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道具包含龍珠、龍頭、龍身( 包括骨架及龍衣 )、龍尾暨龍旗、鑼、鼓、鈸等。有些可以分別製作或購買,但是購買所花的經費龐大,倒不如利用美勞課時,師生共同製作,既省錢、更可培養學生創造思考、手腦並用、團隊合作的精神,在民俗技藝薪傳上更上一層樓。扎龍的工作必須分別設計、選購材質、結紮、糊面、油漆、裝飾再加以組合。國民中、小學生因身材的侷限,所舉的龍,長度不可過長,直徑不可太粗,學生才能因物制宜,體力才能適當,且施展得開,表現舞龍活靈活現的功夫。 一、龍的規格:含龍頭、龍尾,十二節以下者為小龍,十三節以上至二十九節者為中龍,三十節以上為大龍。國際比賽所採用的龍身節數、長度、人數、樂器都有一定的限制,請參考舞龍競賽規程。龍身節與節之間距離為六至八尺(一尺30公分),國小學生以小龍較適當,國中學生則可舞中龍,視學生身材暨體能來決定。 1 龍珠二個 ( 互動使用 )、直徑約20至30公分。 2 龍頭一節,長約90至120公分( 製作時視大小龍決定 )。 3 龍身十節,每節相距210公分。與龍頭、龍尾相接之節,距離可稍長為240公分。 4 龍尾一節,長約90至120公分( 製作時視大小龍決定 )。 5 含龍頭、龍身、龍尾共十二節 : 總長約二十四公尺。 6 握竿直徑約三公分,長約105公分。 7 龍身之節與節部份,鼓圈( 直徑為90公分 )六個,距離三十公分。 二、龍的製作 1、龍珠的製作 將寬一公分鐵皮(或塑膠片)長為75.36公分,圈成一個直徑廿四公分的鐵圈。 在鐵圈選一直徑兩端打孔,用粗鐵絲穿過,並在兩端加二公分長小管。 將穿過鐵圈的粗鐵絲向下彎成一直徑為三十公分的半圓圈,剩餘部份固定於長105公分的竹(木)棍上,並在竹(木)棍上油漆。 用寬一公分、厚約 0.一公分的竹蔑四或六條,分別穿過粗鐵絲,交叉紮在鐵圈上;成一個個竹圈,圈與國距離要相等,使成為一個球型。 將紅布剪成弧狀若干塊,用樹脂黏貼於龍珠骨架上,使成為一個紅色圓球。 在龍珠兩旁掛上綵帶(可設計多樣化),即告完成。 亦可結合現代球型塑膠來製作,更為快速方便。 2、龍頭的製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頭活動量大,易鬆脫)。 用厚0.五公分塑膠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 用寬0.五公分的竹蔑一支,穿過塑膠網彎成圓筒前方中央處結紮,隆起高度約為二十公分為龍額,竹蔑後端斜向後方,用細鐵絲及樹脂固定於塑膠網彎成圓筒中央後方處結紮;另取兩支竹蔑,紮在前述竹蔑的兩旁,並用細竹蔑細鐵絲橫紮成頭部,再用塑膠網覆蓋。 龍角(如圖)可用粗鐵絲,交叉紮在龍頭上;龍鼻用細鐵絲隆扎高為十公分,並在兩側各留一長鐵絲,以為上卷之龍鬚。 用鐵絲或塑膠網紮成龍耳狀,計兩片、紮在龍頭兩側,並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並用金銀漆裝飾圖案。 在龍頭骨架上糊上白布並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並用金銀漆裝飾圖案,嘴裡漆成紅色水紋狀,龍角和龍頭為不同顏色。 用直徑五公分小塑膠圓球對剖,漆成黑色為龍的眼(亦可用手電筒),白布剪成眶比眼大些),用紅布剪成眉,鼻孔用黑色布剪成。 用厚一公分瓦楞紙剪龍齒(尖齒上下四支、門齒上下兩排、漆成白色,如圖)及長三十五公分、寬十二公分瓦楞紙剪成舌形(漆成紅色),分別置於龍嘴。 用長五0公分紅色塑膠繩若干條,對摺系在一鐵絲上,再用鐵刷,刷開成為細絲以為龍鬚,最後綁在龍的下顎上。 最後用透明噴漆全部噴灑一次。 