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滉《五牛圖》賞析:
《五牛圖》畫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
韓滉透過對它們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態的描繪,表現了它們不同的性情:活潑的、沉靜的、愛喧鬧的、膽怯乖僻的。 在技巧語彙表現上,韓滉選擇了粗壯有力,具有塊面感的線條去表現牛的強健、有力、沉穩而行動遲緩。其線條排比裝飾卻又不落俗套,而是筆力千鈞。
比起曹霸、韓幹畫馬、周昉、張萱畫仕女,似乎線上條獨立性展現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於其線條茁壯如此故爾五牛姿態雖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審美趣味上是同樣的厚重與生拙。
《五牛圖》中所繪五頭神態各異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可貴的是,畫面上沒有背景襯托,完全以牛為表現物件,如果不是對牛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對牛的造型描繪有十足把握的話,是萬不敢涉此繪畫風險的。
勾勒牛的線條雖然簡潔,但是畫出的筋骨轉折十分到位,牛口鼻處的絨毛細緻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體現了牛兒們溫順而又倔強的性格。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
擴充套件資料:
韓滉的《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麻紙本,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無作者款印,有趙構、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畫中五頭不同形態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五牛圖》作者簡介:
韓滉,字太沖,唐代長安人。經歷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韓休的兒子,在唐德宗時期歷任宰相、兩浙節度使等職,封晉國公。是一位擁護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擅畫人物和畜獸,寫牛、羊、驢等走獸神態生動,尤以畫牛"曲盡其妙"。他畫的牛,姿態真切生動,具有一種渾厚朴實的風格。以繪田家風俗和牛羊著稱。
韓滉畫作有《李德裕見客圖》《堯民擊壤圖》《田家風俗圖》等36件,著錄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五牛圖》卷。
唐代韓滉《五牛圖》賞析:
《五牛圖》畫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
韓滉透過對它們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態的描繪,表現了它們不同的性情:活潑的、沉靜的、愛喧鬧的、膽怯乖僻的。 在技巧語彙表現上,韓滉選擇了粗壯有力,具有塊面感的線條去表現牛的強健、有力、沉穩而行動遲緩。其線條排比裝飾卻又不落俗套,而是筆力千鈞。
比起曹霸、韓幹畫馬、周昉、張萱畫仕女,似乎線上條獨立性展現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於其線條茁壯如此故爾五牛姿態雖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審美趣味上是同樣的厚重與生拙。
《五牛圖》中所繪五頭神態各異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可貴的是,畫面上沒有背景襯托,完全以牛為表現物件,如果不是對牛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對牛的造型描繪有十足把握的話,是萬不敢涉此繪畫風險的。
勾勒牛的線條雖然簡潔,但是畫出的筋骨轉折十分到位,牛口鼻處的絨毛細緻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體現了牛兒們溫順而又倔強的性格。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
擴充套件資料:
韓滉的《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麻紙本,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無作者款印,有趙構、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畫中五頭不同形態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五牛圖》作者簡介:
韓滉,字太沖,唐代長安人。經歷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韓休的兒子,在唐德宗時期歷任宰相、兩浙節度使等職,封晉國公。是一位擁護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擅畫人物和畜獸,寫牛、羊、驢等走獸神態生動,尤以畫牛"曲盡其妙"。他畫的牛,姿態真切生動,具有一種渾厚朴實的風格。以繪田家風俗和牛羊著稱。
韓滉畫作有《李德裕見客圖》《堯民擊壤圖》《田家風俗圖》等36件,著錄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五牛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