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蹴鞠 時間:1月4日 地點:下鴨神社 由8位表演者互踢鹿皮製作的球使其不落地。“蹴鞠”來自於中國,唐宋之際十分流行,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鞦韆風俗同”。7月7日在京都上京區的白峰神社也舉行同樣的“蹴鞠”表演。 初惠美須 時間:1月8日至12日 地點:惠美須神社 惠美須是被日本人奉為商神。 十六世紀初,京都的商人去江戶做生意,取得巨大成功,為此崇祀惠美須大神以示感謝。 這一天,京都高奏惠美須贊曲,祈求生意興隆,家運繁榮,很是熱鬧。 梅花節 時間:2月25日 地點:北野天滿宮 日本的“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去世於2月25日這天。 唐初,中國的梅花樹、烏梅等傳入日本。和歌名人菅原道真酷愛紅梅,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紅梅殿”。後人稱他為“梅神”。以後,日本全國有10500多個神社祭祀菅原,稱他為“天神”,並將他去世的2月25日定為梅花節。 舉辦梅花節的時候,人們在北野天滿宮菅原道真的靈前供奉紅白梅花。在2000多株梅樹上,上七軒的舞妓和藝妓們舉辦茶會。 春舞 時間:4月 地點:京城的各處會場 櫻花時節的京都“春舞”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 舞妓、藝妓在各處會場表演“都舞”、“京舞”和“北野舞”等,以歌舞來慶祝春日喜慶。其中,“都舞”的歷史最長,始於1872年的第一屆京都博覽會,“都舞盛會”將延續多天。 流鏑馬神事 時間:5月3日 地點:左京區下鴨神社 “流鏑馬”,就是騎著馬射箭,又稱“矢馳馬”。 流鏑馬活動起於“鎌倉時代”,是用以祈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祭神活動。 屆時,身著古代衣甲的武士在飛馳的駿馬上,高呼著對準三處菱形靶發放箭矢,以此占卜早稻、中稻、晚稻的收成好壞。 日本人將射箭分為弓道和流鏑馬,前者為站射靜射,後者為走射動射。 葵節 時間:5月15日 地點:京都御所-下鴨神社-上賀茂神社 古意盎然、典雅恢弘的古老節日。 “流鏑馬神事”之後又一盛大節日,葵節是京都的三大祭之一,且是其中最為悠久的。起源於6世紀的飲明天皇時代(531~571年)。原名賀茂祭,但因舉行儀式時,會在牛馬或貴族所乘坐的車子、信奉者的衣服上,以葵葉裝飾,漸漸就稱為“葵祭”。在古時代提到祭典,就是指葵祭典。 由500多名身著古代貴族服飾的人們組成的全長700米的遊行隊伍,牽著馬和牛車,抬著神轎,從京都御所出發,經過下鴨神社,奔向上賀茂神社,確實是重現古風的最好的方式。 葵節的舉辦是為祈禱農作物的好收成。 三船節 時間: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地點:車折神社 嵐山大堰川 舉行“三船祭”時,會將三十隻龍頭船、鷁首船、公主船、侍兒船、今様船等放於嵐山大堰川,追憶王朝公卿以詩、歌、管絃等三船遊樂的雅興,從而展現出一派歌舞昇平的王朝畫卷。 鴨川川床 時間:從5月1日起4個半月之間 地點:鴨川 “鴨川川床”就是在鴨川河岸上的納涼平臺。 在三條和四條之間的鴨川西岸上,先鬥町的各家餐館搭起了2至3米高的納涼床,點起古式的提燈,人們在涼風中一邊品嚐美食, 一邊眺望東山,享受愜意的人生樂趣。 京都薪能 時間:6月1至2日 地點:平安神宮 薪能就是在篝火映照之下,表演日本傳統能劇、狂言劇。 1950年,京都市和京都能樂會共同舉辦薪能儀式,後由平安神宮接管。歷史雖短,便模仿的奈良福寺的薪能卻源遠流長。 此外還有東京增上寺及其它地方的薪能。 