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原鄉野

    不僅是三國時期,在古代戰爭中,為了激勵士兵勇敢作戰,多殺敵,打勝仗,國家制定了按作戰中殺敵的數量論功行賞的政策。在戰鬥中,將士殺死敵人,割下敵人的首級和耳朵後換取軍功,依據數量的多少,得到不同的獎賞。

    三國演義中,兩軍打仗,一般是雙方大將陣前交鋒,勝的一方,士氣高漲,搖旗吶喊,鬥志昂揚。敗的一方,士氣不振,兵無鬥志,如果戰將連輸幾陣,軍隊的鬥志就會動搖,指揮上不能統一協調,遭到全面攻擊時,很容易自亂陣腳,導致潰敗。

    兩軍陣前,殺死敵方的大將或主將,割下首級,懸首示眾,能鼓舞已方計程車氣,增加將士必勝的信心,去奮勇殺敵。敵方將領被斬首,失去了統一號令,軍心渙散,很容易被打敗。

    兩軍交戰,能斬首一個或多個敵方的將領,是打敗敵方最有效的方法。

  • 2 # 文史小茶館

    斬首並不是出於嗜血,也不是為了娛樂。這是秦代遺留軍功制度在三國武將們身上映射出的殘留影像。

    意思是說秦軍的所有士兵,只要在戰場上斬獲敵人“甲士”,即將官的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並且得到一頃田,一處住宅和一個官方提供的僕人。還能吃上國家的皇糧,每年粟米50石的俸祿。如果沒有取得敵人將官頭顱,那斬得普通士兵的首級也有益處,可以免除全家當年的徭役和賦稅,這對普通農家來說可算得一個大好訊息。

    100人以下的隊伍如果能夠斬敵33個首級以上,就被記為“滿功”,帶隊軍官可以晉升爵位一級。大部隊在攻城戰時斬首8000級以上,在野戰中斬首2000以上,也都被記為“滿功”,所有士兵免除徭役賦稅,各級軍官晉升一級,其中戰功最高者可以連升三級!

    按照秦國法律,斬殺的敵人越多,獲取的敵人頭顱越多,能得到的爵位就越高。秦漢時期總共有20級爵位,從1級的公士到20級的徹侯。高等級爵位能夠享有食邑,即享受所封民戶百姓繳納的稅收和勞役。

    (滅楚戰爭中的秦軍)

    理論上只要戰士殺戮夠多並且活著,就可以從一介平民晉升到“上通於天子”的侯爵,成為一方掌握雄兵的大將。

    比如,商鞅的徹侯爵位是靠著收復河西的巨大戰功得到,後世的霍去病等名將也是用拓邊滅敵的顯赫功績來封侯。這對普通戰士和領兵將官都有著巨大吸引力,普通人可以脫離田地裡日夜勞作的艱辛生活,將領們可以升官握權,完成封妻廕子的不世功業。

    正是這個激勵政策,導致秦軍的戰鬥力異常強勁。戰場上士兵們狂熱殺敵,面對敵人領兵將官更是爭先恐後。那哪裡是危險的敵人,分明是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就在眼前晃盪啊。

    也因為如此,秦漢時期的軍隊往往不等戰鬥完全結束,殺紅了眼計程車兵們就飛快割下敵人血淋林的頭顱,把髮髻別在腰間,再抓一個提在手裡。不少時候還出現了搶奪拼爭的惡性火併事件。

    例如楚漢相爭時,項羽被困於烏江邊。他看到圍上來的重重漢軍裡有自己的熟人呂馬童,便對其高喊:“聽說漢王用千金萬戶侯買我的頭顱,今天我就送你個人情吧!”言罷自刎而死。漢軍人人都知道項羽首級的價值,立即開始先撲後繼的瘋狂搶奪,人馬踩踏,相互殘殺而死者達數十人之多。最後,漢將王翳奪得項王首級,其他四人各搶到身軀一部分。這五人果然也因此全部被封侯,直接說明了擊殺重要目標需要證物的意義所在。