3、龍身的製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身轉折躍動大,易鬆脫),共十二支( 多餘則備用 )。 用厚0.五公分塑膠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將此塑膠圓筒兩端用膠布包紮,以免凸出部份劃破龍衣。 扎竹(藤)圈直徑為三十公分,共八十個(多餘則備用)。 竹圈與竹圈相距三十公分(每節六個)用尼龍繩四條打結相連,紮在塑膠圈上,並予以固定。 準備兩條粗棉繩各長為三十公尺,分別穿過龍身支架上下端內部,並以固定,以為龍筋。 4、龍衣的製作 用寬一公尺、長二十二公尺之自布,在布寬的兩邊各縫起一公分,並在兩邊每隔三十公分處,縫上一布帶(長約十五公分),做為固定龍衣之用。 用紅布(絨)剪成三角形,縫成龍的脊背。 在龍衣上繪龍鱗(或刻龍鱗橡皮章、沾油墨壓印)及肚紋(每隔五公分繪寬一公分紅線。 龍衣上亦可縫圓型亮片,以增加光澤,在Sunny下閃爍亮麗。 5、龍尾的製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尾活動量大,易鬆脫 )。 用厚0.五公分塑膠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 用寬0.八公分之竹蔑一支,紮成直徑二十三公分之圓圈一個,並結紮在木板中央靠邊部份,另取相同竹蔑長150公分,延著前述圓紮成尾狀,並固定於木板中央靠邊部份。 用長短不一的細竹蔑八支,扎連在尾上,再用大小不同的竹(或塑膠網)圈十四個,依次紮好,使成尾型,用樹脂及細鐵絲確實固定,尾端捲起於右邊。 用鐵絲(或塑膠網)紮成三角形龍脊並貼紅布。龍尾糊上白布並上漆,再畫鱗片(繪時愈靠龍尾龍鱗要愈小),即告完成。
舞龍道具包含龍珠、龍頭、龍身( 包括骨架及龍衣 )、龍尾暨龍旗、鑼、鼓、鈸等。有些可以分別製作或購買,但是購買所花的經費龐大,倒不如利用美勞課時,師生共同製作,既省錢、更可培養學生創造思考、手腦並用、團隊合作的精神,在民俗技藝薪傳上更上一層樓。扎龍的工作必須分別設計、選購材質、結紮、糊面、油漆、裝飾再加以組合。國民中、小學生因身材的侷限,所舉的龍,長度不可過長,直徑不可太粗,學生才能因物制宜,體力才能適當,且施展得開,表現舞龍活靈活現的功夫。 一、龍的規格:含龍頭、龍尾,十二節以下者為小龍,十三節以上至二十九節者為中龍,三十節以上為大龍。國際比賽所採用的龍身節數、長度、人數、樂器都有一定的限制,請參考舞龍競賽規程。龍身節與節之間距離為六至八尺(一尺30公分),國小學生以小龍較適當,國中學生則可舞中龍,視學生身材暨體能來決定。 1 龍珠二個 ( 互動使用 )、直徑約20至30公分。 2 龍頭一節,長約90至120公分( 製作時視大小龍決定 )。 3 龍身十節,每節相距210公分。與龍頭、龍尾相接之節,距離可稍長為240公分。 4 龍尾一節,長約90至120公分( 製作時視大小龍決定 )。 5 含龍頭、龍身、龍尾共十二節 : 總長約二十四公尺。 6 握竿直徑約三公分,長約105公分。 7 龍身之節與節部份,鼓圈( 直徑為90公分 )六個,距離三十公分。 二、龍的製作 1、龍珠的製作 將寬一公分鐵皮(或塑膠片)長為75.36公分,圈成一個直徑廿四公分的鐵圈。 在鐵圈選一直徑兩端打孔,用粗鐵絲穿過,並在兩端加二公分長小管。 將穿過鐵圈的粗鐵絲向下彎成一直徑為三十公分的半圓圈,剩餘部份固定於長105公分的竹(木)棍上,並在竹(木)棍上油漆。 用寬一公分、厚約 0.一公分的竹蔑四或六條,分別穿過粗鐵絲,交叉紮在鐵圈上;成一個個竹圈,圈與國距離要相等,使成為一個球型。 將紅布剪成弧狀若干塊,用樹脂黏貼於龍珠骨架上,使成為一個紅色圓球。 在龍珠兩旁掛上綵帶(可設計多樣化),即告完成。 亦可結合現代球型塑膠來製作,更為快速方便。 