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遊江》為鄭燮先生作品,此作品講述鄭燮先生在江邊遊玩,感受美麗風景,人文的感受。節選如下:昨遊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見琴書几席淨好無塵,作一片豆綠色,蓋竹光相射故也。譯文如下:昨日遊於江上,看見茂密修長的竹子數千株,竹林其間建有茅屋,隱隱有棋聲和茶香從中飄揚而出,心底為之暗暗高興。第二天路過前往拜訪那戶人家,看見琴、書、茶几、坐席等一應用具都是一塵不染,泛發出一片豆綠的色彩,大約是竹子的翠綠光芒對映到其上的緣故。擴充套件資料:作品賞析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鄭板橋生於1693年11月22日,逝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進士。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遊江》為鄭燮先生作品,此作品講述鄭燮先生在江邊遊玩,感受美麗風景,人文的感受。節選如下:昨遊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見琴書几席淨好無塵,作一片豆綠色,蓋竹光相射故也。譯文如下:昨日遊於江上,看見茂密修長的竹子數千株,竹林其間建有茅屋,隱隱有棋聲和茶香從中飄揚而出,心底為之暗暗高興。第二天路過前往拜訪那戶人家,看見琴、書、茶几、坐席等一應用具都是一塵不染,泛發出一片豆綠的色彩,大約是竹子的翠綠光芒對映到其上的緣故。擴充套件資料:作品賞析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鄭板橋生於1693年11月22日,逝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進士。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