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這個問題要講起來,還得從高翰文救海瑞說起:

    海瑞固守淳安縣大牢,而徐千戶和蔣千戶想盡一切辦法要弄他出來,最後狗急跳牆,打算火燒淳安縣大牢。

    也正在這危急時刻,高翰文帶著臬司衙門給計程車兵趕往淳安縣,幸虧遇到了譚綸帶來的胡宗憲的兵。

    這場淳安遭遇戰一觸即發,結局又走向何處呢?

    一、

    臬司衙門的兵毫無抵抗能力,就地繳械,於是譚綸跟高翰文火速趕往淳安,與此同時淳安縣大牢外臬司衙門的人還在砍柱子。

    兩個帶兵將領讓人推倒柱子,毫不在乎柱子倒了後,房子也會倒塌,他們不在乎,不代表房子內的人不在乎:

    “誰呀?”

    結果帶隊軍官威脅道:

    “閉嘴,再喊殺了你全家!”

    鋪子裡的人立馬不說話了,由此可見,這些官兵沒少幹這事。細節就是屋內的燈本來點燃了,這一聲呵斥之後,立馬停了。

    這期間給了縣丞田有祿幾個鏡頭,這傢伙一副胸有成竹的表現,看來之前海瑞的洗腦很有用!

    柱子撞倒了,高翰文也到了,那幾個兵也有點慌了,這高翰文不是應該天亮才到嗎,怎麼現在就來了,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胡宗憲的幾個親兵刀都伸出來了,這些臬司衙門的兵不可能認不出這是總督府的兵,所以支支吾吾,說著縣衙起火,要去救火和救人。

    這就搞笑了,當高翰文是傻子?

    既然是救火,應該去搞水來才對,哪有扛著柱子去救火的?這個兵也聰明,說的是:

    “縣牢著大火,我們去撞門救人。”

    有一個細節是,譚綸本來跟高翰文一起到的,為什麼沒有露面呢?

    其實就是避嫌,畢竟涉及到織造局的事,能避開則避開,畢竟後面暗裡還需要給海瑞等人提供幫助。

    徐千戶和蔣千戶剛剛下達放火的命令,結果高翰文從天而降,眼看大勢已去,倆人偷偷溜了……

    二、

    高翰文進來後,面對滿院子計程車兵,並沒有頭目,也沒看到哪裡著火,於是轉過頭來問抬柱子的人:

    “哪裡著火了?”

    眾人沉默不語,一切不言而明,高翰文也明白是怎麼回事,讓這些人出去,還特意交代了一下這根柱子,可憐巴巴地被扔到了一邊……

    大牢門敲了一下,眾人驚問誰啊?回答:

    “高翰文!”

    海瑞一下子睜開了眼,兩個人對望許久許久,配合悲涼的音樂,這就是君子之交,這一眼飽含著對對方的感激,以及深刻感悟到對方的處境艱難,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

    隨後兩個人拱了拱手,啥也不說了,我們過關了!

    其實真實歷史中,海瑞是很難有朋友的,他已經被拔高到了道德至高點,不僅自己被自己綁架,連世人也被他綁架了。很多時候做事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沒有其他選擇,一旦脫離了這個基礎,他也就不能稱為海瑞了。

    所以,劇中海瑞只講過自己跟李時珍和王用汲是朋友,其他人都沒有這待遇,包括高翰文!

    當從高翰文口中得知譚綸已經到了淳安之後,激動萬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激動,差點暈倒……

    這個時候的海瑞,跟剛才正襟危坐在大牢中的海瑞,完全不一樣了,不管怎麼說他是把所有的資源全用上了,最終他賭贏了。

    “還挺得住嗎?”

    海瑞看著還在生病中的高翰文:

    “府臺不是也挺住了嗎?”

