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城沐雨
-
2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這個問題,先想想吐蕃是怎麼崛起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各部,發展農牧業,制定文字,頒佈法令,創設行政制度和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積極交流漢藏文化,全面促進吐蕃經濟文化和政治軍事的建設。
再來看看蒙古人接手時青藏高原的政治格局——喇嘛教僧侶特權階級作為統治者,政教合一,教派領袖滿足於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世俗享樂的統治,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水準發展緩慢。
好了,根本的答案出來了。本末倒置的發展模式——將宗教文化的建設優先於世俗政治的建設,封閉對中原政治文化的學習,不能促進基礎物質世界的發展。當吐蕃王朝滅亡後,在西藏地區原本被統治者利用的佛教使用手中掌握的龐大財力凌駕在世俗貴族之上,從而取得了分裂的西藏地區的教俗統治權。在墀松德贊為贊普期間,王朝設定“卻論”僧相,開啟了僧人掌政的先河。過度尚佛的風氣提高了僧人特權階級的地位,他們的財富供養加重了底層平民和奴隸的負擔,同時也威脅了世俗代表的貴族權臣們的利益。當末代贊普朗達瑪進行滅佛運動時,由於手段過於殘酷而被一位僧人殺死,政治派系分裂,一場奴隸大起義也席捲全國,最終讓王朝崩潰了。
當吐蕃王朝崩潰後,藏族經歷了短暫的地方割據勢力時代,動盪分裂的社會給了佛教繼續發揚的機會,並且在更自由的條件下獲得了更多下層平民的支援。教派勢力和世俗地勢力的結合統一在當時看來是不得不為之順應時勢的,利於內部的信徒和屬民的召集,也利於對外擴張和其他教派的鬥爭。
但從長遠角度看來,這種局面也推動了割據政教勢力之間的教派鬥爭,從而使得割據政教勢力之間分裂的趨向更加明顯,統一變得更加困難。
分裂,宗教,政治體制交流的閉塞。如果無法統一,形成一個具有向心力的文化民族共同體自然不能再度崛起。錯誤不在於佛教,而在於吐蕃統治者錯誤地讓宗教勢力過度地參與到政治構建和決策中,加劇了佛苯和君臣之間的鬥爭,埋下了分裂的種子。沉浸在所謂美好來世中的民眾消極慵散,勞動水平下降。沒有定量對外政治和經濟的交流,社會階層固化,很多平民實質上淪為被圈養供給僧侶生活的勞作工具。
唸經,靜坐,畜牧,這樣的社會很美好,但遇到外部威脅時靠唸經是無法給自己生存的尊嚴和勇氣的。
-
3 # 聖人的童心
吐蕃剛崛起時,正是唐朝國力最強之時,向東發展受到遏止,後來西方的阿拉伯帝國又崛起,吐蕃東西兩方都有強大對手,而且阿拉伯的擴張更加厲害,吐蕃國力被阿拉伯耗損嚴重,所以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衰落,吐蕃仍然沒有足夠力量進攻唐朝,另外,吐蕃身處青藏高原,糧食產量比較低,人口發展受到限制,在冷兵器時代以人口為最大資本,這也限制了吐蕃的發展,但是,吐蕃幾百年來和東西方兩大帝國對峙而不落下風,這本身就足以自豪。
回覆列表
為什麼吐蕃在唐朝之後再也沒有雄起過?
吐蕃的強大是因為吐蕃的統一,而吐蕃的衰弱,也是因為不統一。
唐朝後期和唐朝之後,吐蕃內部分裂,各部落之間征戰不斷,互相征伐,強大的吐蕃帝國土崩瓦解,誰也沒有能力徹底打敗其他部落重新統一,一個四分五裂的吐蕃,自然難以強大。
所以,國家要想真正的強大起來,首先就要內部統一團結,分裂的國家是難以真正的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