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意思。
1、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2、榜眼,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bǎng yǎn,是科舉時代的一種名次稱號。即在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殿試中,取得進士考試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3、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擴充套件資料:
1、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一個。科舉制選狀元肇基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2、榜眼之名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榜眼“作為進士一甲第二人的稱謂,從無到有、從俗稱到官制,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講,不論提到狀元還是榜眼,都是數一數二的。眾所周知,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可以說第五大發明之科舉,影響遠至西方各國,國際上通行的前三名、各種評比的冠、亞、季軍,真不知是否也有狀元、榜眼、探花的影響。
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意思。
1、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2、榜眼,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bǎng yǎn,是科舉時代的一種名次稱號。即在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殿試中,取得進士考試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3、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擴充套件資料:
1、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一個。科舉制選狀元肇基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2、榜眼之名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榜眼“作為進士一甲第二人的稱謂,從無到有、從俗稱到官制,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講,不論提到狀元還是榜眼,都是數一數二的。眾所周知,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可以說第五大發明之科舉,影響遠至西方各國,國際上通行的前三名、各種評比的冠、亞、季軍,真不知是否也有狀元、榜眼、探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