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公諫厲王弭謗》譯文
周厲王暴虐無道。國都裡的人都在咒罵他。召公告訴厲王說:“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厲王很惱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叫他去監視咒罵王的人。只要衛巫來報告,厲王就把被告發的人殺掉。住在國都的人都不敢說話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遞眼色而已。
周厲王很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夠消除人民對我的咒罵了,他們居然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是堵塞了他們的嘴!封住人民的嘴,比堵截江河的水還危險的多;江河的水被堵塞,就要決口奔流,被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禁止人們講話也象這樣。因此,善於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暢通;善於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導他們敢於講話。所以天子處理政事,讓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獻詩,盲藝人獻樂曲,史官獻古文獻,少師進箴言,瞍者朗誦,朦者吟詠,各色工匠分別諫諍,百姓的議論碾轉上達,左右近臣盡心規勸,宗室姻親補過糾偏,樂官史官施行教誨,元老重臣對天子經常勸誡,然後天子親自斟酌裁決,因此政事施行起來才不違背情理。”
“人民的嘴,就象土地上有山有水一樣,財富、器物才從這裡產生出來;又象那大地上有高原、窪地、平川和沃野一樣,衣服食物才從這裡產生。由於人民用嘴發表意見,國家政事的成功或失敗才能從這裡反映出來;做人民所贊成的事,防止人民所憎惡的事,這正是增加財富、器物、衣服、食品的好辦法啊。人民心理怎麼想,嘴裡就怎麼說,他們考慮成熟以後,就自然流露出來,怎麼能堵他們的嘴呢?如果堵他們的嘴,那麼,跟隨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勸告。從此,都城裡的人沒有一個敢講話。過了三年,人們便把他趕到彘地去了
2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頗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頗臾,先王曾經任命他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麼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說:“那個季孫要這麼千,我們兩人都不想呢。”孔子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比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裡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裡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
冉有說:“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地很近。現在不把它佔領,日後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孔子說:“冉求!君子討厭那種避而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藉口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蕭牆裡面。”
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幹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禍也不躲避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麼,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採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採用。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幹。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
4
高中語文文言文譯文:庖丁解牛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裡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後,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志得意滿,(然後)把刀擦抹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5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 文言文譯文:學記三則
1.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處。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後才能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處,然後才能勉勵自己奮發上進。所以說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
2.大學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礙學習的事未發生之前加以禁止,這叫作預防;在適當的時候施教,這叫作及時;不超越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這叫作順應;讓學生互相觀察學習而得到益處,這叫作觀摩。這四點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發生以後才加以禁止,就會遇到牴觸,難以克服;錯過時機以後才去學習,雖然勤苦,也難有成就;雜亂無章地施教而不順應事理,就會使教學受到破壞,混亂無緒而無法整頓;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互相切磋,就會孤陋寡聞;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會使學生違背師長的教誨;輕慢邪僻的言行會使學生荒廢學業。這六點是教育失敗的原因。
3.讀書的人有四種易犯的過失,老師必須瞭解。人們學習的時候,有時缺點在於學得過多,有時缺點在於學得過少,有時把學習看得太容易,有時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了。這四種缺點,是由於學習的人心理各有不同。知道了他們的想法,然後才能(有針對性地)補救他們的過失。當教師的,就是要發展他們的優點而補救他們的過失啊。
3
-- 《召公諫厲王弭謗》譯文
周厲王暴虐無道。國都裡的人都在咒罵他。召公告訴厲王說:“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厲王很惱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叫他去監視咒罵王的人。只要衛巫來報告,厲王就把被告發的人殺掉。住在國都的人都不敢說話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遞眼色而已。
周厲王很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夠消除人民對我的咒罵了,他們居然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是堵塞了他們的嘴!封住人民的嘴,比堵截江河的水還危險的多;江河的水被堵塞,就要決口奔流,被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禁止人們講話也象這樣。因此,善於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暢通;善於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導他們敢於講話。所以天子處理政事,讓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獻詩,盲藝人獻樂曲,史官獻古文獻,少師進箴言,瞍者朗誦,朦者吟詠,各色工匠分別諫諍,百姓的議論碾轉上達,左右近臣盡心規勸,宗室姻親補過糾偏,樂官史官施行教誨,元老重臣對天子經常勸誡,然後天子親自斟酌裁決,因此政事施行起來才不違背情理。”
“人民的嘴,就象土地上有山有水一樣,財富、器物才從這裡產生出來;又象那大地上有高原、窪地、平川和沃野一樣,衣服食物才從這裡產生。由於人民用嘴發表意見,國家政事的成功或失敗才能從這裡反映出來;做人民所贊成的事,防止人民所憎惡的事,這正是增加財富、器物、衣服、食品的好辦法啊。人民心理怎麼想,嘴裡就怎麼說,他們考慮成熟以後,就自然流露出來,怎麼能堵他們的嘴呢?如果堵他們的嘴,那麼,跟隨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勸告。從此,都城裡的人沒有一個敢講話。過了三年,人們便把他趕到彘地去了
2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頗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頗臾,先王曾經任命他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麼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說:“那個季孫要這麼千,我們兩人都不想呢。”孔子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比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裡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裡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
冉有說:“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地很近。現在不把它佔領,日後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孔子說:“冉求!君子討厭那種避而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藉口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蕭牆裡面。”
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生命本是我喜歡的,(可我)喜歡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幹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厭惡的,(可我)厭惡的東西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遇到)災禍也不躲避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麼,一切可以避開禍患的事情,哪有不採用的呢?靠某種不義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卻不肯採用。靠某種不義的門道就可以避免禍患,有的人卻不肯去幹。這樣看來,喜歡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東西,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精神,每個人都有這種精神,不過有道德的人能夠最終不喪失掉罷了。
4
高中語文文言文譯文:庖丁解牛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裡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後,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志得意滿,(然後)把刀擦抹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5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 文言文譯文:學記三則
1.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處。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後才能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處,然後才能勉勵自己奮發上進。所以說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
2.大學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礙學習的事未發生之前加以禁止,這叫作預防;在適當的時候施教,這叫作及時;不超越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這叫作順應;讓學生互相觀察學習而得到益處,這叫作觀摩。這四點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發生以後才加以禁止,就會遇到牴觸,難以克服;錯過時機以後才去學習,雖然勤苦,也難有成就;雜亂無章地施教而不順應事理,就會使教學受到破壞,混亂無緒而無法整頓;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互相切磋,就會孤陋寡聞;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會使學生違背師長的教誨;輕慢邪僻的言行會使學生荒廢學業。這六點是教育失敗的原因。
3.讀書的人有四種易犯的過失,老師必須瞭解。人們學習的時候,有時缺點在於學得過多,有時缺點在於學得過少,有時把學習看得太容易,有時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了。這四種缺點,是由於學習的人心理各有不同。知道了他們的想法,然後才能(有針對性地)補救他們的過失。當教師的,就是要發展他們的優點而補救他們的過失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