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小題 (15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遊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於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師畫意,懸掛於竹枝竹葉間也。由外望內,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者誠能八面玲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於是,豈獨畫乎? (節選自鄭燮《遊江》)
[注] 八面玲瓏,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賞。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俶爾遠逝
(2)其岸勢犬牙差互
(3)心竊樂之
(4)見修竹數千株
【小題2】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潭中魚可/百許頭B.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昨/遊江上D.四面竹/樹環合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
【小題4】讀懂山水(6分)
(1)山水風光,移步換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賞到怎樣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甲:
乙:
答案
【小題2】C
【小題3】(1) 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2)第二天,我拜訪了這戶人家,靜靜地坐了很久。
【小題4】(1)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於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2)示例:甲段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有“寂寞”“悲涼”“悽愴”之意即可)。乙段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1)“俶爾”:副詞,忽然。(2)“其”:代詞,他的。(3)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4)“修”:一詞多義,修長。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
點評:實詞與虛詞的積累,是培養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基礎,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含義時,要聯絡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異義詞、動詞的使動用法、通假字等,儘量做到翻譯準確、恰當。
【小題2】試題分析:“潭中魚可百許頭”的含義是“潭水中的魚大概有一百多頭”,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潭中魚、大概有一百多頭”,即“潭中魚/可百許頭”。“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即“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四面竹樹環合”的意思是“四面有竹子和樹木圍繞”,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四面、有竹子和樹木環繞”,即“四面/竹樹環合”。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給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
點評:給文言句子劃分節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正確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二是分析語法結構。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絡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或補語,再考慮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時,要注意把“悽神寒骨”(心神淒涼,寒氣透骨)、“悄愴”(寂靜)、“幽邃”(幽深)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時,要注意把“次日”(第二天)、 “訪”(拜訪)、“久”(很久)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4】試題分析:(1)“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於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2)《小石潭記》段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營造了一種“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遊江》“昨遊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喜愛之情,“由外望內,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者誠能八面玲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於是,豈獨畫乎”,即作者悟出的道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情感態度的理解。
點評:怎樣才能切準情感把握的脈搏,深入地領會作者的情感態度?(1)聯絡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態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時,往往可以藉助或聯絡主旨來理解。(2)結合關鍵語句,確定情感態度。作品中的關鍵性語句,常常出現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議論,或含有深刻含義。這些語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從而也顯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態度。(3)根據人物語言,分析情感態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時,切不可忽視對文中人物語言的體味,要有結合語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識,巧妙地將溶入其中的情感態度捕捉到。(4)抓住景物特徵,體會情感態度。景物描寫,往往為了表現與之相同相似、相關或相對、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時,要善於根據文中的景物描寫,由景及人,由表及裡;賞其美景,知其深情;觀其外表,知其內涵。
文言文完成小題 (15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昨遊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於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師畫意,懸掛於竹枝竹葉間也。由外望內,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者誠能八面玲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於是,豈獨畫乎? (節選自鄭燮《遊江》)
[注] 八面玲瓏,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賞。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俶爾遠逝
(2)其岸勢犬牙差互
(3)心竊樂之
(4)見修竹數千株
【小題2】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潭中魚可/百許頭B.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昨/遊江上D.四面竹/樹環合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
【小題4】讀懂山水(6分)
(1)山水風光,移步換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賞到怎樣的美景?(用原文回答)
甲:
乙:
答案
【小題2】C
【小題3】(1) 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2)第二天,我拜訪了這戶人家,靜靜地坐了很久。
【小題4】(1)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於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2)示例:甲段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有“寂寞”“悲涼”“悽愴”之意即可)。乙段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1)“俶爾”:副詞,忽然。(2)“其”:代詞,他的。(3)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4)“修”:一詞多義,修長。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
點評:實詞與虛詞的積累,是培養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基礎,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含義時,要聯絡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異義詞、動詞的使動用法、通假字等,儘量做到翻譯準確、恰當。
【小題2】試題分析:“潭中魚可百許頭”的含義是“潭水中的魚大概有一百多頭”,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潭中魚、大概有一百多頭”,即“潭中魚/可百許頭”。“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即“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四面竹樹環合”的意思是“四面有竹子和樹木圍繞”,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四面、有竹子和樹木環繞”,即“四面/竹樹環合”。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給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
點評:給文言句子劃分節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正確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二是分析語法結構。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絡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或補語,再考慮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時,要注意把“悽神寒骨”(心神淒涼,寒氣透骨)、“悄愴”(寂靜)、“幽邃”(幽深)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時,要注意把“次日”(第二天)、 “訪”(拜訪)、“久”(很久)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4】試題分析:(1)“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於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2)《小石潭記》段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營造了一種“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遊江》“昨遊江上,見修竹數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喜愛之情,“由外望內,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者誠能八面玲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於是,豈獨畫乎”,即作者悟出的道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問都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情感態度的理解。
點評:怎樣才能切準情感把握的脈搏,深入地領會作者的情感態度?(1)聯絡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態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時,往往可以藉助或聯絡主旨來理解。(2)結合關鍵語句,確定情感態度。作品中的關鍵性語句,常常出現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議論,或含有深刻含義。這些語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從而也顯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態度。(3)根據人物語言,分析情感態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時,切不可忽視對文中人物語言的體味,要有結合語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識,巧妙地將溶入其中的情感態度捕捉到。(4)抓住景物特徵,體會情感態度。景物描寫,往往為了表現與之相同相似、相關或相對、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時,要善於根據文中的景物描寫,由景及人,由表及裡;賞其美景,知其深情;觀其外表,知其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