2、龍頭的製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頭活動量大,易鬆脫)。 用厚0.五公分塑膠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 用寬0.五公分的竹蔑一支,穿過塑膠網彎成圓筒前方中央處結紮,隆起高度約為二十公分為龍額,竹蔑後端斜向後方,用細鐵絲及樹脂固定於塑膠網彎成圓筒中央後方處結紮;另取兩支竹蔑,紮在前述竹蔑的兩旁,並用細竹蔑細鐵絲橫紮成頭部,再用塑膠網覆蓋。 龍角(如圖)可用粗鐵絲,交叉紮在龍頭上;龍鼻用細鐵絲隆扎高為十公分,並在兩側各留一長鐵絲,以為上卷之龍鬚。 用鐵絲或塑膠網紮成龍耳狀,計兩片、紮在龍頭兩側,並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並用金銀漆裝飾圖案。 在龍頭骨架上糊上白布並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並用金銀漆裝飾圖案,嘴裡漆成紅色水紋狀,龍角和龍頭為不同顏色。 用直徑五公分小塑膠圓球對剖,漆成黑色為龍的眼(亦可用手電筒),白布剪成眶比眼大些),用紅布剪成眉,鼻孔用黑色布剪成。 用厚一公分瓦楞紙剪龍齒(尖齒上下四支、門齒上下兩排、漆成白色,如圖)及長三十五公分、寬十二公分瓦楞紙剪成舌形(漆成紅色),分別置於龍嘴。 用長五0公分紅色塑膠繩若干條,對摺系在一鐵絲上,再用鐵刷,刷開成為細絲以為龍鬚,最後綁在龍的下顎上。 最後用透明噴漆全部噴灑一次。 3、龍身的製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身轉折躍動大,易鬆脫),共十二支( 多餘則備用 )。 用厚0.五公分塑膠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將此塑膠圓筒兩端用膠布包紮,以免凸出部份劃破龍衣。 扎竹(藤)圈直徑為三十公分,共八十個(多餘則備用)。 竹圈與竹圈相距三十公分(每節六個)用尼龍繩四條打結相連,紮在塑膠圈上,並予以固定。 準備兩條粗棉繩各長為三十公尺,分別穿過龍身支架上下端內部,並以固定,以為龍筋。 4、龍衣的製作 用寬一公尺、長二十二公尺之自布,在布寬的兩邊各縫起一公分,並在兩邊每隔三十公分處,縫上一布帶(長約十五公分),做為固定龍衣之用。 用紅布(絨)剪成三角形,縫成龍的脊背。 在龍衣上繪龍鱗(或刻龍鱗橡皮章、沾油墨壓印)及肚紋(每隔五公分繪寬一公分紅線。 龍衣上亦可縫圓型亮片,以增加光澤,在Sunny下閃爍亮麗。 5、龍尾的製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一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一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一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尾活動量大,易鬆脫 )。 用厚0.五公分塑膠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 用寬0.八公分之竹蔑一支,紮成直徑二十三公分之圓圈一個,並結紮在木板中央靠邊部份,另取相同竹蔑長150公分,延著前述圓紮成尾狀,並固定於木板中央靠邊部份。 用長短不一的細竹蔑八支,扎連在尾上,再用大小不同的竹(或塑膠網)圈十四個,依次紮好,使成尾型,用樹脂及細鐵絲確實固定,尾端捲起於右邊。 用鐵絲(或塑膠網)紮成三角形龍脊並貼紅布。龍尾糊上白布並上漆,再畫鱗片(繪時愈靠龍尾龍鱗要愈小),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