祗園節 時間:7月1至31日 地點:八坂神社 公元869年,京都發生瘟疫,人們從祗園社抬出神輿,立起來自日本各地的66支,送至神泉苑,祈願消除災病,由此形成繁盛的節日。 節日從月初到月末,其間14至16日的“宵山”和17日的“山巡行”為其高潮。 在祗園節時,人們在豪華裝飾的彩車上用笛子、鑼鼓和大鼓演奏著祗園音樂,從街上透過,每年有100多萬人前去觀看。 陶器節 時間:8月7至10日 地點:若宮八蟠宮 節日期間,有陶器展銷會,在五條大街上擺滿了全國各地500多家陶器商店的攤位,有陶藝家的作品展,有陶器製作表演會等,8日那天,將抬出陶器神輿。 一般認為,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製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真正燒製陶器是在鎌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北韓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製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五山送火節 時間:8月16日 地點:大文字山 主要活動是:用松木燒出75座火床,形成一個輝煌的“大”字。“大”字的第一筆畫73米,第二筆146米,第三筆124米。“大”字篝火的75個火叢必須同時在晚上八點時同時點燃。送火節屬於“盂蘭盆節”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傳說從前如意嶽的寺院失火時,該寺院主佛阿彌陀如來佛升至山巔發出光芒,照亮四方。從此便每年舉行“送火節”,紀念阿彌陀如來的靈驗。 觀月黃昏 時間:9月 地點:大覺寺 即在大覺寺的大澤池上,乘坐龍頭船、鷁首船飲茶、吹笛、賞月,遊吟作樂。 大覺寺是由嵯峨天皇的離宮改建而成的,又名嵯峨御所,是歷代法親王住持的寺院。寺內有大澤池,是模仿中國洞庭湖的池泉船式庭園建造而成的。這裡是賞月的好地方。 時代節 時間:10月22日 地點:平安神宮 大約1700多人身穿京都1100年中各時代的服裝,代表從平安時代到明治維新時期各個時代著名人物,從京都御所出發,行走3小時抵達平安神宮,展現出一幅千年歷史畫卷。 鞍馬火節 時間:10月22日 地點:由歧神社 為京都的三大奇祭之一,天慶三年從京都御所將祭神迎出北遷,當時人民沿途舉火把迎送,到今日則演變為各個人家在自家門口點起篝火,並手舉燃燒的松明,沿街行走,最後在神社廣場前抬出兩座神輿。鞍馬火節意味著送走了秋天,迎來了冬天。 由於實在鬧熱,這一天,不住在這一地區的人不許上火車或公路。外鄉人如果想來觀看,必須步行。開放所有公共場所,路邊可以賣啤酒和食物。 鞍馬寺由中國本土東渡日本的著名高僧鑑真和尚的高徒鑑禎上人創建於公元770年。 嵐山紅葉節 時間:11月的第2個星期日 地點:嵐山渡月橋一帶 秋深時節,嵐山小倉山、嵯峨野漫山的紅葉,鮮烈壯闊的美景倒映在了大堰川上,這成為京都一大景觀。 而在從前,這裡是平安時代王公貴族的賞楓勝地。 紅葉節的這一天,五彩繽紛的船隻聚集在大堰川,鑼鼓喧天、絲竹繞耳,進行各種各樣的歌舞表演。 在大堰川的河岸上,還設有大舞臺表演“嵯峨大唸佛狂言”的藝能。 獻茶節 時間:12月1日 地點:上京區馬食街的北野天滿宮 起於豐臣秀吉召開的北野大茶會。1587年,由千利休主持,秀吉在京都北野天滿宮舉行了大茶會,遠近諸國的愛茶者和町人、百姓蜂擁而至,成為茶道史上的盛事。 此後,形成為一種傳統節慶活動,以此祈願茶道的興旺。 這一天,在“御茶壺奉獻節”上向神獻完茶後,在“明日舍”、“上七軒”的歌舞排練場所進行茶水出售,民眾一起享受品茶和節慶的樂趣。 1868年置京都府。工業以電機、紡織、食品等為主,運輸機械(造船)、化學、一般機械亦較發達。 京都幾乎每天都有慶祝活動和例行節日,富有濃郁的地方鄉土風情。最為熱鬧的是祗園節(7月1日至29日)和時代節(10月22日)。
