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是定語後置,應為“雅望之都督閻公”。“都督閻公之雅望”意思: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出處:唐代文學家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節選: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譯文: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傑出的友人云集,高貴的賓客, 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裡聚會。擴充套件資料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創作背景: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裡,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學者文中子王通之孫,唐代詩人。年十四,舉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遊於蜀中。後補虢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親,溺水受驚而死。工詩能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
句式是定語後置,應為“雅望之都督閻公”。“都督閻公之雅望”意思: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出處:唐代文學家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節選: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譯文: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傑出的友人云集,高貴的賓客, 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裡聚會。擴充套件資料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形式上,《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創作背景: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裡,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學者文中子王通之孫,唐代詩人。年十四,舉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遊於蜀中。後補虢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親,溺水受驚而死。工詩能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