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盧光維
-
2 # 東家APP
其實,早就在中國古代就有外賣這回事。你很難想象,在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宋代,外賣就已經很發達了。當時,連皇帝都喜歡叫外賣。
以上並不是瞎扯,在《清明上河圖》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有心人就圈出了這個小哥,從圖片上來看他就是汴京外賣小哥,端著兩個食盒,剛從飯店走出來,準備去送呢。宋朝民間美食簡直可以用驚天來形容,當時的市集已經很繁華,在《舌尖》出來後,不少自媒體也做了《舌尖上的宋朝》。當時,連皇帝都被民間美食折服,成了外賣的忠實客戶。
那麼,相信接下來就會有很多的疑問,第一個疑問就是當時沒有電話,怎麼叫外賣啊!電話當然不是障礙,主要有足夠的人力即可。
太上皇趙構很喜歡外賣。在宋孝宗來向他請安的時候,趙構特地點來了外賣,訂單上有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嗯,看來趙昚愛外賣是有跡可循的,這不是妥妥的老吃貨帶著小吃貨!
雖然那時沒有手機,不能網上下訂單,但是隻消差人到飯館點個菜,“逐時施行索喚”,店家自會送上門來,貨到付款。
但是,遺憾的是,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不僅沒有進而發展到社會,宋朝的外賣、飲料也沒有在此後的幾百年延續下去。究其原因,在朝代更替、封建制度、社會倫理、民俗文化中都可以找到線索,任何一點在歷史長河中都可能對萌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到了近現代,在電話發明後,有一些店鋪就貼著電話了,雖然沒有如今那麼方便,但我們透過電話也能訂到外賣。但外賣的基礎就是信任,因為只是一通電話,收款只能貨到付款。
最後,再來補充說點題外話,宋朝的外賣清單真的是十分精彩,估計會讓如今的我們都很驚歎。夏有“麻腐雞皮、素籤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兒、冰雪甘草湯、荔枝膏”等消夏涼品,冬有“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這些熱氣騰騰的烤肉。
精彩吧,就連盒子也比現在的外賣盒更考究,以木製居多,層層安放。
只不過,當時精緻的外賣面向的群體和如今的群體有很大區別。能找到人跑腿的,多半也是達官貴族,但如今外賣普及,點外賣反而可能是收入不高的白領、學生階層。
-
3 # 手機使用者無助的小草
當然有,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時期。不但有外賣,東京等大的城填還有二十四小時營業。開封的皇宮城牆外也有商人經商,就是皇帝出巡也不驅趕。餐飲娛樂很豐富,足稱世界之首。
-
4 # 歷史密探
現代的人,很多喜歡宅在家,餓了就叫個外賣,這個便利的生活方式讓現代人感覺很愜意,於是就覺得網路時代真好。殊不知,在沒有網路的古代,其實早就有了外賣業務,我們能想到的古人早就想到了,只不過沒有現在發達。
經濟發達的宋朝,不僅有夜市這樣的娛樂商業模式,就連吃喝玩樂也都很現代化。史料記載:宋孝宗到德壽宮給趙構請安,此時的趙構已經是太上皇了,十分喜歡舊京人燒製的菜餚,他馬上派人到市場上“宣索”,叫了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戈家甜食,不一會兒,這些“外賣”就送貨上門了。吃飯的時候,趙構還對客人說“此皆京師舊人”名菜,宋孝宗說:“太上皇真會玩!”
宋孝宗從此便也學會了叫外賣,一次深夜,孝宗餓了,就叫了一些宵夜,有魚有肉,趙構吃的很開心。本來店家要給優惠價,但宋孝宗“直一貫者,犒之二貫”,非但不用優惠券,還給了快遞小哥打賞。
不只是皇家,“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那些稍微有些錢的人家,是不需要買太多菜存放在家裡的,他們想吃什麼,就用“索喚”,也就是叫外賣的方式讓人把飯菜送到家,十分方便。
回覆列表
1、無網路時代,有外賣,那時有電話,可以電話訂餐,看餐廳離你用餐的地方遠不遠,一般小區內或隔條街,餐廳可以安排人給送下。
2、肯定沒有現在有網路的情況下那麼方便。
3、由於沒有第三方的介入,沒有監管,所以只能很近的餐廳送,那樣除非吃飯的地方人滿為患,否則很少有人點了。
4、可能就不叫做外賣,叫做訂餐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