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雨說歷史

    王夫之以身忠於明朝,沒有剃髮留辮,直到死去,還要要求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明遺臣王某之墓”。矢志不渝的精神讓人欽佩。

  • 2 # 倪說歷史

    王夫之雖然也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但他的思想引起高度重視卻是在他去世很多年以後的事,因為他在抗清失敗後,一直隱居在船山這個小地方,雖然著述很多,卻不被人所瞭解。

    王夫之 (1619-1692)主要著作有:《張子正蒙注》、《周易外傳》、《讀四書大全說》、《問思錄》、《黃書》、《讀通鑑論》等。

    清初三大思想家就唯物主義的徹底性當首推王夫之。他繼承了張載的唯物主義思想,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王夫之具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他明確提出氣是構成宇宙的物質本體。他認為物質是可以轉化的但卻是不滅的,他說:氣“聚散變化,而其本體不為之損益”(《 張子正蒙注》卷一)。他批判宋明理學關於理氣、道氣的關係的主張,認為理是依賴氣而存在的客觀規律。他說:“氣者,理之依也”。他認為道是屬於氣的,“無其氣則無其道”。

    王夫之發展了古代對立統一的辨證思想。認為事物是矛盾雙方對立的統一,矛盾雙方是互為存在、互相依存的。他說:“無有陰而無陽,無有陽而無陰,兩相倚而不分離也”。

    王夫之在批判古代認識論的基礎上,建立了他的唯物主義認識論。他說:“形也(感覺),神也(思維),物也(事物),三者遇而知覺乃發。”他認為只有三者結合,才能產生知覺和認識。強調人的認識必須符合客觀事物。

    王夫之的歷史觀也有不少進步的因素。他認為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反對那種“泥古過高而菲薄方今”的復古主義。他稱發展規律為理,稱歷史發展的總趨向為勢,認為“勢因理成”,不能把理勢割裂開來。這種“理勢合一”的思想,是柳宗元“勢”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3 # 綺閣書生

    王夫之(1619至1692),字而農,號姜齋,世稱“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時期的湖南衡陽人。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

    王夫之曾屢試不第,年輕的時候曾率領兄弟和鄉親們積極抗清。明亡後遂隱居衡陽附近的船山之麓,自築草堂(現稱湘西草堂),著書課子,終身不仕,表現了明朝遺臣的高尚節操。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主要是“太虛一實”的唯物論思想,他強調氣是一切變化著的物質現象的實體,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對唯心論有力的批判,是對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貢獻。

    王夫之批判君主專制,同情勞動人民,主張“循天下之公”,提出“寬以養民。嚴以治吏”的原則,提出讓民眾自治的思想,這是民主思想的先驅,難能可貴,應予大書。

    相傳入清後,隱居衡陽的王夫之深居簡出,偶爾外出,無論天晴下雨,都是手打雨傘,腳履木屐,意為“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踏清朝的地”,充分表現了前朝遺民的氣節,就連前來捉他的親王都十分欽佩,不敢進屋。

  • 4 # 睿智的小樹芽

    王夫之晚年思想成熟之後,講學中慢慢將致良知變為良知,告訴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心在主導,做人要有良心!!!大道至簡,很多讀書人將道理講的很深,彰顯自己卻迷了許多世人,曾國藩家書裡文字質樸無華,肯定對於王陽明的學說有很深的借鑑學習,推崇他不足為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脫穎而出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