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8691909527

    是最後一句-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註釋】

    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詞牌名。密州出獵,詞的的題目。密州,在今山東省諸城縣。出獵,到郊外打獵。

    左牽黃,右擎蒼:黃,黃狗,獵狗。蒼:蒼鷹,狩獵的鷹。全句意為“左手牽著黃狗,右臂託著蒼鷹。”

    錦帽貂裘:戴著華美鮮豔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

    千騎:一般用來形容州郡長官出行時隨從眾多。騎(jì),是一人一馬的合稱。這句說,大批的人馬在比較平坦的山岡上賓士而過。

    傾城:這裡是全城的意思。即全城人都出來陪同太守出獵。

    太守:指作者自己。太守本為戰國時對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時改郡守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官員。作者當時擔任密州知州,其職位相當於漢代的太守。

    孫郎:指孫權。這裡是作者自喻。《三國志•吳書•孫權傳》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亭(在今江蘇丹陽東)”。

    胸膽尚開張:膽氣很壯,還有豪興。

    節:符節,古代使者所執,以作憑證。

    雲中:郡名,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馮唐:《史記•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劉恆時的一個年老的郎官。當時,雲中太守魏尚打敗匈奴後,上書報功,因殺敵數字與實際情況稍有出入,獲罪削職。馮唐向劉恆直言勸諫,劉恆便遣他持節赦魏尚,使復任雲中守。以上兩句,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夠起用他。

    會:應當,,一定,將要。

    雕弓:飾有彩繪的弓。如滿月:形容拉弓如滿月一樣圓。

    天狼:星名,即狼星。古代傳說,狼星出現,必有外來的侵掠。見《晉書•天文志》。這裡用天狼隱指當時的西夏。

    【古詩今譯】

    讓老夫也暫且抒發一回少年狂,左手牽著黃狗,右臂託著蒼鷹。頭上戴著錦緞帽子,身上穿著貂皮大衣,帶領隨從千餘膘馬席捲過小山岡,威武雄壯。為了報答全城的人都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親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當年的孫權,英姿勃發,意氣豪放。

    酒意正濃時,胸懷更開闊,膽氣更豪壯。雖然兩鬢已生白髮,這又何妨!遙想當年,馮唐手持文帝的符節去解救戰將魏尚,使其免罪復職,什麼時候朝廷也能派遣馮唐式的義士來為我請命,讓我也能像魏尚一樣受到重用,戍邊衛國呢?那我一定也能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地注視著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向入侵之敵。

    【賞析】

    (1037~1101),又名,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諡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父親蘇洵的長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

    這首《江城子》從表面看是記出獵之事,實為抒豪情寄壯志之作,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著詩人保衛邊疆,為國殺敵的強烈願望。

    上闋:寫太守“左牽黃,右擎蒼”率領人馬出獵平岡的場面。突出了“老夫”的狂放。

    “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蘇軾自稱。熙寧八年,蘇軾四十歲,剛到中年自稱老夫,這是受古代文人喜歡嘆老嗟年的影響,也是因是人當時政治地位的低下,往往會引起年華易逝、老之將至的悲嘆,但這句主要意思不在嘆老,更在於不服老。“聊”,暫且。“發”,抒發。出獵這是一次得以抒發心情的難得機會,所以說“聊發”。“少年狂”,少年那樣的豪壯之情。“狂”,概括了蘇軾的精神狀態,意氣昂揚,豪邁狂放。年齡雖然老了,但精神猶如少年。所以這句的重心落在“少年狂”三個字上。全句是說,我雖然已是一個老人了,但是偶爾還會有少年那樣的狂放之態,豪壯之情哪!

    這開頭一句奠定了全篇的昂揚基調。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狂放之態、豪壯之情,卻不能施之於疆場,而只能見之於獵場。在“聊發”兩個字裡面,實際上蘊涵著作者的理想與所處的現實之間的矛盾,隱隱約約地流露出那種空有一身豪情壯志不能施之於疆場的不滿與無奈的情緒。但他能在百無聊賴的處境中,還煥發著“少年”的英氣,委實是難能可貴。一個“狂”字足見報國情懷之強烈。

    再看看“老夫”的“少年狂”。首先是行為上的“狂放”。“左牽黃,右擎蒼”,這是“出獵”題中應有之義,這裡寫物是為了寫人,寫出了作者出獵時的雄姿:詩人(太守)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擎著蒼鷹,頭上戴著錦緞帽子,身上穿著貂皮大衣,身背雕弓,騎著駿馬,帶領隨從千餘膘馬,席捲“平崗”。少年時代的英姿與豪邁狂放躍然紙上。

    上面四句,寫黃狗,寫蒼鷹,寫隨從,寫浩大的場面與聲勢,無一句直接寫作者自我,但我們會發現,句句都與“老夫聊發少年狂”相關,實際上作者的自我形象已於這種間接的描寫中隱約可見。

    這幾句寫出獵隊伍,可以說已經把浩浩蕩蕩的出獵聲勢、氣氛渲染的很到家了,這其中目的不能說與“為報”無關。“為報傾城隨大守,親射虎,看孫郎”句是寫密州百姓,更是寫實人自己。“為報”,為了答謝。“傾城”,全城之意,指密州全城百姓。“太守”是作者自指,宋代的知州,相當於漢代的太守。密州百姓傾城隨觀出獵,想一睹太守馳騁獵場的雄姿風采,而太守呢,太守此時也想一展身手,以答謝全城老百姓的盛情,所以要“看孫郎”,“親射虎”。這正與首句的“少年狂”相呼應,作者用來自比,恰到好處的表現了詩人出獵時彷彿回到少年時的英武神態和性情的狂放。

    再看下闋:寫“老夫”在思想上的“狂放”,寫宴後“老夫”的豪興和膽氣,重在抒情言志。

    首句:“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胸膽”,指作者的胸襟和氣概。“尚”,更加的意思。這句說,痛飲之後,乘興出獵,所以心胸更加開闊,氣概更加豪壯。這句還是在繼續寫“少年狂”。正因有了“酒酣胸膽尚開張”,所以下面的議論“鬢微霜,又何妨”借出獵一吐胸臆,直陳己志,兩鬢白霜又有何妨?便顯得壯心不已,豪氣逼人,難以抑制。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這兩句也是倒裝句式,可還原為“何日遣馮唐持節雲中”。意為:什麼時候朝廷才能派馮唐那樣的使者,手持“符節”來啟用我,使我能馳騁疆場。“節”,符節,朝廷的使者,代表皇帝行使權力,故以符節作為憑證。“雲中”,是漢代的雲中郡,在現在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東北一帶。這裡是運用典故,作者以魏尚自比,一方面包含著政治上遭受打擊後的委屈心情,但主要的還是表現希望朝廷重新信任和重用自己的迫切心情。“何日”二字,就充分突出了這種心情的強烈。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會”,是料想之詞,應當,定會,一定。“挽”,拉,牽引。挽弓如滿月,表示勇武有力。如杜甫有“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的詩句。“西北望”是倒裝句,可還原為“望西北”。“西北”是對異域(少數民族地區)的泛稱。具體是指北宋時西北、北方的西夏政權。全句意思是說:那我一定要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著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向入侵之敵。詩人強烈的報國之心至此和盤托出。句中的“挽”、“望”、“射”是三個順序聯貫的動作,勾畫了一個動感鮮明的特寫鏡頭,詩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壯舉,來表達內心建功立業、殺敵報國的強烈願望,在這裡感情達到了高潮,從而十分鮮明地表達了這首詞的愛國主義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72和oppo93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