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嶽掩赤城
-
2 # 楠竹一
光榮級巡洋艦是毛熊時代最為強大的常規動力巡洋艦,這種大型巡洋艦滿載噸位達到1萬1千噸,威力巨大的P-1000反艦導彈是專門用來對付航母的,最大射程可達700公里,最高速度達到2.5馬赫,並且可以安裝核戰鬥部,全艦共有16枚這樣的導彈,可謂火力兇殘。另有雙聯裝SA-N-4防空系統2座,SA-N-6防空系統8座和SA-N-4防空系統2座,各種防空導彈上百枚。然而除此之外還裝了多達6座近防炮。
為什麼毛熊的光榮級要裝如此多的近防炮呢?主要還是對自己的防空不放心啊。雖然擁有上百枚防空導彈,然並卵並對防空還是沒有信心,因為沒有制空權、沒有航母,海上的軍艦就是活靶子,防空導彈多,只是意味著可以拖的時間長一點,差別僅僅在於是一波帶走還是兩波三波帶走。由於毛熊海軍和美帝海軍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一旦指望光榮級衝上去放P-1000這樣的大殺器,就必須做好敵機來襲的準備。此時近防炮就是最後一道防線,不僅僅是打導彈,敵機來了一樣要打。
回過頭來看,只能說毛熊當初這樣的設計不科學,由於艦上武器堆砌的過多,艦體十分臃腫。外露的導彈發射架戰時一旦被擊中,很有可能會發生殉爆,由於防空導彈已經建立了三層防護圈,最裡面的一層就交個這六個近防炮了,不過指望這6個6管30毫米近防炮意義不是很大,因為這貨精度不高,受作戰環境(海況什麼的)影響較大。如果真的這麼在乎防空,那就需要再裝更多的近防炮才行。
-
3 # 國平軍史
蘇聯先前研發的驅逐艦以上大型水面艦艇,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艦面甲板上各類雷達、火控系統和武器裝備的大量堆積,因此隱形能力相當差。
與西方水面艦艇僅裝備一座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軍艦上最起嗎有4-6座AK-630型近防炮,中國海軍驅護艦頂多也就兩座730/1130近防炮,新型驅逐艦大都只裝備了一座730/1130近防炮。
原因就是以前蘇聯水面艦艇排水量非常大,動輒都是8000噸級乃至上萬噸的大艦(不似現在造艘4000噸的護衛艦俄羅斯海軍就歡欣鼓舞了,俄羅斯國力下降得非常快),但其裝備的近防炮系統精度卻非常有限,對來襲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一般,所以必須藉助由彈丸組成的彈幕來保證攔截的有效性,就在艦上裝備了4-6座近防炮系統。
當時,蘇聯海軍的近防炮是AK-630型,即採用了6只30毫米的機關炮集合在一起,最大射程不足4公里,有效攔截距離僅1.5公里,射程每分鐘3000發。
中國海軍曾經引進了4艘8000噸級的現代級驅逐艦,前2艘136艦和137艦上,就安裝有4座AK-630型近防炮,對來襲反艦導彈的攔截試驗中,海軍是搖頭的,其精度就可想而知了。
軍工就在AK-630型近防炮基礎上,研發成功了中國產化精度較高的新型6管30毫米近防炮,安裝在中國產022型導彈艇、054型護衛艦和071型船塢登陸艦上。
AK-630型近防炮,1970年時就已服役,是世界上最早成軍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安裝在雷達、閉路電視導控的全自動封閉式炮塔內,採用了分散式的火控系統,一座雷達引導一組2座AK-630近防炮共同射擊,原因就是精度低,靠彈丸密度來彌補,也是一條攔截來襲反艦導彈的思路。
光榮級滿載排水量1.2萬噸,艦上密集配置了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魚雷等裝備,造價高昂所以來不得閃失,因此對防空作戰非常重視,所以就加裝了6座AK-630近防炮系統,以期用密集的彈幕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保證戰時巡洋艦的安全。
-
4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屬於俄式水面艦艇設計的一個傳統,俄式艦艇按照西方的標準來說,過於雜亂,按今天的話說,不考慮隱身技術,其實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隱身理念,當時誰也沒有考慮這個,只不過西方的艦艇設計相對簡單一點,俄式往往是強調重火力,在艦艇上堆積大量的武器裝備,這屬於雙方各所需求不同,以及條件所限。
俄方設計人員認為,自己的艦艇要面對強大的對手,沒有重火力難以在海上生存,最終在艦艇上多堆裝備實際成了一種傳統,一艘軍艦上幾乎配備了各式各樣的裝備,還是多裝幾門近防炮也算是一種風格的體現,讓它們少裝還不滿意,這屬於需求以及理念上造成的差距,不是說他們技術上相差很大,其實俄製在近防系統上還是要比美國更早,更新換代也要快一點,這樣的風格一直保留到今天,俄方還是如此設計的艦艇。
回覆列表
AK630研發於1963年,1970年開始交付,採用6管30mm速射炮結構,每座火炮最大射速3000發/分鐘(AK630M為4000-5000發/分鐘),最大有效射程4000米(AK630M為5000米)。其採用的是分散式火控系統,一座雷達指揮控制兩部AK630近防炮為一組,共同射擊。一套完整的AK630系統,紅圈為兩座AK630火炮,藍圈為MR-123火控雷達,綠圈為光學手動控制檯(主要打擊水面小艇)。分散式火控系統是早期防空系統的設計理念,再加上AK630射擊精度較低,火炮初速較慢,而蘇聯防空壓力巨大,設計要求能對付高效能超音速戰機,所以採用雙炮一組的以密度彌補精度的方式。
所以光榮級實際上是三套AK630系統,一套在艦艏,兩套在艦舯兩側船舷,呈品字形佈局,完全是正常行為。紅圈為兩座AK630位置(還有座在另外一側船舷),綠圈為MR-123火控雷達位置
相比較下,密集陣的研發時間幾乎比AK630晚了十年,其是1980年生產交付的。其採用的是集中式火控佈局,火控雷達與近防炮整合在一起,這樣射擊精度可以更高,而且可以方便的對老是艦艇進行改裝(這點很重要)。
相比較來說,AK630的分散式火控在設計理念上要落後的多,但也有優點,那就是火控系統跟全艦防空系統整合在一起,MR-123火控雷達工作精度和功率要高,其在射程外是照射引導其他防空導彈的,進入AK630火炮射程後再引導近防炮。而密集陣一直到宙斯盾系統後才跟全艦對空指揮系統結合一起,所以一些國家的密集陣系統“眼瞎”問題非常嚴重。包括1996年日美海上軍事演習中,日本“夕立”號驅逐艦密集陣打靶時,把拖著靶機的美軍A-6攻擊機打了下來。1994年臺軍成功級巡防艦在對空防禦展示中,同樣把前面拖著靶機的飛機給K.O。
但集中式火控系統是設計主流,在蘇聯解體前,研製過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率先將火炮射速提到每分鐘一萬發水平。因為要想有效攔截2倍音速反艦導彈,必須將近防炮射速提高到萬發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7管730近防炮升級到11管的1130的原因。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採用2門6管30mm近防炮加2具4聯裝SA-N-11近程防空導彈構成的打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