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_欣懿_

    這你得看一戰之後,法國、英國等協約國家跟德國簽訂的《凡爾賽合約》,這是一條極其不平等的條約,割地賠款,壓榨德國。

    因為這條合約的簽訂,迫使德國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戰後德國經濟贏弱,通貨膨脹,連生存都困難,更別提民族自尊心了,所以當希特勒上臺後,一系列的政策得到了廣大德國民眾的支援,所以站在德國民眾的角度來看,支援希特勒不是沒有理由的。

  • 2 # 安靜的小文藝

    安靜認為二戰前夕,德國能如此快的徵召到1700萬,和希特勒本人和他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希特勒

    奧地利裔德華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他是一個戰爭魔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一個僅用五年時間把德國從一戰戰敗後破敗不堪到世界強國的傳奇人物。

    希特勒上臺後,發展經濟、收復失土,更解決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問題,一度解決了工人人民的失業問題、溫飽問題,把一戰戰敗後破敗不堪的德國經濟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為他後面實施的一系列活動也提供了經濟基礎,而且他激奮人心的演講,也會他得到了空前的認可和華人的崇拜,所以當他後面的一系列軍事政策的變動,也很容易展開。

    撕毀《凡爾賽和約》

    一戰戰敗後,德國被迫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這份合約制約著德國武士的數量以及士兵的執役年限只能為12年,讓德國士兵的現役數量只能保持在10萬左右,而且在12年內德國都不能再訓練新兵,12年後才能有10萬的預備役軍人,這對於德國來說,是巨大的遏制。

    所以在1935年,德國就撕毀《凡爾賽和約》,開始實施徵兵制。男子年滿20歲的必須接受徵兵體檢,沒有重大身心障礙者必須立刻入伍服兵役,服役期為兩年,服正規部隊不缺人,也會被編入“鄉土防衛隊”,以便保證充足的兵力補充。

    青少年組織的成立

    因為防止20歲服役時,新兵的基礎不好,還特意成立了“XTL青少年團(Hitler-Jugend)”和“國家勞動奉獻團”。

    其中Hitler-Jugend是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為名而成立的, “國家勞動奉獻團”則是標榜的是為解決經濟不景氣所成立的公路建設組織,但實際上都是被施予軍事管理,變相的用鏟子替代步槍來進行新兵訓練。

    德國的青年們有了這樣的經歷,可以說是在正式入伍時完成了他們的新兵基礎訓練,即使將來突然被徵召,也是有模有樣,很快能進入戰鬥的狀態。

    在以上這些手段下,當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可以穩妥的從10萬發展到1700萬的兵力,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一、重拾了德國的民族自信心,但是矯枉過正。

    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非常孤立,周圍的國家對德國除了壓榨就是算計,驕傲的德意志民族一下子蔫了。用種族矛盾(描述猶太黑心資本家,一戰奸細,叛徒形象)、民族矛盾、國家矛盾(全世界壓榨德意志民族)來掩蓋階級矛盾。鼓吹社會達爾文論,各種手段證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貴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應該為優秀的雅利安騰出生存空間。(騰地方肯定不能靠嘴皮子,當然得武力解決。)

    加上動不動就搞個“驚天動地”的大型團體公眾活動,上至35年紐倫堡大會、36年柏林奧運會(最早的高科技奧運會),下至村鎮普通中小學的“青年團”遊行。激發起了德意志人骨子裡的法西斯式的審美——歡盛大的儀式,雄偉的建築,精緻的機械和飾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貴純正的血統,戰無不勝的神話......

    讓德意志民族成為完美典範,覺得自己“棒棒噠”,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自豪感爆棚。

    1935年,紐倫堡認真聽取希特勒講話的“青年團”成員,不知道照片中的少年有幾個能活到戰後。。。。那個時代所有的德國少年從出生開始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忠誠、練就健康體魄,理想就是要時刻準備為元首、祖國犧牲奉獻

    二、重整經濟,大多數人們受到了實惠。

    三十年代初的德國經濟崩潰,已經傾家蕩產了。當時的德國馬克就跟現在的今天辛巴維(威)貨幣差不多。家裡生火取暖不用再去買柴火了,而是直接燒鈔票取暖,因為燒鈔票比燒柴火還便宜。

    生活困頓的人們一般更為關心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麼關心有關行使公眾權力的人應當怎樣推選出來和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大蕭條為肆無忌憚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險家,為阿道夫·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開闢了道路。

    在國內,首先進行了貨幣改革,廢除了黃金與股票貨幣的直接關聯。同時各種名義打擊猶太資本家,甚至赤裸裸的要求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上繳和捐獻活動,進而又發展到直接沒收、掠奪。比如,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德國各地的猶太人聚居區變成了一片火海,猶太人的百貨商場和商店被洗劫一空,猶太人慘遭侮辱、毒打,大約三萬名猶太富人遭到綁架,被勒索高達十億馬克的贖金。事後,猶太居民還必須掏出一百萬帝國馬克作為“贖罪金”————捱打的還得給打人的作出“補償”。。。。短期集聚了大量財富,充分利用普通德國貧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裡,還被勞動人民看成了殺富濟貧行為,深受底層人民的擁護。

    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食不果腹的德國老百姓從過上了能擔負出國度假費用的幸福生活,他們不知道,短暫的繁榮幸福之後將是無盡的毀滅。

    將猶太人財產拿出一部分補貼德國選民,換取支援。同時,類似美國的羅斯福新政,興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蘇聯老大哥給提供的建材和資源,還包郵),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勵發展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各種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繁榮。魏瑪時代在經濟大蕭條下600多萬人失業,到了了36年柏林奧運會前,德國已經儼然成為了世界強國,老百姓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甚至有的工薪階層也能擔負起私家車,或者出國度假。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德國經濟主要是靠政府花錢修建大量公共設施、重整軍備,擴大軍工生產等行為的刺激而繁榮起來的,不是傳統的依靠消費的帶動的模式。這種由軍火訂單所創造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為了使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持續下去,大量的軍工生產必須有消耗才能走向迴圈,所以,短期的經濟繁榮盡頭就是戰爭。

    1935年的某次閱兵慶典上,正在等待分列式開始的德軍坦克群1939年8月13日,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兵工廠

    三、利用新興媒體進行宣傳洗腦。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新興媒介技術興起的時代,無線廣播,有聲電影,攝影可謂當年的新媒體,其傳播速度,效果像今天的移動自媒體一樣吸引民眾,尤其是青年人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巧妙利用了當時德華人的非理性心態和民族復仇心理,納粹政府不惜代價的動員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向人民灌輸納粹思想,戈培爾曾說過,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當時德華人民被宣傳洗腦的有多狂熱,舉個例子,為了不給優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後腿,甚至自願把自己的殘疾子女送去安樂死,或者去做絕育手術。

    四、焚書運動,禁止其他思想傳播。

    1938年4月30日,納粹青年團的成員積極響應焚書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啥牌子的燈具漂亮質量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