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我開學哦

    非正式組織是指由於人們某種共同的需要而自發形成的群體,該種群體內成員關係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帶有明顯的心理傾向,即多以個人的喜愛、好感為基礎建立起來.非正式組織成員心理上相容,相互瞭解深刻,人際關係密切,感情交流頻繁,認同感、歸屬感和群體促進作用都比正式組織強烈的多.並且每個成員都自覺遵守群體的規則,沒有什麼強迫性,可以這樣說,非正式組織對個人的作用比正式組織大得多.許多學者認為非正式組織是出於人們為了滿足正式群體之外的某種心理需要而產生的.由於正式組織是以生產、工作和學習為主要目的,多數情況下只能滿足人的經濟需要,而對人的其他需要則關注很少,如交往的需要,感情交流的需要,尋友結伴的需要,各種愛好興趣的需要等等.為此,除了正式組織以外,還要透過形成非正式組織的途徑來滿足這些需要,於是各種各樣的公開的不公開的結伴現象就產生了.按照這種說法,非正式組織只是正式組織的一個補充而已.儘管他們認為這種補充是必不可少的,但顯然這種觀點將非正式組織的地位、作用降低了,而且在解釋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的相互關係時也存在問題.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認同是群體內聚力的一種最根本的機制,“一個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情結,其本質就是這種認同,它是以情感上的某些重要的共同品質為基礎的”.認同表示一種特殊的情結,有利於增強群體內聚力.⑥社會心理學認為,群體內聚力的實質是群體對成員,成員對成員的吸引力,它對於群體的存在、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認為非正式組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出於對認同感的追求,也就是說非正式組織是人們從中獲取認同感的一種載體.由於社會交往中的人們在利益、價值觀、興趣、愛好、觀點、習慣、態度、個性特徵、社會背景等一方面或幾方面存在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正是形成相互認同的基礎.有了一致性就會形成認同,有了相互的認同就會產生內聚力,有了內聚力就會形成群體,而這種群體在未得到正式化之前就是非正式群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非正式組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未來,消防系統會不會進入住宅,會不會有更智慧的裝置來防止火災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