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濁酒燕然
-
2 # 大意覺迷
戰國七雄的魏國創立也是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時期,首先其家族據說是出自西周大臣畢公高的後裔畢萬,畢萬是晉獻公時期的武將。晉獻公帥軍滅亡了原本是西周時期分封的魏國之後,將其故地封給畢萬,於是他的子孫便以“魏”作為氏。此地位於現在的山西芮城縣一帶。畢萬之子魏武子在晉文公流亡時期追隨左右,在晉文公繼位之後得到重用,成為晉國的世家大族。從晉厲公八年(公元前573年)開始,魏氏家族躋身卿列。到了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的時候,魏獻子成為中軍將,也就是執政卿,魏氏家族在晉國的權力達到頂峰。到魏襄子的時候,於晉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四卿聯合驅逐了範、中行二卿。到了魏桓子的時候,於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與韓康子從智伯瑤陣營中反叛,與趙襄子聯手消滅智伯瑤。此後晉國權力便控制在韓、趙、魏三家手中。但此時,三家依然奉晉侯為共主。到了晉烈公十二年(公元前404年)的時候,三家大夫俘虜了齊國國君齊康公,與諸侯朝見周王,周王則冊封三家大夫為諸侯,晉國正式分裂,魏國也就此成立,此時魏國的君主為魏文侯,這一年是他在位的第四十二年。所以嚴格來說,戰國七雄中的魏國創始人自然是魏文侯。從智伯瑤滅亡,三家大夫瓜分晉國格局形成,到三家大夫冊封諸侯,中間相隔近五十年。
-
3 # 薌江釣叟老林
,,戰國七雄中的魏國,他的創業史是經過近三百年漫長的時間。公元前67O年前,魏犨跟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回來後被封為六卿之一,由此魏家就發達了,到公元前455年,智伯瑤,魏桓子,韓康子,趙襄子,四家對戰,韓,趙,魏三家消滅了智家,因此三家勢力大增,到公元前4O3年周天子封韓虔,趙籍,魏斯為侯,到公元前376年,韓哀候,趙敬候,魏武候三家分晉,魏國成立,按此而論魏國創立者應該是魏武吧。
-
4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戰國七雄中的魏國,是魏文侯魏斯創立的。
《史記·三十世家·魏世家》記載:“(西元前403年)二十二年,魏、趙、韓列為諸侯。”
《史記·三十世家·魏世家》記載:
“桓子之孫曰文侯斯。魏文侯元年(西元前424年),秦靈公之元年也。與韓武子、趙桓子、周威王同時。
六年(西元前419年),城少梁。
十三年(西元前412年),使子擊圍繁、龐,出其民。
十六年(西元前409年),伐秦,築臨晉元裡。
十七年(西元前408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鵕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西攻秦,至鄭而還,築雒陰、合陽。
二十二年(西元前403年),魏、趙、韓列為諸侯。
三十八年(西元前387年),伐秦,敗我武下,得其將識。是歲,文侯卒,子擊立,是為武侯。”
西元前424年-西元前387年,魏國魏文侯在位。
魏國在西元前403年建立。
所以,戰國七雄中的魏國,是魏文侯魏斯創立的。
魏文侯魏斯就此建立魏國,與韓景侯韓虔的南韓、趙烈侯趙籍的趙國一道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
三家分晉(晉)靜公二年、(魏)武侯十一年、(韓)哀侯元年、(趙)敬侯十一年(西元前376),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亡晉國後把晉地分割為三份,史稱三家分晉。
晉靜公成為平民,晉國斷絕祭祀。
-
5 # 彈指落年華
魏國最早出現在山西芮城縣和陝西大荔縣一帶,公元前661年,魏國被晉國吞併,晉獻公滅魏後將魏賜給了手下畢萬,畢萬改氏為魏,這是晉國魏氏的由來。春秋末年,三家分晉,魏氏建立魏國。戰國初期,魏文侯開發了兩條威力巨大的強國之路:積極變法和急賢親士。魏國在戰國七雄中最先實行變法,魏文侯時代,魏國文武將才如過江之鯽。很多都是歷史上留名的大腕:李悝,樂羊、吳起,西門豹,趙倉唐、卜子夏、田子方、段木乾等等。魏國很快就以強盛的國力和軍力,將糾糾老秦壓縮在關中中西部和隴西商於。等到魏文侯之孫魏惠王在位時,魏國已稱霸中原百年。
魏將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堪稱古代版的特種部隊。士卒手執長戈,揹負50支長箭和鐵胎硬弓,攜帶三天軍糧,負重50餘斤,連續急行軍百里,還要能馬上投入激戰。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72全勝64,其餘不分勝負的偉大戰績。公元前389年,吳起率5萬魏武卒擊敗了50萬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戰中,魏國雖被孫臏以圍魏救趙之計打敗。但在一年後,魏國聯合南韓,打敗了齊國,齊楚求和。三年後,魏國反攻秦國,將秦孝公圍困在定陽,戰敗的秦國只能乞和。
但魏國開國於中原,四面強敵環伺。以圍棋為比喻。4000多年來,圍棋高手中,只有一位武宮正樹開創和使用了中腹逐鹿的宇宙流下法。立足中原而爭霸天下,人和比人謀更重要,得士則強,失士則亡。吳起、犀首都是屢建奇功的良將,卻因受到猜忌,一投入楚,一奔入秦;公孫座臨死前推薦商鞅,卻不受重用;孫臏獻兵書卻受臏刑;范雎使齊有功,不賞反下獄;信陵君竊符救趙,兩敗秦軍反遭猜疑。
公元前225年,秦軍統帥王賁,長驅直入,攻到魏國大梁城下,大梁城池堅糧足,數度強攻的秦軍,都無功而返。王賁便引黃河之水,築堤壅流,藉著大雨決堤通溝穴,水淹大梁,魏國就此滅亡。
回覆列表
戰國時期的魏國,起於三國分晉,得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得到過周天子的正式冊封。晉國實行六卿制,分別由範氏、中行氏、智伯、趙氏、韓氏、魏氏組成。形成三家分晉局面的是,魏恆子、趙襄子、韓康子一起消滅了勢力最大的智伯,所以魏恆子是當之無愧的魏國創立者。
魏恆子來自哪裡?魏氏的先祖正是畢公高的後代畢萬,而畢公高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第十五子,因封國在畢地而得姓。不幸的是,畢國在西周末期亡於西戎,其後裔逐漸淪為平民。畢萬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後,因才能而受到重用,晉升到大夫 之列。在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並把魏國故地封給畢萬。
《史記·魏世家》記載:晉大夫畢萬以軍功受封於魏,卜偃為其占卜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公元前636年,畢萬的孫子魏犨追隨公子重耳出亡,後有功,晉文公賞魏犨承襲魏氏的封爵,列為大夫,治所在魏邑。 到魏襄子之子魏恆子的時候,韓趙魏聯合大敗智伯家,最終形成三國分晉的局面,儘管魏國是在魏恆子之孫魏斯手裡發揚光大,是為魏文侯,戰國初期的霸主。
三家分晉知伯索地於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無故索地,鄰國必恐;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知伯必驕。驕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氏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君不如與之,以驕知伯。君何釋以天下圖知氏而獨以吾國為知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家之邑一。知伯大說。因索蔡、皋梁於趙,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於外,趙氏應之於內,知氏遂亡。可見在分晉的過程中,正是魏恆子的居安思危,讓其意識到了兔死狗烹的失敗結局,不去聯合起來,反抗智伯家,說不定還能牟取成就,從後面來看,他做的確實足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