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北宋"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註釋】
[定惠院]在湖北黃岡縣東南。[漏]古代盛水滴漏計時之器。漏斷,漏壺水滴盡了,指時已深夜。[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省]明白。
【譯文】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簡要評析】
本詞寫於州定惠院寓居時,是作者剛從烏臺詩案解脫出來,隻身到黃州時所寫。開頭兩句寫夜深,用“缺”、“疏”“斷”幾個字寫出幽獨悽清的心境。接著“誰見”兩句,說只有比人獨自往來,“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鴻”是對“幽人”的襯托,是賓。下片把兩者合在一起,“孤鴻”也就是寫作者自己。有一說是蘇軾被貶惠州,惠州有溫氏女,年十六,頗有色,見了蘇軾,一往情深,時常在蘇軾的窗外徘徊,聽蘇軾吟詠。不久蘇軾再貶儋耳(今海南儋縣),渡海南行,及三年後蘇軾遇郝回互惠州,女已卒,葬於沙州。蘇軾十分傷感,因作此詞,後來即被衍成一則愛情故事。但近人多認為是好事者附會之辭,不足為信。抒寫從政失意而寂寞孤獨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鴻,下片以孤鴻暗比幽人。驚魂甫定,顧影自憐,不肯棲寨支上的孤鴻形象,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這是本詞藝術形象的特點。而託鴻以見人,自標清高,寄意深遠,風格清奇冷雋,似非吃煙火食人間語。最後兩句寫寧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結貴的品格。此詞詠物而不滯於物,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寄託遙深,品格高遠。
卜算子
北宋"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註釋】
[定惠院]在湖北黃岡縣東南。[漏]古代盛水滴漏計時之器。漏斷,漏壺水滴盡了,指時已深夜。[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省]明白。
【譯文】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簡要評析】
本詞寫於州定惠院寓居時,是作者剛從烏臺詩案解脫出來,隻身到黃州時所寫。開頭兩句寫夜深,用“缺”、“疏”“斷”幾個字寫出幽獨悽清的心境。接著“誰見”兩句,說只有比人獨自往來,“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鴻”是對“幽人”的襯托,是賓。下片把兩者合在一起,“孤鴻”也就是寫作者自己。有一說是蘇軾被貶惠州,惠州有溫氏女,年十六,頗有色,見了蘇軾,一往情深,時常在蘇軾的窗外徘徊,聽蘇軾吟詠。不久蘇軾再貶儋耳(今海南儋縣),渡海南行,及三年後蘇軾遇郝回互惠州,女已卒,葬於沙州。蘇軾十分傷感,因作此詞,後來即被衍成一則愛情故事。但近人多認為是好事者附會之辭,不足為信。抒寫從政失意而寂寞孤獨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鴻,下片以孤鴻暗比幽人。驚魂甫定,顧影自憐,不肯棲寨支上的孤鴻形象,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這是本詞藝術形象的特點。而託鴻以見人,自標清高,寄意深遠,風格清奇冷雋,似非吃煙火食人間語。最後兩句寫寧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結貴的品格。此詞詠物而不滯於物,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寄託遙深,品格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