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是否正確。因此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關鍵。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下面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情節和數量的理解。在解答應用題時,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內容和數量關係,知道題目中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並且能找出題目已給出的已知條件和需要解答的問題,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係在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係和解答應用題創造條件。具體說來要做到:一、以讀入題,培養習慣“讀”,就是要認真讀題,初步瞭解題意。讀題是瞭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覆、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低年級數學教師要進行範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並且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透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二、推“敲”詞句,理解含義“敲”,即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從而也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對應用題表述的數學術語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比如“倍數”應用題“倍”的含義、行程問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學生對這些術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無法理解題意,從而無法確立其中的數量關係。再者就是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係的關鍵句要反覆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路。如“同學們修補圖書。五年級修補127本,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四年級修補多少本?”可能有的學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級修補的多還是四年級修補的多,這就要抓住“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這個關鍵句,聯絡前後內容把這個簡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補充完整,使題意明朗化,即“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就是“五年級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級修的多28本”,這樣不難判斷出五年級修補的多,四年級修補的少,問題便得以解決了。三、複述題意,進入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比如“小明家養了35只雞,28只鴨,如果每隻雞一年可以產13千克蛋,每隻鴨一年可以產12千克蛋。這些雞、鴨一年一共可以產多少千克蛋?”如果學生這樣複述:“小明家養了35只雞,每隻雞一年能產13千克蛋,還養了28只鴨,每隻鴨一年可產12千克蛋。小明家養的這些雞和鴨一年總共能產多少千克蛋?”這就說明學生對題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複述題意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四、模擬情景,展示能力有些題目可透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係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如“某糧食加工廠有3臺磨面機,4小時可磨麵粉2184千克,現在要增加同樣的5臺磨面機,7小時可以磨麵粉多少千克?”審題時把條件和問題用表格表示出來,透過列表整理,題目中的條件、問題及其數量關係便一目瞭然。得出算式:2184÷3÷4×5×7=?再如:“某農場種水稻200畝,小麥80公,玉米比小麥多種30畝,農場共種三種農作物多少畝?”——水稻+小麥+玉米=共種農作物;玉米比小麥(80畝)多30畝,這樣條理清楚,不至於搞錯數量間的關係。總之,只要加強數學練習訓練,老師指導學生正確的審題和解題方法,讓其在練中掌握並提高審題能力。
淺談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是否正確。因此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關鍵。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下面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情節和數量的理解。在解答應用題時,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內容和數量關係,知道題目中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並且能找出題目已給出的已知條件和需要解答的問題,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係在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係和解答應用題創造條件。具體說來要做到:一、以讀入題,培養習慣“讀”,就是要認真讀題,初步瞭解題意。讀題是瞭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覆、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低年級數學教師要進行範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並且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透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二、推“敲”詞句,理解含義“敲”,即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從而也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對應用題表述的數學術語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比如“倍數”應用題“倍”的含義、行程問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學生對這些術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無法理解題意,從而無法確立其中的數量關係。再者就是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係的關鍵句要反覆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路。如“同學們修補圖書。五年級修補127本,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四年級修補多少本?”可能有的學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級修補的多還是四年級修補的多,這就要抓住“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這個關鍵句,聯絡前後內容把這個簡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補充完整,使題意明朗化,即“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就是“五年級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級修的多28本”,這樣不難判斷出五年級修補的多,四年級修補的少,問題便得以解決了。三、複述題意,進入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比如“小明家養了35只雞,28只鴨,如果每隻雞一年可以產13千克蛋,每隻鴨一年可以產12千克蛋。這些雞、鴨一年一共可以產多少千克蛋?”如果學生這樣複述:“小明家養了35只雞,每隻雞一年能產13千克蛋,還養了28只鴨,每隻鴨一年可產12千克蛋。小明家養的這些雞和鴨一年總共能產多少千克蛋?”這就說明學生對題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複述題意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四、模擬情景,展示能力有些題目可透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係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如“某糧食加工廠有3臺磨面機,4小時可磨麵粉2184千克,現在要增加同樣的5臺磨面機,7小時可以磨麵粉多少千克?”審題時把條件和問題用表格表示出來,透過列表整理,題目中的條件、問題及其數量關係便一目瞭然。得出算式:2184÷3÷4×5×7=?再如:“某農場種水稻200畝,小麥80公,玉米比小麥多種30畝,農場共種三種農作物多少畝?”——水稻+小麥+玉米=共種農作物;玉米比小麥(80畝)多30畝,這樣條理清楚,不至於搞錯數量間的關係。總之,只要加強數學練習訓練,老師指導學生正確的審題和解題方法,讓其在練中掌握並提高審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