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不會游泳而玩水失足,有的人會游泳為救別人而力竭,有的人不會游泳還要救別人,有的人外遊可能突遇山洪暴發,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過河拆橋故意讓別人落水,溺水事件歷來容易造成傷亡,自古至今不知給多少家庭帶來過傷痛。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利用實用簡便的方法對溺水者實施急救,是減少傷亡和痛苦的最有力措施,古人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些方法就是在現代的偏遠農村或特殊時候仍頗有借鑑價值。
季節與溺水者的施救密不可分。古人對溺水者的施救分為春夏秋法和冬寒法。夏季氣溫高,落水者穿衣較少,營救起來就方便得多。冬季則相反,落水者除了口進涼水外,一般還穿著厚重,救起後衣溼寒冷,有的甚至會凍疆,如果方法不對頭兒,救不活反而會被凍死。在春夏秋季,凡有落水者救起後,只要摸摸心口有溫度,救活就有很大的把握性。而在寒冷的冬季,能救活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在春夏秋季如果發現有溺水的緊急情況,清代程鵬程的《急救廣生集》就記載了簡便的方法:把溺水者拖到岸上後,不能立即讓落水者頭朝下控水,而是要將他的口撬開,找根筷子,橫其嘴中,再到岸邊找頭牛,把溺水者橫伏在牛背上,然後牽著牛慢慢地走,這樣溺水者肚裡的水就會從嘴裡流出來,或隨大小便排出而活。
古人為什麼說必須用牛而不是馬或驢?這當然涉及一個速度和寬度的問題。《急救廣生集》專門交待要“牽引徐行”,這樣不但可以防止溺水者從牛背上顛下,另外還能讓溺水者在排水後慢慢甦醒。用牛的最大理由是牛背要比馬背或驢背寬一些,軟一些,溺水者爬在上面要穩當得多。如果用馬和驢,背狹窄,速度快,不好控制,容易發生二次事故。掌握了這個原則,如果是肥的老的溫順的馬和驢,萬不得已時也不是絕對不能用,當然初生的牛犢和性格剛烈的驢馬,一般別用。
令人叫絕的是,如果生活在城市中,手頭沒有牛,發現有溺水者,古人也有辦法。《急救廣生集》另有主意:找一個寬凳子,上面用綿被疊起,被下安綿枕,中高旁低,如牛背式樣,抬溺人橫伏於上,凳不可放穩,墊虛一凳腳,令一人常常將橙搖動,水控去亦活。從這種方法看,實際還是運用的是牛的原理,不過手頭如果有三條腳的寬凳子,更是省事,值得注意的是,用力不能太猛,搖動的幅度不能太大。
如果是冬季有溺水者,營救的難度就會大得多。《急救廣生集》記載:“急將溼衣解去,為之更換。一面炒鹽,用布熨臍,一面濃鋪被褥,取灶內熱灰,多多鋪在被上,中安綿枕,將溺人伏臥枕上,仍以灰從頭至足濃堆,只留口鼻在外,出水灰上,再加被褥,不可令灰冷。蓋灰性暖,而能拔水,凡蠅溺水,以灰埋之,少頃即活,此明驗也”。但是,這種方法救人有一點必須切記:溺水者不能一撈出來就用火烤,這樣會“火逼寒氣入內,則不能救矣”。
孫思邈的《千金方》可信度最大,他對冬季營救溺水者,也有獨到的方法:“炒白沙,覆死人面上下,惟露七孔,冷溼即易”。這種方法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冬季在坑塘和一些小的河溝發生溺水事件,一般周圍不會有白沙,這就需要用第一種方法營救之。
如果落水者沒有喝到水,只是凍疆死,這時要趕快用大鍋炒暖灰,盛在囊中,熨在落水者的心口上,冷即換之。等到落水者口有微氣時,要找一個膽大的,解開熱衣,裹住落水者,再用氈子讓這個大膽與落水者一同捲起來,用繩繫好,放在平穩地方,二人對面,輕輕滾轉,反覆往來。只要落水者四肢有溫度,就算是成功了。當然,如果營救失敗,營救者也是和落水者緊緊捆在一起的,跑都跑不了,所以這個人必須膽大。
