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盪漾的可樂

    不能。這種軍隊出問題的機率非常高。犯人是不會為長官拼命的。弄不好還會倒戈相向。而且死刑犯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合作能力極低。當然了類似攻擊斯大林格勒這種戰爭無所謂,因為前線士兵的平均壽命不超過48小時(進入戰場,到死去)。當然了,最好是有正規士官帶領死刑犯進入戰場。

    這種方法非常不人道。不建議使用。當然了逼急了,或者說在成軍人口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也是減少正規部隊傷亡的方法之一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吳越爭鋒時,臥薪嚐膽那個勾踐,就是在檇李之戰中,因為被闔閭,伍子胥帶的吳國部隊摁在地上摩擦,最後逼的實在沒辦法了,出動死囚敢死隊,其實也不算敢死隊,就是去死隊,跑到兩軍陣前,口稱自己軍紀不嚴,干擾了兩國君王會獵,現在前來兩軍陣前以死謝罪,然後各呈其能,有自己割頸的,有自己剜心的,有自己刨腹的(這個最誇張,說是自己給肚子破開,把腸子拽出來,朝自己脖子上掛)。

    結果吳軍陣腳動搖,被越軍掩殺過來,一場打贏的仗,就這麼輸了,闔閭也死於這場敗仗,把吳國留給自己兒子夫差。後來歷朝歷代,很多也有罪囚死囚可以以戍邊,參加前鋒敢死營之類減免罪責的規矩,但都沒有什麼比檇李之戰還出彩的戰績。

    小時候自己也跟小夥伴討論過這個問題,說死刑犯,給送前線去,哪怕一樣是死,都能混個好名聲,一定會比一般人勇敢什麼的,其實有點無腦,說明那時對人性的認識,還是極具樂觀主義精神的,後來就明白了,你給丫送前線去,人家最好的選擇可不是去拼命,直接給你投降了才是最好選擇,那你就還得抽人看著這幫子死囚賊配軍,正規部隊才不樂意這麼幹呢,這麼一個連,起碼得派一個班去鎮著,可是這麼一個連能起到的作用,恐怕還不及那一個班的作用呢,虧本生意誰肯幹?

  • 3 # 歷史救生圈

    在太平天國戰爭,清軍就經常利用免除刑罰的太平軍投降兵當敢死隊使用。

    太平軍北伐軍被清軍在靜海包圍以後,就開始不斷有人出來投降。清軍一改將太平軍俘虜斬首的做法,而是探聽情報,同時組織這些投降兵當做敢死隊打衝鋒。這些人為了活命,在清軍督戰下,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太平軍的工事堡壘。

    在連鎮包圍戰,太平軍挖掘多道壕溝,深溝高壘,部署地雷火炮和抬槍鳥槍。就是盛京和圓明園來的八旗軍也不敢直接衝擊太平軍的營壘。只願意釋放大炮轟擊,不願意衝鋒,最後是太平軍反擊的時候,八旗軍騎兵衝一下,但是步行衝擊太平軍火力堡壘,那就不敢了。那麼衝鋒的任務就都是太平軍降兵的了。

    清軍根據這些降兵的戰場表現,再決定最後的處理辦法,是否戰後被赦免。因此,這些俘虜每戰都是打頭陣,傷亡很大。

    但是,這些太平軍降兵確實增加了清軍的戰鬥力,如果沒有這幾千俘虜兵。清軍就缺了幾千個敢死隊,顯然這些降兵是有作用的。在清軍進攻江蘇浙江太平軍的時候,也放手使用了大量太平軍降兵打頭陣。

    這些人熟悉太平軍虛實和戰術,戰鬥效果大多數都還不錯。特別是那些投降的太平軍將領為了謀取清廷的信任和官職,在戰鬥當中更是比普通的清朝官員賣力氣。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樣的做法並不能,不但不能還會增加不可控風險的因素。軍隊的戰鬥力是靠軍人平常在訓練場摸爬滾打練出來的,軍隊最需要的是什麼?紀律、服從以及團隊的合作精神,這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況是死刑犯。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軍隊在戰鬥中並不是看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看隊形、陣列的變換行進。

    死刑犯拼命殺敵還好,要是倒戈了怎麼辦?因為他們只要有一人有這種思想就會快速蔓延至整個隊伍,那這個不可控因素就太大了,一般人不敢冒著個險。有人列舉了秦末章邯率領驪山囚徒兵團做例子,不過我想指出的是,所謂的“囚徒兵團”並不是死刑犯甚至不是罪犯,他們只是前來服徭役的人,在那個年代服徭役就和今天交稅一樣,是必須乾的事情。

    而這些人都是精壯男子,而且是在半軍事狀態管理下的人,紀律和服從命令的能力非常高,而且秦人的軍功爵制是使秦人戰鬥力大增的法寶,所以這支部隊並不是所謂的“囚徒兵團”,而是一支已經有了幾年軍事化管理的預備役部隊。所以它的戰鬥力才非常高。而像商末周人入侵,商王的主力部隊還在東邊,在首都的防守兵力不足,最後將奴隸派上戰場,可是這些奴隸明知商不敵周所以在戰場上倒戈,最後商滅,這就是牧野之戰。牧野之戰中的奴隸倒戈,這樣的人你敢用那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四是什麼意思?我這裡說的小四,是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