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dertoo

    謝謝提問,肯定是數學家更偉大,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當然,以目前的科學認知與水平,物理學家似乎拔得頭籌,因為什麼呢?因為,數學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物理,數學似乎停滯不前,而物理的發展日新月異。數學能解釋,解決目前的物理問題,但還不能解決自身的各種難題。

  • 2 # 麼麼兒粉

    明顯是物理學家,物理學家是發明發現,可以創造巨大的財富,數學家只是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提供技術支援而己,只是一種工具

  • 3 # 科學探秘頻道

    數學是物理的工具,離開數學,物理也不會有發展。而很多物理學家,都有著超高的數學天賦,可以說他們的數學極好,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各種物理規律用數學公式或者運算得出來。

    愛因斯坦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他提出廣義相對論,有一部分啟發就是受到黎曼幾何影響。傳統的歐式幾何,都是在平坦的空間中或者紙面上進行做圖。而黎曼幾何,則直接是曲面或者凹面上面的幾何,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可以說,如果沒有黎曼幾何,廣義相對論的誕生可能要晚很多年。

    另外的一項數學成就微積分,這個肯定家喻戶曉。很多著名的物理學公式,都是微分方程的形式存在。比如相對論、比如麥克斯韋方程組,比如薛定諤方程等等。離開微積分,這些公式根本就無法寫出來。

    還有數學的另外一項成就:群論,也是物理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粒子物理等物理學領域的必須工具。可以說,群論讓物理學的研究,除了微積分方程,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數學工具。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斯、尤拉。這兩位建立的各種數學公式,被物理學各個領域使用。特別是高斯函式,惠濟整個理工科。基本上你只要從事理工科,就不會不認識高斯和尤拉。因為沒有他們,很可能就沒有現在的物理學。正是如此,這二位基本上被認為是“神”一樣的存在,完全媲美牛頓和愛因斯坦。

    所以說,物理數學一家親,沒有誰厲害不厲害之說,都很厲害。

  • 4 # 貓先生內涵科普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哪個更偉大?我來試著說幾個例子,大家自己把握把握,因為題目是更偉大的關係,我這等星斗市民,就不好直接下評語了。

    愛因斯坦當初搞出顛覆經典物理學的廣義相對論時,由於涉及到黎曼幾何,他自己數學並不是太猛,也是藉助了某位數學家的力量,相對論的論文才得以面世。現在的情況,看,我記住了愛因斯坦,卻怎麼也想不起那位數學家。

    牛頓是近代科學史上第一個封神的男人,所謂一牛二愛三麥,江湖公認!牛頓封神之作是他的傳奇之作《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他還嫌棄當時的數學方法不好使,太過於膚淺,於是自個創立了微積分,並私藏了二十多年。但你如果只是普通吃瓜群眾,能記住牛頓力學三定律,就非常不錯啦,搞微積分,算了吧,我也快忘光光啦。

    說完大神,說幾個身邊的朋友。我一客戶的兒子,華南理工物理系畢業,和我聊量子力學,可以半天不重樣,畢業幾年後,現在回去繼承家業賣鋁材。

    另一個朋友的兒子,數學系畢業,在金融公司幹了幾年,現在自個快可以創業啦,跟他一起炒炒股,絕對不吃虧。

    總結幾句吧,物理是科學界的前沿,也是基礎,想成神進入教科書,肯定挑物理。畢竟諾貝爾獎,沒數學這個分項。

    如果你想安身立命,過得財務自由,那麼數學系高材生,肯定更切合這個社會,自己玩個金融分析模型,割菲菜妥妥的!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5 # 鍾銘聊科學

    我覺得這根本沒法比,其實我們可以這麼看,是一個物理學家偉大呢?還是一個生物學家偉大?還是政治學家偉大?還是社會學家偉大?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開派宗師和頂級的學者,難道從學科開始就要分貴賤的麼?說到底這些都是知識,是人類的認知,知識和認知哪有比高下的?