《洗冤》一書則記載了冬季營救溺水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動作:堅決不能讓溺水者在甦醒過程中微笑,如果發現溺水者甦醒時即將笑,應該立即捂住他的嘴和鼻子,不能讓他笑出來,否則,前功盡棄。另外,此書還交待了一個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就是冬季營救溺水者,特別是神志清醒的溺水者,人們會馬上用火烤,這樣寒冷中的溺水者一看到火,就會渴望溫暖,一想到溫暖,就有可能會笑,如果讓他笑出來,此人就不可救藥了。
還有一些用植物解救落水者的,這些方法往往不宜大面積推廣,不過古代的書籍也有記載。如《外臺秘要》上說:用紙裹皂莢末,納下部,須臾出水即活。這種方法很顯然受皂莢生產地的影響,這種植物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如果在西北的某個地方不生產皂莢,這種方法就不能使用。《同壽》一書記載了用艾營救的一種辦法:人死而心頭尚暖者,用艾灸臍中,數十壯即活。如未蘇,連灸至百餘壯,無不活也,切不可中止,極驗。艾這種植物雖然在我們公佈較廣,但在乾旱與高寒地區卻是例外,這對緊急狀態下實施營救,不具有普遍性。
古人對溺水或落水者的急救方法,很多還是具有很強的現實實用性的,特別是現在野外活動,地點一般比較偏癖,距離醫院較遠,120急救車到來尚需一定時間,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有些方法不妨也可以試一試,特別是春夏秋季的營救辦法更具操作性。當然,有時牛或凳子可能不好找,這需要開動腦筋,舉一反三。比如,如果沒有筷子,可以找一個類似筷子的木棍,橫在溺水者嘴裡;如果沒有牛或凳子,可以用裝滿衣物的行囊,讓溺水者爬在上面,行囊的下面支一個能搖動的東西。在120到來之前,用類似的東西緊急施救,也許可以防止貽誤時機,增加溺水者生存的希望。不過,如果掌握一些現代的科學的急救辦法,當然是更有效的。
有的人不會游泳而玩水失足,有的人會游泳為救別人而力竭,有的人不會游泳還要救別人,有的人外遊可能突遇山洪暴發,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過河拆橋故意讓別人落水,溺水事件歷來容易造成傷亡,自古至今不知給多少家庭帶來過傷痛。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利用實用簡便的方法對溺水者實施急救,是減少傷亡和痛苦的最有力措施,古人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些方法就是在現代的偏遠農村或特殊時候仍頗有借鑑價值。
季節與溺水者的施救密不可分。古人對溺水者的施救分為春夏秋法和冬寒法。夏季氣溫高,落水者穿衣較少,營救起來就方便得多。冬季則相反,落水者除了口進涼水外,一般還穿著厚重,救起後衣溼寒冷,有的甚至會凍疆,如果方法不對頭兒,救不活反而會被凍死。在春夏秋季,凡有落水者救起後,只要摸摸心口有溫度,救活就有很大的把握性。而在寒冷的冬季,能救活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在春夏秋季如果發現有溺水的緊急情況,清代程鵬程的《急救廣生集》就記載了簡便的方法:把溺水者拖到岸上後,不能立即讓落水者頭朝下控水,而是要將他的口撬開,找根筷子,橫其嘴中,再到岸邊找頭牛,把溺水者橫伏在牛背上,然後牽著牛慢慢地走,這樣溺水者肚裡的水就會從嘴裡流出來,或隨大小便排出而活。
古人為什麼說必須用牛而不是馬或驢?這當然涉及一個速度和寬度的問題。《急救廣生集》專門交待要“牽引徐行”,這樣不但可以防止溺水者從牛背上顛下,另外還能讓溺水者在排水後慢慢甦醒。用牛的最大理由是牛背要比馬背或驢背寬一些,軟一些,溺水者爬在上面要穩當得多。如果用馬和驢,背狹窄,速度快,不好控制,容易發生二次事故。掌握了這個原則,如果是肥的老的溫順的馬和驢,萬不得已時也不是絕對不能用,當然初生的牛犢和性格剛烈的驢馬,一般別用。
