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夷山茶語言泡天下

    怎麼樣去做個茶人?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茶人。

    一:茶人是指生產茶葉種植茶葉加工茶葉而且對整個行業非常瞭解的人。

    二:與茶有關的人比如茶杯、茶盤、茶具、茶葉交流的人並且對促茶葉做出貢獻的人。比如、@茶人王心 @茶人張贏天 等等。

    三:那如何做好茶人呢?俗話說做一行愛一行。真正的茶人是、愛茶、惜茶、戀茶。也是做好的茶、做放心茶、安心茶、良心茶。這才是真正的茶人精神。

  • 2 # 大道滄Tea

    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茶人無處不在。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茶人!

    關於“茶人”的定義,並沒有什麼特定的解釋,但相比專家學者等這些炫目且繞口的頭銜名稱,這絕對是更直指茶本來品質的稱呼,在一些茶文化發達地區,習茶者往往更願意被這樣稱呼,既是尊稱,也是低調的自謙。

    那麼,何等的修養才是習茶者該具備的,以擔得起“茶人”二字?茶聖陸羽對茶人的評價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也可以說成是他衡量茶人思想、品德、行為、信念等的標準。“中不精者心不治”。

    凡事怕“認真”二字,做事如果專心就一定會無所不利的。

    陸羽用一個“精”字,說明有關茶事的各個方面都要求達到此標準。

    從種茶,製茶,鑑別,煮茶器具的用法,火候的掌握,水的煎煮,泡茶的講究,飲時的程式等,無不要求精心而作,而現在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實在少之又少了。

    這個世界上有好茶和不好的茶,但不會泡茶的人是泡不出好茶來的。正如武術沒有高低之分,習武之人卻有強弱之別,作為茶人,技術是最基礎的。

    君子以儉德避難,可見“儉”是一個人的精神品質,而單非行為而已。陸羽將“儉”作為約束茶人行為的首要條件,以勤儉作為茶事的內涵。反對鋪張浪費的茶事行為。

    陸羽對茶人在茶事內外所有德行品行亦有規範要求,在他看來具有君子性情的高尚品德的人,才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茶人。

    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淨心高雅”,即以茶行“道 ”,此外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裡的“佳 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廉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有大體要求。

    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他要求茶人或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佳。中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國,藉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修煉自己。

    1)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鬆,目光祥和,舉止從容。

    2) 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

    3) 調心:目定意閒,驅除雜念,排除干擾,做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4)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

    5) 調睡:不貪,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透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煉與完善。

    茶人四境:

    1、學茶人,初入茶門,勤喝茶,喝得一款好茶,夜不眠;

    2、品茶人,喝茶無數,口味頗叼,煮茶品泉,聊茶賞器;

    3、尋茶人,心中頓悟某事,入山中,進茶園,尋得妙茶,茶已入痴境;

    4、喝茶人,好茶嚐盡,人生亦短,粗茶淡飯,悟,好茶喝得,壞茶亦喝得,隨遇而安,茶已非茶。

    與大道滄一同體驗時尚茶生活!

    讓生活因茶而精彩!

  • 3 # 彭克榮老虎點茶

    (被遮蔽)

    你天天吃飯不?

    咋不自詡為“飯人”。

    茶,科學定義為植物。

    茶,經濟學定義為商品。

    喝了幾口茶,別去裝逼。

    裝逼需要道具的,

    道具比茶貴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