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重要的標誌。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竹書紀年》裡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
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象,這是因為太極圖很像是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透過這個自然現象觸發靈感,人族伏羲才創造出太極和八卦。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文化積澱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裡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裡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在當今中國版圖範圍之內,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大量考古發現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佈地區,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及其形成、發展的核心地區,也可以說是以後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
20世紀初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國維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透過艱辛努力,釋讀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證明了殷墟確實屬於商代晚期都城,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關於有商一代歷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紀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鄭州市發現了屬於商代早期的二里崗遺址,幾十年來的田野考古工作證實,二里崗遺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規模巨大的城牆、數量眾多的宮殿建築遺址,有重要的手工業作坊遺址,還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銅禮器的出土。這就說明該遺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應該是商代早期都城遺址之一。80年代初,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陽山電廠基本建設時,在偃師縣城和塔莊一帶發現了一座儲存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後,考古發現了這座城址的宮城遺址及其中多座宮殿建築遺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牆與範圍,發掘了城門遺址、庫房遺址和一些手工業遺址,清理了同時期的若干墓葬。透過對這些豐富考古資料的深入、全面、系統的考古學研究,證明偃師商城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同樣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而且偃師商城還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儲存著宮城與郭城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都城遺址。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從考古學上解決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問題,從而使安陽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區找到源頭。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找到了早於安陽殷墟商代遺址、晚於河南龍山文化的大型建築遺址。其後,這裡又發現了數十座大型夯土建築遺址,考古工作者全面發掘了其中的第一、二號大型建築遺址及其它宮殿建築遺址。研究表明,這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宮殿建築遺址。除此之外,二里頭遺址還發現了圍繞這一大型夯土建築群遺址的圍牆遺蹟,初步研究確認這是宮殿建築群周圍的宮城遺蹟。在二里頭遺址範圍之內還發現了制銅手工業作坊遺址、貴族墓葬、重要的青銅禮器、玉器等遺物。上述一系列考古發現證實,晚於河南龍山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不但早於安陽殷墟遺址,也早於鄭州商城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據此,學術界一般認為以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頭遺址不但是一處重要的、典型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遺址,即歷史文獻所說的“夏墟”。正是由於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不但確定了夏代後期的都城遺址,而且使河洛地區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中的歷史地位更為突出。
河洛地區的夏商王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早期王國。在同時期的當今中國範圍之內,各地沒有比夏商王國對以後中國古代歷史發展影響更大、更為重要的王國。尋找直接產生夏商王國文明的考古學文化,是實施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關鍵。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體文化。 近年來學術界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中,由於遼西紅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發現,一種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區、“多元”學說比較流行,而河洛地區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關鍵性作用卻被忽視。我認為,考古學文化與古代文明在學術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學文化的不同就推匯出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學文化的發展反映出從史前向“文明”的過渡,甚至從中還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國家的出現,但大多數考古學文化則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文明化”程序發展,被先進的考古學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極少數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趨於“石化”,近代的民族學資料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許多生動例證。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歷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著上述歷史發展過程。近年來,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在中國古代歷史的“文明化”過程中,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考古學文化社會群體,基本在相同時期或稍有先後進入“文明”時代,形成“萬邦”、“萬國”的局面。但是這些“萬邦”、“萬國”,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學意義上的、數以“萬”計的“國家”,這還是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大學術課題。作為科學常識而言,這些“萬邦”、“萬國”對以夏商王國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不可能是等同的,進而言之,即使當時的“萬邦”、“萬國”文化對河洛地區的夏文化產生影響,形成於河洛地區的夏文化及華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區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這是因為,近年來不斷髮現的考古新資料說明,夏文化產生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也就是說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區“土生土長”的考古學文化。我們承認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對同時期及其後的中原地區、河洛地區考古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區古代文明的形成與早期發展的源頭,只能是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而不是紅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區以外的其它考古學文化。因此,我們以為,從探索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源頭來說,夏文化直接淵源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從對夏王朝以後的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而言,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華夏文明、中華民族文化、漢文化的核心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重要的標誌。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竹書紀年》裡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
