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緬甸中文君
-
2 # 大宋樞密副使
不明白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印尼從來就是個資源型國家,過去長期的歐佩克成員。實際上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主要目標就是印尼的油田。雖然後來石油漸漸枯竭,但礦場,木材,香料,棕櫚油等資源出口一直是印尼的絕對主力。
這樣的國家,又是穆斯林為主,自然也有資源詛咒,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有競爭力的製造業。但印尼在過去蘇加諾,蘇哈托執政時,採取的是社會主義經濟政策,所以舉國之力建設了一批製造業,如汽車,鋼廠,機床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飛機制造,80年代就開始造大型飛機。這種強行上馬的國營製造業自然不存在任何競爭力。隨著蘇哈托下臺,計劃經濟解體,這些工廠也就煙消雲散了。
從這個角度說,印尼的工業倒退其實和中國改革開放後,低效率的國營企業大量破產一樣,並非去工業化,而是迴歸商品經濟正常狀態而已。
-
3 # 不八戒師兄
本師兄正好在印尼呆過幾年,所以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印尼稱為“千島之國”,17000多個島嶼,其中6000多個島有人居住。地理位置跨海相望。這種分散式島嶼國家存在著天然的地理阻隔;而印尼又是位於南半球,總體處於世界主要經濟版圖之外。這樣的地理狀態決定了物流的不順暢,而物流的不暢反過來又影響到工業的發展,尤其是上下游產業鏈的形成。氣候上,印尼終年溫和溼潤,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加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銅鎳、煤炭、棕櫚油等資源。人不知饑饉,也就造就了民族性格的懶散與小富即安的思想;也造成各政府部門效率低下。當然,應該說印尼歷屆政府其實還是很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的。作為東南亞第一大地理、人口、軍事、政治大國,以及“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之一,印尼精英階層也是很有“大國情結”的。進入新世紀以來,更是從招投標流程、設立投資負面清單、設立ASDN名單等方式,不遺餘力地推進本地化。
然而總體來看,由於交通、氣候、資源詛咒、民族性格、宗教等諸多原因,效果不彰;在可見時間內,也無法改變根本的局面。
據印尼政府最新透露資料,在2010年到2017年間,全國有190個重大基建專案陷入停頓狀態,涉及的來自國內外的投資金額驚人。專案停滯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與徵地有關,另外就是準證與規則易變。所以,印尼投資,想說愛你不容易!
-
4 # 怪蜀黍老囧曾
所謂早熟型去工業化就是指尚未完成工業化就開始出現去工業化的趨勢,這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實體經濟持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個人認為,早熟型的措辭並不太妥當,因為這種現象與經濟發展的“熟”無關。
印尼的早熟型去工業化源於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印尼的工業年增長率一直在5%-12%,而在1998年,印尼工業產值斷崖式下降了13.95%。在1998年之後,印尼的工業緩慢復甦,但年增長率僅剩下4%-5%,低於GDP增速。所謂早熟型去工業化就由此形成。相應的,勞動力也主要向著第三產業流動,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增速顯著高於第二產業。因此,第二產業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實質的發展,與東南亞的越南發展差距被顯著拉開。
說直觀一點,印尼的工業和製造業發展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被抽空了血液,由於停滯導致人口從農業向第三產業直接流動。儘管第三產業一般認為是現代化的結果,但是在沒有歷經工業化的背景下直接跨入第三產業很容易形成產業空心,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很不利於全面發展。印尼原本僅僅承接了低端製造業,核心優勢在於成本。然而印尼勞動力成本地大幅度增長讓印尼喪失了製造業的競爭力,原有的產業位置被中國、越南、高棉等國佔據。
印尼形成了現有的情況,有國際資本風險、IMF藥到人除的改革藥方、國際產業競爭等等外在原因。但是印尼有自己的問題,問題的核心在於國家能力確實過於弱小。印尼本身有高度多樣化的族群,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又有顯著的地理隔離,這確實是不利於現代國家能力發展的外在環境。而印尼歷史上缺乏高效強力的行政組織,以及蘇哈托時代遺留的腐敗體系至今仍在的局面,也讓印尼形成現代國家組織的困難重重。而要發展第二產業避免產業空心化,強國家能力事實上是必不可少的。
與中國的現狀相反,印尼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組織來發展第二產業特別是中高階製造業。然而印尼縱然採取單一制,其也很難實現這點。缺乏國家能力,一直是東南亞除了新加坡、越南、可能還有泰國以外大部分國家的通病,印尼目前來看還沒有太明顯的積極訊號,產業空心化恐怕也是未來不可避免的困境。
參考文獻:林梅、那文鵬:《印尼早熟型去工業化問題探析》,《南洋問題研究》2018年第1期,第77-91頁。
回覆列表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印度尼西亞已經成為了東盟各個國家中較大的經濟體。不少優秀企業都將自己的工廠紛紛搬往印度尼西亞,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印尼經濟的發展。
然而,在本世紀初期,印尼就開始顯現出早熟型去工業化的現象。這對於印尼的經濟發展穩定發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威脅。同時,印尼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也在加大復興“印尼製造”。
所謂早熟型去工業化就是指在一個發展中國家,國民的人均收入不高處於較低階段,但是國家的製造業已經呈現中衰退的趨勢。相較於其他產業,製造業的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斷下降,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數量增長相對緩慢。進入21世紀以來,印尼的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的出口份額已經從0.68%跌至0.56%。
基於以上特徵,印尼政府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並採取了相應的一些措施,旨在復興印尼的製造業。
印尼政府確定在全國範圍內優先發展產業叢集,不斷出臺紡織、汽車、海產品、石油化工等產業的振新規劃。同時,政府加大力度建設工業園區和經濟走廊,延長產品的價值鏈,積極推動臨近港口地區的製造業。
發展製造業對於印尼實現工業強國夢以及振興國民經濟具有重大的作用,政府已經將發展製造業納入了國民經濟十五年中期建設的規劃之中,明確了印尼實現製造業的復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