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陳經燕

      有人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陰間的群鬼都放假外出,陽間有家的都回家享用祭祀,無家可歸的則四處遊蕩,甚至為害作亂,於是有些迷信的善男信女便買來“毛昌紙”,做成紙錢到路邊或野外燒化,祭祀這些野鬼,此舉謂之“齋孤普渡”。野鬼中有許多“淹死鬼”,便有人到河邊去放“河燈”。“河燈”都製作成蓮花形,所以“河燈”又叫做“荷花燈”。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節,就是中元節,荷花燈是北京中元節必有的點綴。《燕京歲時記》“中元節”條雲:  “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紙,製成蓮花、蓮葉、花籃、鶴鷺之形,謂之蓮花燈。”  這種風俗原是很古老的了,自元、明以來,一直就有,在歐陽原功詞中就曾寫到過。這種燈很輕巧,用白綿紙剪成大連花瓣,染上粉紅顏色,趁半乾時,把它卷壓成弧形花瓣,圈一個竹蔑圈或硬紙板圈,把這種“蓮花瓣”上下貼兩圈,如佛像座下“蓮花座”形狀。下面再貼一圈用綠色軟紙剪的穗子,象徵“荷葉”。用一個小竹竿挑著,中間插一小蠟燭,便是一個蓮花燈了。晚上把蠟點上,閃爍著光芒,照著那輕盈、紅豔而又朦朧的“花影”,孩童們拿著,在小小的院子中跑來跑去,口裡唱著:“蓮花燈,蓮花燈,今天點了明天扔。”這樣好的燈,為什麼今天點了明天就要“扔”呢?因為按佛教目連僧故事,盂蘭會用荷花燈接引鬼魂,燈扔了,鬼魂跟著燈走了,不迷路了。再有因為蓮花燈是蓮葉燈的遺制,舊時七月十五孩子們玩的燈最妙的就是蓮葉燈、篙子燈,砍一個長柄蓮葉,中間插一小籤,點個小蠟,扛著在衚衕中玩,就是個最妙的“燈”。拔一株青蒿子,蒿子枝上繫上許許多多點燃的“線香”頭,便是別開生面的“蒿子燈”。清初張遠《(阝奧)志》所謂“青光熒熒,若磷火然”,《京都風俗志》所謂“於暗處如萬點螢光,千里鬼火,亦可觀也”。試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飄著夜來香的七月之夜,廊沿下,垂花門邊,甚至在偏僻的小衚衕中,在簡陋的棋盤心房屋的小院中,這該是怎樣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熒熒”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電燈照耀下,光同自晝,便索然無味,又哪裡去覓蓮花燈、蓮葉燈、蒿子燈的朦朧之美呢?蓮葉燈、蒿子燈等都玩一個新鮮勁兒,隔天便不值一看,所以“扔”了。倘若連紙糊的輕盈美南的蓮花燈也扔了,未免太可惜了。  詠蓮花燈的詩不少,康熙時查初白《京師中元詞》雲:“萬柄紅燈裹綠紗,亭亭輕蓋受風斜,滿城荷葉高錢價,不數中原洗手花。”  寫的極為漂亮,這是康熙時的事。枝巢子《舊京秋詞》雲:“小隊兒童巷口邀,紅衣蠟淚夜風遙。蓮燈似我新詩稿,明日憑扔樂此宵。”  這是夏仁虎先生晚年的詩,後兩句亦感慨系之矣。“涼風起天未,遊子正徘徊,”幾十年前童年時,在北京玩過蓮花燈的人,如果客居異地,逢上這樣的節令,哪能不思念這輕盈、美麗、朦朧的蓮花燈呢?這種玩藝早已沒有了。有一年初秋在京,涼得很早,匆匆數日,已過了中元節,不禁想起幼年玩蓮花燈的事來,便寫了一首小詞《念奴嬌》雲:  “新涼數日,又匆匆過了,中元佳節。簷下清陰清幾許,樹上月華遲發,院落居鄰,繩床小坐,意趣何幽絕。漸忘漏永,似疑鴛瓦霜潑。京國幾度繁華,枝巢老子,唱出秋詞咽。荷葉荷花燈兒好,惹得孩童歌疊。絳蠟焰輕,明朝扔了,故事憑誰說。未宜重問,趁涼倚枕安歇。”  詞中寫出一點蓮花燈的情趣,我把它抄給俞平伯老師、黃君坦先生看,君但先生來信雲:“‘絳蠟焰輕,明朝扔了,故事憑誰說。’絕妙好詞,為之擊節。”獎掖有加。書此聊記翰墨因緣,也當蓮花燈的一點文獻掌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了了方寸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