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冰心(謝婉瑩)的祖父謝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聯,並作為教育後代的家訓。上聯的“知足”語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對物質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滿足,不能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這裡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蘊含著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諧的合理核心。“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大意是說,只有透過學習,然後才能瞭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才能反過來努力學習。“知不足”表現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謙虛好學的態度。對學問、對事業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下聯的“有為”是指有作為。語本《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有弗為”,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語本《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大意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下聯提出了有為與弗為的界限:即對好事、善事,利國利民的事要積極做;對錯事、惡事、損人利己的事,要堅持弗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為與弗為”給幾位青年店員題寫了一副贈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給人們修身養性指明瞭方向。
這是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冰心(謝婉瑩)的祖父謝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聯,並作為教育後代的家訓。上聯的“知足”語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對物質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滿足,不能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這裡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蘊含著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諧的合理核心。“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大意是說,只有透過學習,然後才能瞭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才能反過來努力學習。“知不足”表現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謙虛好學的態度。對學問、對事業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下聯的“有為”是指有作為。語本《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有弗為”,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語本《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大意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下聯提出了有為與弗為的界限:即對好事、善事,利國利民的事要積極做;對錯事、惡事、損人利己的事,要堅持弗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為與弗為”給幾位青年店員題寫了一副贈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給人們修身養性指明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