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1
回覆列表
  • 1 # jacking411

      《王氏族譜》記載:“自姬昌(周文王)建立周朝,傳至靈王,已是廿二世。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洛二水氾濫,將毀王宮,靈王主張壅之,太子晉字子喬,力主疏導,周靈王不聽,太子晉直諫被廢為庶人又早逝。”太子晉只生一子,名敬宗,從敬宗開始,周文王的這一支姬姓裔孫,便開始以王為姓。

      敬宗的選擇以“王”為姓氏,可以說是被大家“喚”出來的。他本人是周景王朝廷上的司徒,周景王名貴,是太子晉的弟弟,由於太子晉被廢又早逝,才得繼承王位。就為了這個緣故,原本應該繼承王位的敬宗一家人,便被當時的人敬稱為“王家”,而敬宗眼見周朝王室一天比一天衰微,為了避亂奔晉,就乾脆改姬姓為王姓,從姓式中,也表明了自己以及千秋萬代的子孫,都是“王家之胤”。太子晉為王氏得姓,是為得姓始祖,而太原乃王氏衍居之地,因而稱太原王氏。

      太子晉十九世孫秦武城侯王離有二子:元、威。元避秦亂,遷於山東琅琊。次子威傳至九世孫霸,居太原晉陽,故太原、琅琊二支同出周靈王太子晉一脈。在古代王姓有二十一郡望,而現在的閩、粵、臺等地王姓多傳於太原和琅琊兩郡望。

      開閩王氏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縣。據福建《忠懿王氏族譜》,公元885年義軍由王潮、審邽、審知三兄弟等率領入閩,至公元909年建立閩國,其三兄弟中的王審知為開閩王。後於公元927年開閩三王之子王思義兄弟10人卜居於晉江青陽的杏厝王,是為晉江王氏開基始祖。

      以王思義兄弟10人為杏厝王一世祖,於八世四郎移居羅山鎮杏田村。十一世有禮從杏田遷居金井鎮洲村。杏厝王的十七世王崎山遷至青陽蓮嶼的沿塘,明末清初沿塘的王佰榮遷居青陽的高岑(高霞),相繼遷入高霞的有:關西的王福全、內厝的錦水、深坑的王科、福埔後堡舉業、福埔前堡證葉、內宅忠志,還有1994年東石鎮山前村(金甌)王為進、馬甲蘆田村王招財二家入籍高霞。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潮州路總管王翰調任福建行省參知政事,返閩經晉江寓居羅山沙塘為其始祖。金井山柄村的王建初二十四世裔孫王師恭系二房、王魯唯系三房、王魯盛系三房詩閩於明朝初期遷入鈔岱。王審邽派下二十世王質文於元朝至正年間開基安海大山後村,十八世王國和開基車厝。二十世的王安明居大山後,至十七世孫寬宏、寬正兄弟徙居小布林。

      據譜牒所載,晉江王氏遷衍路線:晉江—泉州—龍海—漳州;晉江—泉州—惠安—莆田—仙遊;晉江—石獅—南安—金門—同安。

      進入晉江后王姓發展較快,目前晉江市王姓聚族而居的主要村落為:金井鎮洲、鈔岱、南埕、曾坑、坑西、前垵、山柄、劉宅、福全、溜江、西垵、湖厝、晉井、金井街太原堂。深滬鎮大垵、順安、柳山、王厝寮、新村、科任、東垵堡。龍湖鎮大埔、火輝埔。英林鎮後頭、伍堡、榮埭、英林、西湖。永和鎮旦厝、馬坪、玉溪、坑尾、大埔。東石鎮山前、前埔、張厝、東石街、高後麥園、石菌、潘山。安海鎮大埕頭、西宮、橋尾、大山後、前蔡、壩頭、洋南、橋頭、浯厝、坑塔、小布林、大布林、菌柄、宏厝、瑤前、靈水、可慕、溪邊。內坑鎮長埔、內林、前洪。羅山鎮沙塘、杏田、杏坂、山透、下埔、柯厝、羅裳、前沿、後堡、荊山、塘市、佔頭、洋塘。青陽鎮杏厝王、高霞、霞埔、沿塘、霞塘、崎山、蔡厝。陳埭鎮田美、溝頭、涵口、高坑、雙溝、澤溝、埔坑、許塘、加沙、下坂、草田尾、溪邊、坊腳、四境、仙石、金溝。磁灶鎮笑口、小橋、下尾、車厝、洋坑、黃厝、前尾、山後、宅內、東山。紫帽鎮白堀、頂溪園、下溪園、大夫第、祖厝、金星、古樓、寮內、井尾、浯垵、缺井、後厝、樓下、洋店。池店鎮清蒙、華洲、霞尾、舊埔、新埔、過田、池店、下輦、東山。上述村落王姓分堂號均為開閩傳芳。

