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哥Education

    本人作為一個曾畢業於985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在我看待這樣的差別時候,有些方面很明顯,有些並不明顯。明顯的是學習態度和方式上,由於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學會影響別人;不明顯的是生活態度上,比如對待愛情,親情友情方面,大家都大同小異。比如我們學校師姐曾經為了愛情放棄了學業,嫁人了。對,嫁人了。還在研二。後來,聽說也過得很幸福,我曾問過她後悔嗎?她不知道後悔是什麼。可能,對待感情上大家都一樣吧。

    主要差異說回來還是在學習上,以至於以後的工作收入的差距。985大學並不是只是一個教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我們認識了一個更高平臺的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後發展大家可想而知。平臺不一樣啊。

    當然也有雙非的學生混的比985211的同學好,但是,並不是整體,機會還是985211更多。這麼說吧,在國內混的好的以及國際上混的不錯的,可以看他們學歷。都可見一斑。所以,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提升自己吧。

    總之,決定你自己的大部分是你遇到了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畢竟,物質決定意識。

  • 2 # 帥小西De

    題主能夠思考這樣的問題,證明你是個有心人,觀察到一些2者之間的差異,想要找人一起談談。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說道說道讀研目的。在聊讀研目的過程中,才能更好的聊出兩者之間的區別。這個問題,相信在你研究生複試面試階段,考官也有問過,不知道你還記得自己的回答嗎?或者你內心的真實答案是什麼?我在另外一個悟空問題中回覆過,讀研的目的不存在高低,比如找份好工作、讀博深造、出國留學、陪戀人讀研、父母要求等...

    找份好工作。在企業招聘的時候,一些企業或者學校會要求第一學歷,對於雙非學校的畢業生會有限制。這個是社會發展形成的認可,合理不合理,我們不談,但是的確有差別。但是對於你報考公務員、考證來說,基本影響不大。說句大實話,公務員考試不認真複習,你清華的也不能過線。還有就是待遇發展好的企業一般都會優先選擇985、211院校開招聘會,雙非院校遞交簡歷、面試時麻煩不少。

    讀博深造。藉助研究生平臺,你還想往上走的話,對你的研究生階段就不能散漫混日子啦。因為現在博士生採取申請考核制比較普遍,在第一學歷雙非的情況下,你再也沒有較多的科研成果(論文、專利或者獎項),在競爭中更缺少優勢。不過題主的管理類,讀博的學生一般不太多。

    出國留學。985/211平時的國際學術交流相比雙非院校更多一些,有心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外國學者,這方面更有優勢。或者985/211院校的導師國內外合作專案多,可以幫你推薦一些國外的院校或者學者讀博。如果你是自己申請聯絡,不管什麼院校,都需要過硬的學術成果和自己的想法。在你遞交申報材料的時候,外籍學者更看重的是你的想法。

    陪戀人讀書、父母要求等。這2個一般都是你自己缺少主見,糊里糊塗的就讀研啦。如果到現在還是沒自己的想法,那麼這個問題提及的區別對於你來說,區別不大,不用深究。

    寄語

    不管在哪裡,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在你比別人更努力的情況下,都會有收穫的。

    最後,祝願你可以有一個滿滿收穫的研究生學習和生活!

  • 3 # GCZ72624137

    現在雙校的說法好像已經取消,非雙校自然就是老概念了。這意味著什麼211,985工程已經結束。現在取而代之的是111,及所謂雙一流大學。華人喜歡用概念創新。新的說法,新的概念,好像就是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了。其實骨子裡的內涵與以前差不多,有的只是換一個說法,採用一些新名詞而已。劃分學校為入流不入流,其實說的通俗一點,本質上就是要分錢。雙一流也好,雙校也好,與非流非雙比,科研投入多一些,教學方面實驗設施方面投入好像也有增加。這些都是國家層次的行為。其實,很多地方,包括省一級,市一級等等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這方面的投入,不過是要用各種名目的專案帶動。所以說非雙非流大學沒有什麼研究經費,其實不是很準確。有的富裕一點的地區,地方性高校獲得的經濟支援不一定比入流高校少。就是少,也少不到那裡去。如果按照招生人均數比,不會差太多。差別只在總師生數上。

    由於原來的雙校大多數也是入流的,所以整體上和以前差不多。現在要看兩類學校之間的區別,就基本清楚了。從經費來講,如果學校從事科研的多,申請專案的人多,拿到的人數可能才多,總體經費就多了。如果沒有入流的學校從事科研的人數不夠,或沒有在研究方向上長期堅持下去,可能總體經費少,但是個別老師也會不少。入流的學校最大特徵就是搞課題研究的人多,不管是縱向還是橫向課題,大家都願意去做,且長時間投入精力去做的人數多,自然體會深,所以研究生去這些高校,投在這些老師們下,要做的研究課題多,起點比較高,容易做出東西。而且大家搞研究都不是孤立的,經常不同學科老師同學可以交流,甚至實驗室的儀器裝置都可以交流,所以用高檔裝置測試不是問題,高起點下交流也肯定會更有收穫,進步會大一些(只要是不懶惰)。所以,大多數時間,會看到實驗室很多人,各人幹自己的事情,也可以相互討論,有一種探討的氛圍,這就是一個學校的學風。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要安心下來做研究,很難。所以個人認為,其實入流不入流,氛圍非常重要。在普遍研究問題的氛圍,自己會自然而然受到感染,感覺很平常一樣。其實,不同的氛圍,造就的人的素質很不一樣,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一個關於工作的重要決定,大家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