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羅貫中是中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華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後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後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後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複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華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鬥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併。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盪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併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彙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後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於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於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並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鬱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鉅製《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採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儲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並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託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鬥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於《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鬥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然而,正是由於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羅貫中是中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華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後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後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後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複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華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鬥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併。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盪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併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彙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後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於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於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並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鬱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鉅製《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採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儲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並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託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鬥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於《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鬥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然而,正是由於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