    三、

    在《大明王朝1566》這本書中,海瑞暈倒的時候,田有祿和王牢頭是爭著跑過去扶起的,在劇中這個鏡頭沒了。

    書中的描述更能體現田有祿和王牢頭的心態轉變,而劇中的描述則從側面表明海瑞在他們倆面前仍然是強勢的存在。

    另一方面也表明,田有祿和王牢頭還處於恍惚之中,原來自己剛剛經歷了生死之災啊,正在暗自慶幸中。

    慶幸之餘,不忘揪出蔣千戶和徐千戶,終於換我們來收拾你了,出門後田縣丞就命令胡部堂的親兵:

    “蔣千戶和徐千戶就在這個院裡藏著,挨著門搜,準能找到!”

    一方面他們見到了士兵正在搬柴火,敢情剛才是要燒死我們啊,那股恨勁上了頭。另一方面,兩個千戶手中還有他們倆籤的字據,可不能落到高翰文手中啊!

    當然,親兵哪裡會聽他的命令,回一句:

    “一切聽高大人的,這不關你的事!”

    其實在牢裡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那就是織造局的那個管事,自始自終是坐著的,面對府臺大人高翰文的到來,也是毫無表情變化的,由此可見織造局的飛揚跋扈。

    所以,整個劇中,小人物總是這樣,誰勢力強,就投靠誰,誰勢力弱了,就拼命踩。田有祿和王牢頭當初被海瑞策反,無外乎想保全自己的性命罷了,這次躲過一劫,當然要想盡辦法弄回字據,畢竟這才關乎自己的安危。

    後來海瑞要辭官,這倆人又再次不把海瑞放在眼裡,田有祿甚至跑到總督衙門找趙貞吉效忠,這些都是體現。

    所以,面對徐千戶和蔣千戶的失勢,田有祿和王牢頭,也是能坑就坑,毫不手軟。

    四、

    支走了其他人,高翰文開始跟海瑞說正事,畢竟織造局的船還停在那裡,船上織造局的燈籠還打著呢,京中嘉靖帝還在惱著呢:

    “譚大人的意思,你是裕王向吏部舉薦的人,由你到碼頭上,去把織造局的燈籠都摘下來,把所有的糧船都扣下。”

    這之前是楊金水找到高翰文,讓高翰文去摘掉織造局的燈籠,而譚綸卻希望海瑞去摘到織造局的燈籠,這是何意?

    楊金水當然知道打著織造局的幌子買田意味著什麼,也能猜到嘉靖帝會惱羞成怒,所以一刻都不敢怠慢,馬上寫信給了嘉靖帝,嘉靖帝果然很生氣:

    “他要壞了朕的名聲,就把他自己的腦袋掛到糧船上去!”

    楊金水自己是萬萬不能親自出馬的,現在的他是急於撇清跟鄭泌昌和何茂才的關係,能用的人只有高翰文,所以才會半夜找到高翰文,語重心長的跟他講道理,還壓著芸孃的事,告訴他沒事,只要他不說,誰都不能左右你。

    而譚綸就不一樣了,他從出場,一直到後來輔助趙貞吉審案,都是一個立場,那就是裕王的立場。

    如果海瑞去摘了織造局的燈籠,也就代表是裕王去摘了織造局的燈籠。嚴黨一夥打著織造局的燈籠招搖過市,敗壞嘉靖帝的名聲,而裕王卻火速消除影響,還嘉靖帝一個清白,一退一進,高下立斷!

    尤其是還要扣下所有的糧船,這可不僅僅是為了賑災哦,更是為了表明沈一石等人的不合法,因為不合法,是他們恣意妄為,所以才扣下,也是為了還嘉靖帝一個清白。

    而如果讓高翰文去,高翰文是誰舉薦的?嚴黨啊,這可不是譚綸希望看到的事情。

    海瑞倒無所謂,但是扣船不是打打嘴仗就能扣下的,我需要兵啊:

    “給我多少兵?”

    是啊,要是海瑞一開始就有兵的話,何至於落得這麼被動的程度,高翰文一句話穩了他的心:

    “要多少,有多少!”

    那麼接下來,海瑞又是如何力戰沈一石的呢?沈一石又該如何脫身呢?我們下回再講!

    前情回顧:大明王朝:面對強大的對手,海瑞為什麼在大牢扣下了織造局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W德魯依裝備怎麼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