      晉江王姓開基祖地青陽杏厝王字輩為:祖宗種德世澤長,繼期孫子振官裳,時佔龍雲峰上望,陽山蒼翠靄槐堂。羅山鎮杏田、東石鎮山前(金甌)、金井鎮山柄(下祠堂)王氏同一昭穆:昭欽伯在學,念子甫元士,爾孫敦孝悌,奕世為卿侯,振起興邦家,宜尊尚祖德,文章華國榮,禮義傳宗正,仁厚則純禧,福崇應集慶,萬載同芳美,千古永綿盛。金井鎮山柄(頂祠堂)、南埕、鈔岱王二房同一輩份:世守鴻謨,丕騰宗功,雲龍奮起,名譽垂芳,慾念爾祖,於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金井鎮鈔岱王三房字輩:昭欽伯在學,念子甫元士,系孫敦孝悌,夾世為卿侯,振起興家邦,宜尊頌祖德,文章華國榮,禮儀端宗正,仁厚則純禧,福崇緣錫慶,延祚長丕美,千古永綿盛。鈔岱王三房詩閩字輩:詩書功祖德,孝友振家聲,禮樂貽孫謀,忠貞燕翼成。金井鎮洲昭穆:曰兆家維毓,章華國尚珍,芳名垂遠著,懿德慶長新,和善傳孫子,定招福祉臻。羅山鎮沙塘昭穆:壽山銘宅隱桃君見魁爾命棠時臣有為者亦若孝思維則世德作裘宏道治學敬業尚義。青陽鎮高霞村,從關西遷入字輩:奕世永昌,光元正順,鴻猷丕煥,燕翼貽謀,克繩祖武,善繼象賢。內厝遷入字輩:錦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繩其祖,武貽厥孫,謀勒碑貞,珉永世疆。深坑遷入字輩:文貽臺詩,學謀鼎書,卿以振光,可燕家祖,元奕馨德,顯兆錫欽,揚祥克爾,立維篤子,其孝忠若,名友貞孫。福埔前後堡遷入字輩:精華樸質,藹瑞遠揚,條緒繼述,世澤流長,厚德載福,蘭桂呈祥。安海大山後、小布林、浯厝、壩頭、磁灶鎮小山後同一字輩傳至八世始設字輩:於元遵文秉,卿宗定伯侯,如南山之壽,恭寬信敏惠,慎厥心修身,德澤培蘭桂,詩書毓鳳麟。磁灶鎮車厝,傳至十世始設字輩:爾曰文世,光輝振起,若孫簪纓,顯耀濟美。

      上述村居不斷有族人向外地播遷:青陽杏厝王四世王德順於清代咸豐年間,遷居臺灣的臺南,如今已傳至十三至十四世,已是枝榮葉茂,其成村落。1928年青陽鎮杏厝王的王維汾曾往臺南探親。

      據《羅山沙塘族譜》記載:王毅軒於明代鹹化(1471)移居龍巖;王橫山於清末遷居於福州;王亦昌於抗戰期間遷居龍海;王若虧、王秋庚於民國期間遷居石獅;王國禎等於清代末年移居菲律賓;王思奪等於民國期間遷往香港、澳門;王廚當等於民國期間到美國、墨西哥謀發展。目前沙塘已有萬餘人口,遷往石獅有200多人;遷居龍巖有1000多人;移居龍海有100多人;移居香港、九龍有近千人,居住於澳門的有100左右人。

      明代永樂(1417)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經泉州徵用民工,晉江各姓不少人被徵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復界,開海禁後於道光二十三年(1821)沙塘王姓不少人到新加坡。

      晉江王氏在唐、五代、宋、元、明、清科舉中有文科進士110人(唐、五代1人,宋代77人,明代23人,清代9人)武科進士6人(宋代1人,明代2人,清代3人)文武進士共計116人。考中文科舉人140人(明代68人,清代72人)考中武科舉人32人(明代19人,清代13人)共計文武科舉人172人。還有清及清以前21人以蔭補官(文職),清及清以前以蔭補官23人(武職)。歷代較有聲望名流,明嘉靖五年龔用卿榜的王慎中官至河南參政,時人稱“嘉靖八才子”之榜首。明代隆慶二年,羅萬化榜的王用汲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律上對徵地補償的分配有哪些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