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稻讀
-
2 # 長林77577088
常看到有些網路用語,要注意。有些罵人的髒話,用諧音表達,可能有人覺得有趣,不過想象一下,當自已的孩子在你面前一口一個牛B,牛x,一口一個臥槽,草尼馬,尼馬時當父親的人還會覺得有趣嗎?
當孩子們作文時經常將<非常>寫成<灰常>。把<什麼>寫成<神馬>等等,你會覺得時髦嗎?
多年前香港有富婆將包養的男生叫小鮮肉,不知什麼人,出於什麼目的,攪動這沉渣,並廣為推廣,將黑話引入大雅之堂。還有例子,不想再舉。試問有這樣的古為今用嗎?
若將些黑話,罵人話,錯別字,大量發掘推廣對青少年的影響就太壞了。所以要文化人自律,低俗與下流,無論怎麼改頭換面都不能改變它的本質,黑就是黑,無論怎樣花樣翻新,都不能洗白。媒體人在文化發展上作用巨大,若縱容少數人如蠅逐臭則為禍端,若如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麼就功德無量。保持語言系統的純潔,文明,規範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C位、官宣、佛系、錦鯉、槓精、
確認過眼神、皮一下、秀兒、盤它、
燃燒我的卡路里、蠻拼的,等等。
你是否都知道它們的含義?
用88代表“再見”;
用5201314代表“我愛你一生一世”;
用大蝦代表“大俠”,形容計算機高手;
用BT代表“變態”;
用NC代表“腦殘”;
用米兔代表“我也是(me too)”;
用恐龍代表不漂亮的女生;
用青蛙代表不帥氣的男生.........
這些大家看起來很熟悉又陌生的詞彙,就是伴隨網際網路發展出來的網路語言。
一、語言推陳出新是必然趨勢
網路語言和傳統模式不同,有些是我們漢語原來就有的,有些是新創造出來的。
個人認為,網路用語之所以大量出現,一方面是80後全面普及拼音輸入法,而產生的諧音詞彙。比如用“斑竹”代指論壇“版主”等;
另一方面,是年輕人為了節約時間,而創造出來的。比如用用88代表“再見”;
再有,有些是從英語、日韓語等語言中轉化為來的。比如用BF(boyfriend)代指男朋友。
二、網路用語豐富了漢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用來交流和表達的工具。
網路語言的產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易於被大眾所接受,方便大家更加迅速地交流。
網路語言的熱度,也與一些時事密切相關,會促使人們去了解社會中的熱點事件。
網路語言形式豐富,富於創造性,從某種意義上說,豐富和發展了漢語言文化。
三、網路語言也有很大負面影響
網路語言大量出現,好多沒有遵守傳統語法,容易使人們對詞彙的理解產生混亂。
網路語言對於模仿能力強,辨別能力弱的青少年,學習語言是不利的。
同時,由於網路語言發展變化快,對於上了一定年紀的人,交流起來就有困難。
四、辯證地看待網路語言
對於網路語言,我們既,不能夠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接收。
現在國家已經根據時代發展,吸收了一些網路語言,並及時加以規範和引導。
我們在使用網路語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場合。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公文,應該嚴格遵照國家語言文字規範。
正規媒體承擔著傳播語言規範的功能,應當對全社會切記引導和示範作用。
特別是學校,更應該成為語言規範的主陣地,積極推廣普通話,使用規範字。
(P.S:手機上打這麼多字,累死個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