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哲學卜卜為贏

    既然說到“對立”與“統一”,那麼,就從“形象字”的本質,談一談。

    對——圍繞也。立——隔開也。

    統——束縛也。一——環繞也。

    故,“對立”者,不是對抗,敵對,至死不相往來。而是指:相互、彼此圍繞,但又隔開不合並。

    故,“統一”者,不是指“誰”將“A與B”撮合為一。而是指:彼此、相互合二為一。

    因此,“對立”與“統一”,只是“兩種形式”的存在。即“彼此相互隔開而圍繞”是一種“形式”。而“彼此相互合而為一”是一種“形式”。這兩種“形式”是可變換的——此時可以是這一種形式,彼時也可以是那一種形式。

    就像男女夫妻。他們摟抱著睡覺時,是夫妻。他們隔開睡時,也是夫妻。這怎麼是“對抗,敵對”呢!

  • 2 # 柔柔春風1

    這個設問很不好回答,因為缺少前提條件,即沒有明確“對立”與“統一”是在什麼情形下的“對立與統一”、怎樣的“對立與統一”。

    就一般情況而論,“對立與統一”是對立狀態,或者說是對立的概念。因為我們不能同時說某一事物或某一狀態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但是"對立統一"(注意中間沒有“與字”)作為哲學範疇——稱作“對立統一規律"或“對立統一法則",其中的“對立”與“統一”就不是絕對的、靜止的對立關係了。

    “對立統一”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唯物辯證法主要包括“三大”規律和“五個”範疇:a.質量互變規律;b.對立統一規律;c.否定之否定規律。“五個”範疇分別指:a.原因與結果;b.必然性和偶然性;c.可能性和現實性;d.內容和形式;e.現象和本質。

    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辯證運動規律,任何事物都是處在普遍聯絡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 3 # 歐比旺羅克

    類似的問題最終歸結為文字遊戲。

    要想大統一的解決哲學上的終極問題,需要給每一個字,每一個詞下明確的定義。

    別以為這是容易的事,對同一句話、同一個詞、同一個字,甚至同一個字的上下文,或說同一個字的語氣、聲調、表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個不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也理解不同,這是一切充斥著每個人日常糾紛和煩惱的根源,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都在狹小的空間裡互動,這種語言上的不確定性會引發更多問題。

    家裡的貓都抗議了,快上班去吧,別沒事總盤我。

    一隻小狗抱怨,你有七個小崽子,為什麼每次都是玩我?

    什麼叫對立,什麼叫統一,對立與統一是一體嗎?那麼什麼叫一體?

    維特根斯坦也好,羅素也好,野心勃勃的想透過下笨功夫,從語義和層面解決哲學終極問題,結果沒逮著任何一個可靠的詞語,看上去灰頭土臉,一點也不影響羅素拿諾貝爾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觀地分析,索隆的實力有沒有逼近甚至超越路飛,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