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對稱:為了表現君權受命於天和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佈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低小簡單。這種明顯的反差,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軸線縱長深遠,更顯示了帝王宮殿的尊嚴華貴。 左祖右社:中國的禮制思想,有一個重要內容,則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有土地才有糧食,“民以食為天”、“有糧則安,無糧則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人所共知的天經地義。左祖右社,則體現這些觀念。根據《周禮·春官·小宗伯》記載,“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帝王宮室建立時,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則。宗廟的空間位置應當在整個王城的東或東南部,社稷壇的空間位置則在西或西南部,這種做法一直沿襲下來。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 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舉行大典的地方,因位於整個建築群的前部,稱“前朝”。後寢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於建築群的後部,稱“後寢”。 三朝五門:根據帝王朝事活動內容的不同,分別在不同規模的殿堂內舉行。自古就確立了三種朝事活動的殿堂,名為“三朝制”。所謂“三朝”是指大朝、內朝、外朝。與三朝相對應的建築,是奉天殿(太和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五門制”,是在舉行大型朝事活動的宮殿庭院前,沿中軸線以五道門及輔助建築構成四座庭院,作為大朝宮殿前的前導空間,這五道門由內向外以此為朝門(奉天門或太和門)、宮門(午門)、宮城前導門(端門)、皇城門(天安門)、皇城前導門(大清門)。 與一般建築相比,宮殿建築對傳統禮制的象徵與標識作用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森嚴的等級觀念,其中更貫徹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對宗法理唸的信仰。因而,宮殿建築往往成為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徵和標誌。
中軸對稱:為了表現君權受命於天和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佈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低小簡單。這種明顯的反差,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軸線縱長深遠,更顯示了帝王宮殿的尊嚴華貴。 左祖右社:中國的禮制思想,有一個重要內容,則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有土地才有糧食,“民以食為天”、“有糧則安,無糧則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人所共知的天經地義。左祖右社,則體現這些觀念。根據《周禮·春官·小宗伯》記載,“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帝王宮室建立時,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則。宗廟的空間位置應當在整個王城的東或東南部,社稷壇的空間位置則在西或西南部,這種做法一直沿襲下來。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 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舉行大典的地方,因位於整個建築群的前部,稱“前朝”。後寢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於建築群的後部,稱“後寢”。 三朝五門:根據帝王朝事活動內容的不同,分別在不同規模的殿堂內舉行。自古就確立了三種朝事活動的殿堂,名為“三朝制”。所謂“三朝”是指大朝、內朝、外朝。與三朝相對應的建築,是奉天殿(太和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五門制”,是在舉行大型朝事活動的宮殿庭院前,沿中軸線以五道門及輔助建築構成四座庭院,作為大朝宮殿前的前導空間,這五道門由內向外以此為朝門(奉天門或太和門)、宮門(午門)、宮城前導門(端門)、皇城門(天安門)、皇城前導門(大清門)。 與一般建築相比,宮殿建築對傳統禮制的象徵與標識作用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森嚴的等級觀念,其中更貫徹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對宗法理唸的信仰。因而,宮殿建築往往成為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徵和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