    兔死狗蒸——軍功制度在漢代和平時期的衰落。

    秦滅六國,劉漢滅楚這種天下爭雄的時候,軍功制度起到了極大的正面作用。充分調動了將兵的積極性,讓士兵們為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拼殺。

    然而,國家安定以後,對軍功的需求猛然減少,開始削減立功者的俸祿和封邑。軍功獲取的爵位隨著實際待遇越來越差,在社會上的評價也逐漸走低。加上漢代允許民間出錢購買爵位,導致爵位和軍功逐漸脫節。官宦人家和商人富戶也可以拿錢買到過去用人頭換來的名銜。人們開始牴觸當兵從軍,朝廷不得不展開募兵之舉。

    漢武帝為了討伐匈奴,大量用兵,又重新設計了一套17級的“武功爵”,用來獎賞戰士。結果卻和原來的軍功爵位一樣可以出售,導致很快便失去應有價值,讓前線流血流汗的將士們僅僅得到一個空落落的虛銜。

    東漢時期更是如此,為了朝廷面子的大批冊封把有收入的“實封”變成了“虛封”。混沌官場和刻薄政策導致民眾普遍失喪失進取心。當時民謠傳頌說:“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腐敗的漢王朝拖延到黃巾起義時,已經名存實亡,對民間完全失去了號召力,動員力。

    對現實的批判與改進——三國時期軍功制的轉變。

    曹操在漢末亂世中崛起,他深知察舉制徵辟制的虛偽,瞭解門閥世襲大家的庸碌。從而他釋出著名的“用人三令”。開始了“唯才是舉”的原則。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聲稱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哪怕聲名惡劣,不仁不孝者,都可以得到重用。

    這在宣揚仁孝的漢朝來說可謂晴天霹靂,引發了巨大爭議。無論如何,曹操從實績來評判人,一時破除了過去和平時期的世襲門閥掌權,給世人重新打開了上升通道。

    在軍隊裡,除了可信的曹家夏侯家子弟,更是大量引入有能有功之士。對這些武將的功勞,曹操不僅按傳統授予他們爵位,還給予實實在在的官位,食邑和錢財。這正是因為曹操看到了整個社會輕視爵位,看重有實權官職的原因。功勞怎麼判斷?殲滅敵軍士兵自不必說,斬取敵將的首級就十分重要。

    重新開始對軍功的“實封”以後,意味著戰場上立功之人除了漢代歷來的爵位頭銜外,還可以獲得所封民戶繳納的租稅,加上每年的官職俸祿,這便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例如,關羽被曹操俘獲後,先被封為偏將軍。後來因突陣斬殺顏良,還獲得首級的大功被加封為漢壽亭侯(漢壽這個地方的亭侯)。曹操由於愛才,更給關羽大量財貨實物賞賜。可見他對有功之人毫不吝嗇獎賞。

    (王可偉先生的油畫)

    曹軍裡,長期和孫權作戰的滿寵受封9600戶,昌邑侯,僅次於後來大權在握的宗室曹爽。

    征戰四方,最後死於諸葛亮之手的張郃待遇也很高,受封4300戶,鄚侯。

    常年鎮守一方的曹仁受封3500戶,陳侯。

    威震孫十萬的名將張遼受封2600戶,晉陽侯。

    至於兢兢業業的夏侯惇,受封2500戶,高安鄉侯。

    激勵的政策再次出現,讓將士們可以回到秦代漢初的景象,為了生活的改善,為了出人頭地而搏殺。曹操得以統一中國北方,軍功的激勵功不可沒。

    尾聲。

    隨著歷史發展,斬取首級記功的做法慢慢淡化,軍隊也更看中將兵作戰過程中的整體表現。到了北宋,由狄青向宋仁宗進諫,終於取消了這一做法。只是日後的明朝,又開始了“計首論功”和“戰鬥表現論功”並行的情況。

    等到斬取首級這一傳統血腥的舉動完全消失,中國已經漸漸步入了現代社會。

    (兵馬俑裡依舊可見秦軍的精氣神,幾乎迎著螢幕噴薄而出)

    參考文獻:《軍功爵制研究》《論中國軍功獎勵制度改革》《秦國軍功爵位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掛果葡萄枝條怎樣留,如何修剪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