初蹴鞠 時間:1月4日 地點:下鴨神社 由8位表演者互踢鹿皮製作的球使其不落地。“蹴鞠”來自於中國,唐宋之際十分流行,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鞦韆風俗同”。7月7日在京都上京區的白峰神社也舉行同樣的“蹴鞠”表演。 初惠美須 時間:1月8日至12日 地點:惠美須神社 惠美須是被日本人奉為商神。 十六世紀初,京都的商人去江戶做生意,取得巨大成功,為此崇祀惠美須大神以示感謝。 這一天,京都高奏惠美須贊曲,祈求生意興隆,家運繁榮,很是熱鬧。 梅花節 時間:2月25日 地點:北野天滿宮 日本的“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去世於2月25日這天。 唐初,中國的梅花樹、烏梅等傳入日本。和歌名人菅原道真酷愛紅梅,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紅梅殿”。後人稱他為“梅神”。以後,日本全國有10500多個神社祭祀菅原,稱他為“天神”,並將他去世的2月25日定為梅花節。 舉辦梅花節的時候,人們在北野天滿宮菅原道真的靈前供奉紅白梅花。在2000多株梅樹上,上七軒的舞妓和藝妓們舉辦茶會。 春舞 時間:4月 地點:京城的各處會場 櫻花時節的京都“春舞”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 舞妓、藝妓在各處會場表演“都舞”、“京舞”和“北野舞”等,以歌舞來慶祝春日喜慶。其中,“都舞”的歷史最長,始於1872年的第一屆京都博覽會,“都舞盛會”將延續多天。 流鏑馬神事 時間:5月3日 地點:左京區下鴨神社 “流鏑馬”,就是騎著馬射箭,又稱“矢馳馬”。 流鏑馬活動起於“鎌倉時代”,是用以祈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祭神活動。 屆時,身著古代衣甲的武士在飛馳的駿馬上,高呼著對準三處菱形靶發放箭矢,以此占卜早稻、中稻、晚稻的收成好壞。 日本人將射箭分為弓道和流鏑馬,前者為站射靜射,後者為走射動射。 葵節 時間:5月15日 地點:京都御所-下鴨神社-上賀茂神社 古意盎然、典雅恢弘的古老節日。 “流鏑馬神事”之後又一盛大節日,葵節是京都的三大祭之一,且是其中最為悠久的。起源於6世紀的飲明天皇時代(531~571年)。原名賀茂祭,但因舉行儀式時,會在牛馬或貴族所乘坐的車子、信奉者的衣服上,以葵葉裝飾,漸漸就稱為“葵祭”。在古時代提到祭典,就是指葵祭典。 由500多名身著古代貴族服飾的人們組成的全長700米的遊行隊伍,牽著馬和牛車,抬著神轎,從京都御所出發,經過下鴨神社,奔向上賀茂神社,確實是重現古風的最好的方式。 葵節的舉辦是為祈禱農作物的好收成。 三船節 時間: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地點:車折神社 嵐山大堰川 舉行“三船祭”時,會將三十隻龍頭船、鷁首船、公主船、侍兒船、今様船等放於嵐山大堰川,追憶王朝公卿以詩、歌、管絃等三船遊樂的雅興,從而展現出一派歌舞昇平的王朝畫卷。 鴨川川床 時間:從5月1日起4個半月之間 地點:鴨川 “鴨川川床”就是在鴨川河岸上的納涼平臺。 在三條和四條之間的鴨川西岸上,先鬥町的各家餐館搭起了2至3米高的納涼床,點起古式的提燈,人們在涼風中一邊品嚐美食, 一邊眺望東山,享受愜意的人生樂趣。 京都薪能 時間:6月1至2日 地點:平安神宮 薪能就是在篝火映照之下,表演日本傳統能劇、狂言劇。 1950年,京都市和京都能樂會共同舉辦薪能儀式,後由平安神宮接管。歷史雖短,便模仿的奈良福寺的薪能卻源遠流長。 此外還有東京增上寺及其它地方的薪能。 祗園節 時間:7月1至31日 地點:八坂神社 公元869年,京都發生瘟疫,人們從祗園社抬出神輿,立起來自日本各地的66支,送至神泉苑,祈願消除災病,由此形成繁盛的節日。 