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fmoz21265

    鹽鹼地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氣候條件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2、地理條件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係,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鹽鹼土主要分佈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從小地形(區域性範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區域性的小凸處。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4、河流和海水的影響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5、耕作管理的不當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鹽鹼地的改良方法如下:1、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裡,使土壤鹽分溶解,透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佈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鬆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3、適時耙地。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幹不耕溼。4、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鹽鹼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並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腐殖質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於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鹼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分分解,促進遲效養分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鹼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5、非化學手段防治,可以用鹽鹼地專用土壤調理劑“治鹼”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第一、能促進土壤中金屬離子交換釋放出來,降低鹽分含量;第二、內含一種植物源提取酸性物質,能有效中和土壤中鹼性成分,並且對植物和土壤本身不產生任何傷害,符合未來綠色農業發展方向;第三、這種植物源酸性物質本身對植物病毒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能有效防治植物苗期病害的發生。其具體使用方式簡介如下:漫灌:先將準備施用治鹼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後將定量治鹼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於地表後再灌水,並且防止跑水、串灌。滴灌:直接將治鹼加入施肥罐中隨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時左右,再加入治鹼隨水滴施。噴灌:有貯水池的,可以將治鹼加入其中;沒有貯水池的,可以將治鹼先噴於地表,再噴灌。噴灌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至少溼潤耕層30釐米以上,溼潤層越深越好。施用時間:棉花:冬灌或春灌時施用;滴灌時可以在滴出苗水時施用,增加出苗率,也可以在苗期隨水滴施,苗期施用時間越早越好;缺水地區可以穴施。水稻:水稻育苗時,苗床噴施,促使苗齊、苗壯;插秧前後在水田中噴施,秧苗返青快,分櫱率大大提高,成熟期提前一週左右。玉米、小麥、大豆等:播種前處理土壤,提高出苗率;苗期澆水時應用。經濟林:樹苗栽植後,隨水穴施;樹苗生長期應用;花期或果實膨大期應用,可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節氣怎麼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