定了的,不能變換。我們稱這樣的語素為附加成分,也有人稱它們為詞綴的。這種附加成分的意義雖然不那麼明顯,但它眼前面講到的“葡、萄、蜈、蚣”之類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確的意義,後者沒有任何意義。 能獨立成詞的語素,詞和語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個語素一個詞,這樣的詞叫單純詞,由一個語素形成,其構造簡單,無需深究。不能獨立成詞的語素,可以和別的語素結合構成一個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合成詞。關於合成詞的構造關係,這裡試列舉幾種。 一、兩個語素按一定的關係組合成詞,這種組合方式叫複合式。它又可以分為六種形式: 1.兩個語素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不分主次,它們之間是聯合關係。例如: 朋友 語言 鬥爭 偉大 勇猛 剛才 是非 開關 東西 遲早 反正 彼此 2.兩個語素有主次之分,它們之間是偏正關係,前一個語素是描寫或限制後一個語素的: 火車 鐵路 優點 重視 雪白 只要 石器 花芯 善意 豪情 前門 飛船 3.兩個語素之間有一種支配關係,前一個語素表示一種行為動作,後一個語素表示受這個行為動作支配、影響的事物。例如: 革命 帶頭 動員 有限 幹事 綁腿 守舊 安心 知己 失信 認輸 鼓掌 4.後一個語素是對前一個語素加以陳述說明的,它們之間是陳述關係。例如: 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輕 性急 膽怯 日出 心慌 口渴 民用 自願 體重 其他回答①定義不同,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如“民”、“玻璃”等;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音義結合體,比如“人”、“圖書”;短語是作用相當於詞而本身又是由片語成的大於詞的語言單位,“英語教師”、“科學研究”。 ②作用不同,語素是構詞單位,不能直接構成句子,即不能直接作任何句法成分,只有獨立成詞或組合成詞,才有可能獨立運用,如“建”和“設”都是語素,它們不能夠直接構成句子,只有組成“建設”等詞語,才能構成句子。 詞是造句單位,直接構成句子,也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構成短語再構成句子,如“花開了”這個句子就是由“花、開、了”三個詞語構成。 短語也能單獨使用,可以直接構成句子。如“月季花開了”,“月季花”就是一個短語。 ③結構不同:語素不能切分成更小的語法單位,如“人”“沙發”,都不能切分; 詞是由語素構成的更大的語法單位,如“人民”是由“人”和“民”兩個語素構成。但是詞不能擴充套件。如“白菜”是詞,不能擴充套件為“白的菜” 短語由詞組合而成,因此能夠擴充套件。“白布”是短語,可以擴充套件為“白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