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象,這是因為太極圖很像是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透過這個自然現象觸發靈感,人族伏羲才創造出太極和八卦。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文化積澱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裡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裡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在當今中國版圖範圍之內,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大量考古發現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佈地區,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及其形成、發展的核心地區,也可以說是以後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
20世紀初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國維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透過艱辛努力,釋讀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證明了殷墟確實屬於商代晚期都城,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關於有商一代歷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紀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鄭州市發現了屬於商代早期的二里崗遺址,幾十年來的田野考古工作證實,二里崗遺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規模巨大的城牆、數量眾多的宮殿建築遺址,有重要的手工業作坊遺址,還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銅禮器的出土。這就說明該遺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應該是商代早期都城遺址之一。80年代初,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陽山電廠基本建設時,在偃師縣城和塔莊一帶發現了一座儲存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後,考古發現了這座城址的宮城遺址及其中多座宮殿建築遺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牆與範圍,發掘了城門遺址、庫房遺址和一些手工業遺址,清理了同時期的若干墓葬。透過對這些豐富考古資料的深入、全面、系統的考古學研究,證明偃師商城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同樣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而且偃師商城還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儲存著宮城與郭城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都城遺址。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從考古學上解決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問題,從而使安陽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區找到源頭。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找到了早於安陽殷墟商代遺址、晚於河南龍山文化的大型建築遺址。其後,這裡又發現了數十座大型夯土建築遺址,考古工作者全面發掘了其中的第一、二號大型建築遺址及其它宮殿建築遺址。研究表明,這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宮殿建築遺址。除此之外,二里頭遺址還發現了圍繞這一大型夯土建築群遺址的圍牆遺蹟,初步研究確認這是宮殿建築群周圍的宮城遺蹟。在二里頭遺址範圍之內還發現了制銅手工業作坊遺址、貴族墓葬、重要的青銅禮器、玉器等遺物。上述一系列考古發現證實,晚於河南龍山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不但早於安陽殷墟遺址,也早於鄭州商城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據此,學術界一般認為以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頭遺址不但是一處重要的、典型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遺址,即歷史文獻所說的“夏墟”。正是由於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不但確定了夏代後期的都城遺址,而且使河洛地區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中的歷史地位更為突出。
河洛地區的夏商王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早期王國。在同時期的當今中國範圍之內,各地沒有比夏商王國對以後中國古代歷史發展影響更大、更為重要的王國。尋找直接產生夏商王國文明的考古學文化,是實施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關鍵。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體文化。 近年來學術界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中,由於遼西紅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發現,一種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區、“多元”學說比較流行,而河洛地區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關鍵性作用卻被忽視。我認為,考古學文化與古代文明在學術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學文化的不同就推匯出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學文化的發展反映出從史前向“文明”的過渡,甚至從中還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國家的出現,但大多數考古學文化則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文明化”程序發展,被先進的考古學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極少數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趨於“石化”,近代的民族學資料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許多生動例證。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歷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著上述歷史發展過程。近年來,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在中國古代歷史的“文明化”過程中,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考古學文化社會群體,基本在相同時期或稍有先後進入“文明”時代,形成“萬邦”、“萬國”的局面。但是這些“萬邦”、“萬國”,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學意義上的、數以“萬”計的“國家”,這還是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大學術課題。作為科學常識而言,這些“萬邦”、“萬國”對以夏商王國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不可能是等同的,進而言之,即使當時的“萬邦”、“萬國”文化對河洛地區的夏文化產生影響,形成於河洛地區的夏文化及華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區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這是因為,近年來不斷髮現的考古新資料說明,夏文化產生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也就是說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區“土生土長”的考古學文化。我們承認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對同時期及其後的中原地區、河洛地區考古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區古代文明的形成與早期發展的源頭,只能是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而不是紅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區以外的其它考古學文化。因此,我們以為,從探索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源頭來說,夏文化直接淵源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從對夏王朝以後的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而言,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華夏文明、中華民族文化、漢文化的核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