節日從月初到月末,其間14至16日的“宵山”和17日的“山巡行”為其高潮。 在祗園節時,人們在豪華裝飾的彩車上用笛子、鑼鼓和大鼓演奏著祗園音樂,從街上透過,每年有100多萬人前去觀看。 陶器節 時間:8月7至10日 地點:若宮八蟠宮 節日期間,有陶器展銷會,在五條大街上擺滿了全國各地500多家陶器商店的攤位,有陶藝家的作品展,有陶器製作表演會等,8日那天,將抬出陶器神輿。 一般認為,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製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真正燒製陶器是在鎌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北韓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製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五山送火節 時間:8月16日 地點:大文字山 主要活動是:用松木燒出75座火床,形成一個輝煌的“大”字。“大”字的第一筆畫73米,第二筆146米,第三筆124米。“大”字篝火的75個火叢必須同時在晚上八點時同時點燃。送火節屬於“盂蘭盆節”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傳說從前如意嶽的寺院失火時,該寺院主佛阿彌陀如來佛升至山巔發出光芒,照亮四方。從此便每年舉行“送火節”,紀念阿彌陀如來的靈驗。 觀月黃昏 時間:9月 地點:大覺寺 即在大覺寺的大澤池上,乘坐龍頭船、鷁首船飲茶、吹笛、賞月,遊吟作樂。 大覺寺是由嵯峨天皇的離宮改建而成的,又名嵯峨御所,是歷代法親王住持的寺院。寺內有大澤池,是模仿中國洞庭湖的池泉船式庭園建造而成的。這裡是賞月的好地方。 時代節 時間:10月22日 地點:平安神宮 大約1700多人身穿京都1100年中各時代的服裝,代表從平安時代到明治維新時期各個時代著名人物,從京都御所出發,行走3小時抵達平安神宮,展現出一幅千年歷史畫卷。 鞍馬火節 時間:10月22日 地點:由歧神社 為京都的三大奇祭之一,天慶三年從京都御所將祭神迎出北遷,當時人民沿途舉火把迎送,到今日則演變為各個人家在自家門口點起篝火,並手舉燃燒的松明,沿街行走,最後在神社廣場前抬出兩座神輿。鞍馬火節意味著送走了秋天,迎來了冬天。 由於實在鬧熱,這一天,不住在這一地區的人不許上火車或公路。外鄉人如果想來觀看,必須步行。開放所有公共場所,路邊可以賣啤酒和食物。 鞍馬寺由中國本土東渡日本的著名高僧鑑真和尚的高徒鑑禎上人創建於公元770年。 嵐山紅葉節 時間:11月的第2個星期日 地點:嵐山渡月橋一帶 秋深時節,嵐山小倉山、嵯峨野漫山的紅葉,鮮烈壯闊的美景倒映在了大堰川上,這成為京都一大景觀。 而在從前,這裡是平安時代王公貴族的賞楓勝地。 紅葉節的這一天,五彩繽紛的船隻聚集在大堰川,鑼鼓喧天、絲竹繞耳,進行各種各樣的歌舞表演。 在大堰川的河岸上,還設有大舞臺表演“嵯峨大唸佛狂言”的藝能。 獻茶節 時間:12月1日 地點:上京區馬食街的北野天滿宮 起於豐臣秀吉召開的北野大茶會。1587年,由千利休主持,秀吉在京都北野天滿宮舉行了大茶會,遠近諸國的愛茶者和町人、百姓蜂擁而至,成為茶道史上的盛事。 此後,形成為一種傳統節慶活動,以此祈願茶道的興旺。 這一天,在“御茶壺奉獻節”上向神獻完茶後,在“明日舍”、“上七軒”的歌舞排練場所進行茶水出售,民眾一起享受品茶和節慶的樂趣。 1868年置京都府。工業以電機、紡織、食品等為主,運輸機械(造船)、化學、一般機械亦較發達。 京都幾乎每天都有慶祝活動和例行節日,富有濃郁的地方鄉土風情。最為熱鬧的是祗園節(7月1日至29日)和時代節(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