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踐行與思考的路上
-
2 # 高維宇宙觀
我思故宇宙在,這是量子力學的衍生理論,近期科學家也已經發現,我們的視神經與大腦連線的神經元非常少,我們看到的其實都是經過大腦處理之後的影像,這反過來也能證明這個理論。
《球狀閃電》無疑是劉慈欣早期最為重要的幾部作品之一,其中對於量子態曾經有非常傳神的描述,歸結起來就是“處於量子狀態的事物(人)出現的地方是隨機的,但即便它在你眼前,當你看它的瞬間,它就坍縮了,你再也看不到了。”這是動搖了經典物理學大廈的量子理論當時最前衛的研究,將早就被驅逐出科學領域的“意識”又重新拉了回來,由此產生了很多我們日常思維根本無法理解的情況,當然,就“宇宙目前的狀態是為人類專屬”這樣的一個話題,我們還要從薛定諤留給世人的那隻貓講起。
看還是不看,完全是兩種形態先提前做點知識普及,以便後面的內容好理解,根據量子理論的說法,在微觀世界,觀測和不觀測被觀測物完全是兩種形態,比如顯示波粒二象性的電子,如果我們人類沒有去觀測,那麼它呈現一種波的形態,而一旦加入了觀測,那麼電子就坍縮成了附著在非特定軌跡上的一個點,或者說,一個粒子。通俗的說就是,平素遊蕩在我們身邊的組成原子的電子更像是一個幽靈,你看它和不看它完全是兩種形態。
接著往下說,薛定諤他在1935 年發表了一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狀》論文,其中提到了一個思想實驗,簡單來說就是:一隻貓被封在一個結構巧妙並且不透明的箱子裡,箱子裡有毒氣瓶和一隻貓,控制毒氣瓶開關的是放射性原子,一旦原子核衰變毒氣瓶就會開啟毒死貓,但是原子核的衰變是機率性的隨機事件,只要沒有觀察,它就處於衰變/不衰變的疊加狀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開啟箱子之前,這隻貓處在什麼狀態?量子理論認為:只有開啟蓋子才能夠確認,但是一旦進入觀測範圍,疊加態就消失了;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半死不活的疊加態,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但貓既死又活明顯違背了中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個經典常識。
根據薛定諤的貓的推論,1979 年,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了一個相當令人吃驚的構想,也就是所謂的“延遲實驗”。具體實驗的過程比較複雜就不說了,但結論是,我們可以在事情發生後再來決定它應該怎樣發生,如果說我們是一部戲的導演,那麼我們的實驗中的光子到底想要如何衍射並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這可以等電影拍完以後再由我們決定!
完全無法解釋的“敲到好處”惠勒後來說,“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我們是在光子上路之前還是途中來做出決定,這在量子實驗中是沒有區別的。歷史不是確定和實在的——除非它已經被記錄下來。更精確地說,光子在透過第一塊透鏡到我們插入第二塊透鏡之間“到底”在哪裡,是個什麼,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我們沒有權利去談論它,它不是一個“客觀真實”!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實,但我們可以延遲決定過去“應當”怎樣發生。因為直到我們決定怎樣觀測之前,“歷史”實際上還沒有在現實中發生過!
這樣稀奇古怪的事情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宇宙的歷史,可以在它已經發生後才被決定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在薛定諤的貓實驗裡,如果我們也能設計某種延遲實驗,我們就能在實驗結束後再來決定貓是死是活!比如說,原子在3點鐘要麼衰變毒死貓,要麼就斷開裝置使貓存活。但如果有某個延遲裝置能夠讓我們在4點鐘來“延遲決定”原子衰變與否,我們就可以在5點鐘這個“未來”去實際決定貓在3 點鐘的死活!這樣一來,宇宙本身由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創造出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一百多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階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與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與性宇宙”模型。宇宙本身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參與了這個謎題答案的構建本身!
舉個例子,目前宇宙似乎是在以一個“恰到好處”的速度在膨脹。只要它膨脹得稍微快一點,當初的物質就會四散飛開,而無法凝聚成星系和行星。反過來,如果稍微慢一點點,引力就會把所有的物質都吸到一起,變成一團具有驚人的密度和溫度的大雜燴。而我們正好處在一個“臨界速度”上,這才使得宇宙中的各種複雜結構和生命的誕生成為可能。這個速度要準確到什麼程度呢?大約是1055 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你從宇宙的一端瞄準並打中在另一端的一隻蒼蠅(相隔300 億光年),所需準確性也不過1030 分之一。類似的驚人準確的宇宙常數,我們還可以舉出幾十個。我們問:為什麼宇宙恰好以這樣一個不快也不慢的速度膨脹?人擇原理的回答是:宇宙必須以這樣一個速度膨脹,不然就沒這樣稀奇古怪的事情說明了什麼呢?它必須要使得智慧生物可能存在於其中,不然就沒有人來問“宇宙為什麼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了。隨便什麼問題也好,你首先得保證有一個“人”來問問題,不然就沒有意義了。
我思故宇宙在這說明,宇宙的歷史,可以在它已經發生後才被決定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在薛定諤的貓實驗裡,如果我們也能設計某種延遲實驗,我們就能在實驗結束後再來決定貓是死是活!比如說,原子在1 點鐘要麼衰變毒死貓,要麼就斷開裝置使貓存活。但如果有某個延遲裝置能夠讓我們在2 點鐘來“延遲決定”原子衰變與否,我們就可以在2 點鐘這個“未來”去實際決定貓在1 點鐘的死活!這樣一來,宇宙本身由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創造出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一百多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階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與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與性宇宙”模型。宇宙本身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參與了這個謎題答案的構建本身!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有沒有量子理論中所提到的多元或者平行宇宙,起碼目前這個宇宙是為地球上的人類單獨設計的,或者說,因為與我們的意識相勾連而產生的所有一切,是因為我們需要它變成這個這個樣子才有現在這個樣子的。
這樣說可能有點繞,但仔細想想就明白了,為什麼原子的形態與星系的形態如此相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一種模式化的東西,甚至所有都可以歸結為數字化的東西,這絕對不是巧合。
那當然沒有什麼外星人,因為所謂的外星人在我們選擇成為的宇宙中根本不能生存,或者說,在一開始的高等觀測者的視野中並沒有設計……
這樣越說越詭異了,好像一定會有一個更高等的創造者一樣,但即便不是,也應該是史前文明的某些宇宙觀測者建立個整個宇宙的規則,現在看,造物主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回覆列表
民科前來報到。
我們是如何描述宇宙?我們透過數學描述它,有多大,存在了多少年。
我們無法看到它的全貌,就不能準確的描述它是個什麼玩意兒。
現有的宇宙確實就只是累積的觀測資料描述的一個未知物體。
若有一天我們知道,比如說宇宙原來是巨大生命體的一個心臟,所謂的宇宙大爆炸僅僅只是這個心臟的半次跳動。
那時我們就能準確的不僅透過數學統計去認識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