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動作和神態的四字詞語有: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從容不迫、泰然自若、心不在焉。
一、目瞪口呆
1、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2、釋義:形容因吃驚或害怕或激動而發愣、發傻的樣子。
3、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翻譯:把項王嚇得發愣,一動不動的。)
二、大驚失色
1、拼音:dà jīng shī sè
2、釋義:形容十分慌張,嚇得臉色都變了。
3、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翻譯:忽然看見曹操帶著劍進宮,臉上帶有發怒的神色,皇上嚇得臉色都變了。)
三、從容不迫
1、拼音:cóng róng bú pò
2、釋義:態度鎮靜,不慌不忙,從容鎮定。
3、出處:春秋·佚名《詩經·小雅》:古者長民,衣服不貳,從容有常。(翻譯:古代的地方官吏,穿舊衣服是常事。)
四、泰然自若
1、拼音:tài rán zì ruò
2、釋義: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定,不慌不亂。
3、出處:元朝·脫脫《金史·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敵人忽然前來攻擊,即使箭和石頭投射到面前,也不慌亂。)
五、心不在焉
1、拼音:xīn bù zài yān
2、釋義:意思是心思不在這裡,指思想不集中。
3、出處: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翻譯:心思不在這裡,睜著眼卻沒看見。)
描寫動作和神態的四字詞語有: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從容不迫、泰然自若、心不在焉。
一、目瞪口呆
1、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2、釋義:形容因吃驚或害怕或激動而發愣、發傻的樣子。
3、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翻譯:把項王嚇得發愣,一動不動的。)
二、大驚失色
1、拼音:dà jīng shī sè
2、釋義:形容十分慌張,嚇得臉色都變了。
3、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翻譯:忽然看見曹操帶著劍進宮,臉上帶有發怒的神色,皇上嚇得臉色都變了。)
三、從容不迫
1、拼音:cóng róng bú pò
2、釋義:態度鎮靜,不慌不忙,從容鎮定。
3、出處:春秋·佚名《詩經·小雅》:古者長民,衣服不貳,從容有常。(翻譯:古代的地方官吏,穿舊衣服是常事。)
四、泰然自若
1、拼音:tài rán zì ruò
2、釋義: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定,不慌不亂。
3、出處:元朝·脫脫《金史·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敵人忽然前來攻擊,即使箭和石頭投射到面前,也不慌亂。)
五、心不在焉
1、拼音:xīn bù zài yān
2、釋義:意思是心思不在這裡,指思想不集中。
3、出處: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翻譯:心思不在這裡,睜著眼卻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