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愛在他鄉的季節

    單從字面來講,苟,苟且偷生,得過且過,勉強的活著。

    俗,俗不可耐,俗的讓人無法忍受,無藥可救。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活得俗不可耐,苟且偷生時,還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 2 # 窗外的白楊

    《圍爐夜話》是儒家經典讀物,很多至理名言充滿著為人處事的哲理。比如“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就把“淫”和“孝”字說清楚了。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容易犯的兩個毛病,則是人生大忌。有的人終其一生,一事無成,就是害在這兩個字上。《圍爐夜話》說:“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這句話意思是說:人要有了做事說話有了隨便的毛病,這個是肯定不會有前途;人要是心性流於俗氣,什麼藥都救不了。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我舉例說明,看完後你就會明白了。先說第一個毛病: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

    相信大家小學就讀過或者聽過下面這首詩: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相傳曹植的《七步詩》,曹丕讓他七步內成詩,否則有殺身之禍。曹植於是在寫下了這首詩,而且諷喻意味明顯,而且他的《洛神賦》更是獨步天下。

    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而王士禎曾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這些對他評價,可以說是無可復加了,那為什麼還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早年,曹植也是個奇才,文治武功頗有建樹。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臺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臺為賦”,曹植在眾目睽睽之中,他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首個交卷,《登臺賦》成。此舉讓曹操寡目相看,對曹植寄予厚望,有意栽培。

    旋即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剛行冠禮的曹植暫時告別了在鄴城宴飲遊樂、吟詩作賦的優遊生活,慨然請纓,隨父西征,最後凱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為臨淄侯。

    這樣看起來應當他是仕途一片光明,登峰造極也是指日可待了。但是想象很美好,事實很骨感。

    就在曹植受寵日盛之時,他恃才傲物,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跟身邊那些人丁儀和楊修等常常任性而為,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曹操外出期間,他置曹操的法令於腦後,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

    回來後曹操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當年十月,曹操忍痛割愛只好召令曹丕為世子。

    其實,曹操是個惜才如命,求賢若渴之人,相信我們都讀過他的《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況是自己的這麼有才的兒子,怎麼會輕言放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

    命令釋出後,卻發現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此時的曹植就是自暴自棄了,這就是太過文人習氣,經受不了挫折。從此,曹操對他失望透頂,也不再重用他。曹操死後,就出現了剛開頭的那一幕。

    所以,“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這是歷史的教訓,更是血淋淋的事實。其實當年楊修之死,也是因為跟他一樣的原因,只是他生在曹家,本來這就是曹操對他的告誡,但是曹植仍然置若罔聞,沒有收斂。

    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華人常說的一句話“富不過三代”,包括朝代也有歷史的週期率,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下面舉一個荒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他就是個傳奇性的人物,他只活了31歲,但卻把整個國家折騰的夠嗆,他個性很強,精力旺盛,肆意妄為,做起事來令人瞠目結舌,視國家大事如兒戲。

    其實,他年少時聰明好學,深得父母疼愛,但是由於接觸的都是一些陰鷙的太監,好好的孩子就被他們帶壞了。

    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也生性好玩。他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由於老皇帝就生了兩個兒子,其中還有一個不幸夭折了,他真的集萬千寵愛於一生。

    沒有人跟他爭儲,繼承大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對於輕易得來的皇位就更不好好的珍惜了,對宮中約束、祖制戒律、早朝筵講,一概不管不顧,隨意出入紫禁城。

    那時,東宮以劉瑾為首的八個隨侍太監(時稱“八虎”),把持朝政;而東宮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裡面搞得烏煙瘴氣;後來,他玩出了新名堂,還讓人修建豹房,整日沉溺於女色。

    而這些得勢的太監利用皇帝的寵愛,肆意排擠反對他們的大臣。當然,正德皇帝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盤,他是想利用這些宦官來牽制朝中大臣,達到雙方勢力的均衡,他從而可以居中做大。

    後來為了刺激,滿足自己的淫樂,長期住在外面宣府,並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凡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真是視國事朝政為兒戲,荒唐可笑透頂。

    但誰要是勸諫,他就以退位相威脅,視皇權無物,意思是說:你行你來,反正老子我不幹。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江西寧王朱宸濠殺死朝廷命官,率眾起兵作亂。好大喜功的朱厚照找到藉口,決定御駕親征。為的是圖個耳根清淨,不讓那幫大臣再煩他,並且下旨“再言之,極刑”。

    但是還沒等他到江西,中途就聽說王陽明已經平叛了,並生擒了寧王朱宸濠準備獻俘。聽到這樣的話,按照正常皇帝來說,那肯定是大喜過望,而正德皇帝聽聞這個訊息,如喪考妣。

    因為,他本來想借此機會好玩一下的,這下就沒得玩了,認為這個王陽明真是“不上路子”,並繼續南下拒絕接俘。最後王陽明受人指點,把所有的平叛功勞歸大將軍朱壽(正德皇帝)後,他才勉強接受。這真是可恥可笑,也真荒唐!

    但即使這樣,德皇帝還是準備在回京途中,想把寧王朱宸濠放回去作亂,再親自把他給抓回來。遇到如此荒唐的皇帝,你讓那些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黎民百姓和朝中大臣怎麼能想得通,可又怎麼辦呢?

    還好蒼天有眼,在回去途中,他意外落水,導致落下病根。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處於彌留狀態,他對司禮監太監說:“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言畢崩駕於豹房,什麼藥也救不了他了,這就結束了他荒唐一生,卻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他這句話意思是說:我的病是好不了了,你把我的意思傳達給皇太后,天下大事,要與群臣商議辦理。以前的事都是我的錯,不是你們所能想到的,跟你們沒有關係。

    這句話倒像是人話,每個人都有良知,只是他們不願意去面對,但到了死時也不怕丟人不丟人了,也沒有隱瞞的必要了,就把自己的心裡話都說了,不然死都不安心。這也印證了那句古話:人至將死,其言也善。

    上面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本來很有可能當皇帝的,卻因為犯了“苟”(隨性)的毛病,最後可憐憂鬱而終;另一個是已經當皇帝了,做起事來哪像個皇帝所為,任性乖張,天天就想著怎麼玩,犯了“俗”的毛病,真是俗不可耐,導致無藥可救,最後把自己都玩死了。

    古代帝王尚且如此,何況我們現在的普通人呢?所以,人生千萬不能犯這樣兩個毛病,切記:“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夜的燭光原唱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