令人叫絕的是,如果生活在城市中,手頭沒有牛,發現有溺水者,古人也有辦法。《急救廣生集》另有主意:找一個寬凳子,上面用綿被疊起,被下安綿枕,中高旁低,如牛背式樣,抬溺人橫伏於上,凳不可放穩,墊虛一凳腳,令一人常常將橙搖動,水控去亦活。從這種方法看,實際還是運用的是牛的原理,不過手頭如果有三條腳的寬凳子,更是省事,值得注意的是,用力不能太猛,搖動的幅度不能太大。
如果是冬季有溺水者,營救的難度就會大得多。《急救廣生集》記載:“急將溼衣解去,為之更換。一面炒鹽,用布熨臍,一面濃鋪被褥,取灶內熱灰,多多鋪在被上,中安綿枕,將溺人伏臥枕上,仍以灰從頭至足濃堆,只留口鼻在外,出水灰上,再加被褥,不可令灰冷。蓋灰性暖,而能拔水,凡蠅溺水,以灰埋之,少頃即活,此明驗也”。但是,這種方法救人有一點必須切記:溺水者不能一撈出來就用火烤,這樣會“火逼寒氣入內,則不能救矣”。
孫思邈的《千金方》可信度最大,他對冬季營救溺水者,也有獨到的方法:“炒白沙,覆死人面上下,惟露七孔,冷溼即易”。這種方法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冬季在坑塘和一些小的河溝發生溺水事件,一般周圍不會有白沙,這就需要用第一種方法營救之。
如果落水者沒有喝到水,只是凍疆死,這時要趕快用大鍋炒暖灰,盛在囊中,熨在落水者的心口上,冷即換之。等到落水者口有微氣時,要找一個膽大的,解開熱衣,裹住落水者,再用氈子讓這個大膽與落水者一同捲起來,用繩繫好,放在平穩地方,二人對面,輕輕滾轉,反覆往來。只要落水者四肢有溫度,就算是成功了。當然,如果營救失敗,營救者也是和落水者緊緊捆在一起的,跑都跑不了,所以這個人必須膽大。
《洗冤》一書則記載了冬季營救溺水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動作:堅決不能讓溺水者在甦醒過程中微笑,如果發現溺水者甦醒時即將笑,應該立即捂住他的嘴和鼻子,不能讓他笑出來,否則,前功盡棄。另外,此書還交待了一個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就是冬季營救溺水者,特別是神志清醒的溺水者,人們會馬上用火烤,這樣寒冷中的溺水者一看到火,就會渴望溫暖,一想到溫暖,就有可能會笑,如果讓他笑出來,此人就不可救藥了。
還有一些用植物解救落水者的,這些方法往往不宜大面積推廣,不過古代的書籍也有記載。如《外臺秘要》上說:用紙裹皂莢末,納下部,須臾出水即活。這種方法很顯然受皂莢生產地的影響,這種植物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如果在西北的某個地方不生產皂莢,這種方法就不能使用。《同壽》一書記載了用艾營救的一種辦法:人死而心頭尚暖者,用艾灸臍中,數十壯即活。如未蘇,連灸至百餘壯,無不活也,切不可中止,極驗。艾這種植物雖然在我們公佈較廣,但在乾旱與高寒地區卻是例外,這對緊急狀態下實施營救,不具有普遍性。
古人對溺水或落水者的急救方法,很多還是具有很強的現實實用性的,特別是現在野外活動,地點一般比較偏癖,距離醫院較遠,120急救車到來尚需一定時間,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有些方法不妨也可以試一試,特別是春夏秋季的營救辦法更具操作性。當然,有時牛或凳子可能不好找,這需要開動腦筋,舉一反三。比如,如果沒有筷子,可以找一個類似筷子的木棍,橫在溺水者嘴裡;如果沒有牛或凳子,可以用裝滿衣物的行囊,讓溺水者爬在上面,行囊的下面支一個能搖動的東西。在120到來之前,用類似的東西緊急施救,也許可以防止貽誤時機,增加溺水者生存的希望。不過,如果掌握一些現代的科學的急救辦法,當然是更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