    而且數學和物理其實對於科學本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他們需要相互依存。

    我們都知道,牛頓搞出了微積分才能搞出牛頓力學,後面的經典物理學大廈才有可能被建立起來,而帶動的是天文學,化學,技術,數學的同步發展。數學家在牛頓力學的基礎去深化力學理論,比如:漢密爾頓力學和拉格朗日力學。

    所以,其實數學是純邏輯思維上的一套知識體系,而物理則是研究事物發展規律的理論,它們被相互需要。

    尤其到了近現代,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合作更加緊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需要數學家的幫助,但如果讓一個純粹的數學家去弄,他是根本想不出廣義相對論的。

    而楊振寧和米爾斯的規範場理論,後來的數學家也在進行各種數學化的理論深化。

    也就是說,到了近現代,一個理論從0~1,往往需要物理學家,而從1~無窮大,則需要數學家們的努力。

  • 6 # 反外星入侵同盟

    數學是從實踐出發抽象出的一套邏輯規律,而物理是對物質運動與變化的規律總結,所以既具體準確又高度精煉。

    數學家的思維要以凌駕於具體事物之上的高度抽象為根本,而物理學家卻以找尋儘可能解釋更多現象容納更多領域的方程為出發點,一個越走越深,一個越走越廣。

    好比說數學家會考慮空間的維度如果大於3會怎麼樣,甚至從有限往無窮去過度,而物理學家完全沒有必要從這種思路出發考慮問題。當廣義相對論搞出來之前物理學家沒有必要去想非歐幾何的事情,因為我們都相信我們的空間是歐式的,而數學家本著既然世界是歐式幾何的,那我改改公里玩玩看有什麼奇特的現象,於是黎曼幾何就誕生了。

    從有限過度到無窮也是數學家出於同樣的思路玩的思維遊戲。數學家抽象到一定程度,可能就逐漸遠離煙火氣,典型如陳景潤(當然不是所有數學家都到那個程度,但是多少都帶著點那樣的趨勢),而物理學家歸根結底要牢牢紮根於這個世界,從現實出發進行思考,所以可能更容易被理解與接納。

  • 7 # 吾所承之道

    我記著大學時上大物課,教我們的老教授是雙博士學位,數學和物理雙博士,當時覺得挺牛逼的。我們問他這兩門都這麼難為什麼他都堅持下來了,而且還讀到博士。他說了一句讓我們很震驚的話“其實這兩門學問越往深了學你們就越發現他們相似,很多人就是學著物理莫名其妙就把數學博士學位搞定了,有的人學著數學把物理博士搞定了,這倆相互關聯的,學好物理必須有好的數學功底,學好數學物理肯定也差不了。”

  • 8 # 使用者10916755631連喜

    物理數學都是基礎,相輔相成很難說哪個更重要,假如想要諾貝爾獎,當然物理重要啦。想要安身立命還是數學重要。淺見,有教。

  • 9 # 科學船塢

    物理學相比較高深的數學來講更貼近於生活,在生活中我們用到的數學大多數都是基本的加減乘除,而物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數學家證明出來的並不知道哪一天能用得上,而物理學得出來的理論可能很快就會被應用到現實中來,極大改善人民生活。

    從這幾點來看,我心目中覺得物理學家更偉大一些,當然數學家也同樣偉大,如果當初沒有數學家的幫助,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能不會這麼快就出現,當初牛頓為了向大眾描述他的萬有引力理論而不得不研究出微積分來描述,所以一定程度上,物理學是可以直接促進數學的發展的,反過來同樣也是,每一個物理理論背後都有一個優美的數學公式來表達它的含義,不是嗎?

    數學家可以不懂物理,但物理學家需要懂一點兒數學,不能不懂,如果不懂,那麼這位物理學家在物理學上走得不會太遠。數學的本質更像是邏輯推演,它像是一把開闢山路的稱手兵器,少了它根本不行。

    數學與物理學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成就對方,何來高低之分呢?只不過由於我們對於著名的數學家瞭解的沒有物理學家來得多,加上愛因斯坦、牛頓等偉大的知名的老少皆知的科學家又都是物理學家,所以潛意識裡大家都可能會認為物理學家比數學家牛,其實如果在你們知道了高斯與尤拉的恐怖之後,就知道數學家有多麼牛了。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旅遊推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