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神刀
-
2 # 孫建波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主要是想告訴企業家們,不要認為上市了就能發展了,而是發展了才能上市。
根據題主的描述,粽子版200萬,年毛利兩百萬,純利只有六十萬。關鍵是,還是傳統的模具加工廠。您這樣的企業,如果有哪個“專家”說來輔導你上市,這是專家就是騙子。
看您的描述:想五年內登陸創業板,上市目的主要是擴大經營。您弄錯順序了。您要先把每年的利潤做到三千萬以上,才能具備上創業板的基本條件,現在有傳言說是要五千萬以上才靠譜。先達到了這樣的條件,才能上創業板,而不是先上創業板,然後再獲得資本市場的資金,用於擴大經營。資本市場支援的企業,是已經具備規模的企業,而不是創業期的企業。
您的理想是非常好的,也是我非常敬佩所有企業家的一面。“創造更多工作崗位,讓更多人有份工作,老有所依,技有所展”,這些應該都是您對員工的承諾。我相信,您有這樣的理想,一定能找到業務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去實現這個目標,在實現目標之後,再來找資本市場,找創業板。
至於您的表述:“苦於手頭太緊,求方法”。就是缺錢的意思。缺錢,資本市場從來都不會廉價地向缺錢的企業家提供資金。相反,會把錢送給不缺錢的企業家。今天出去採摘,有位鄰居,就是投資了一個公司,已經上市了。他的體會就是,如果一個企業真的好,大家都是搶著給錢給這個企業,這個企業也就不會缺錢。
所以,你要想辦法,把你的業務做好,做的很掙錢。如果回報率沒有年化20%以上的預期,投資人是不會投資你的股權的。你會想,銀行貸款才5%啊。問題就在這裡。投資人的錢,就是比銀行貸款貴。
雖然投資人的錢,要的回報太高,但投資人會幫你一起籌劃業務啊!
任何一個企業,先好好做業務,規模沒有達到淨利潤(純利)每年3000萬以上的時候,不要瞎琢磨上市的事情。
-
3 # TheMan理財周
企業上市的渠道很多,在國內來說大A股中也分各個層,我來簡單說說吧。
按交易量來說:
A股中大盤(藍籌)>中小板>創業板
>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新四板)>市級產權交易市場。
總的來說越往上層交易量越大,交易越活躍,持有的股票越有價值,當然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要蛻變,這就需要融資擴股、增加人員、改進管理模式、股份改制等等,當然過程有長短,歷程有甜苦,結果也各有辛酸。
所以如果是普通的小微企業,規範經營、上市成本輕的情況下,可以在小的市場上市。當然也有利弊,好處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市場渠道、知名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缺點是規範之後,納稅、社保、財稅、經營規範這些都會有不少的投入。對於小微企業來說是筆不小的投入。
所以企業上市還是需要綜合考慮,根據需求選擇,上市前做的準備非常多,不應盲目跟風,畢竟企業的發展是不可逆性的。
-
4 # 俠客島商學院
①優勢互補的合夥人、合夥人團隊及行業優秀人才;
②優勢互補的上下游縱向產業優秀企業;
④制約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核心事件和技術及資源壁壘
回覆列表
曾經的首富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那!
像你這樣:資產200萬,毛利200萬,純利60萬的小企業,如何快速快速上市?
首先,看看最容易的創業板的主要條件:(一)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
(三)最近一期末淨資產不少於二千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四)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三千萬元。
根據創業板的條件,首先明確從你重組註冊之日起,三年後上市,這是最快的時間。
加上申報審批等等,我們按照四年來計算,相對靠譜些。
其次,淨利潤1000萬,你目前只有60萬,如何增加17倍?
純利目標有點難,那看看營業收入5000萬。假設你的毛利率20%,200萬毛利對應營業收入為1000萬,需要翻5倍;假設毛利30%,200萬毛利對應營業收入為667萬,需要翻7.5倍;
按照營業收入,可能相對容易點,翻7.5倍吧。
再次,淨資產2000萬,現有資產200為你,翻10倍。
最後,發行後股本3000萬,暫不考慮。
好了,要想快速上市,必須解決:銷售收入翻7.5倍,淨資產翻10倍。
怎麼辦?
目標定了,我們來找辦法。
一、銷售收入三年翻7.5倍。
667萬-----1334-----2668------5336萬,
好的,每年都比上一年翻一番,就可以達到。
每年翻一番營業收入,首先需要有客戶,並且有產能。
客戶那裡找?
關鍵還要看你提供的產品與市場容量。
選擇你一個你可以拿下的市場,並選擇一個你可可以做的好的產品,就是市場選擇、產品定位。
不是有一個,很著名的戰略規劃天條: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選市場,定產品,很重要。
同時,營銷也有一個黃金法則:選對池塘好釣魚!
選擇題做完了,來做主觀題:怎麼做?
又怎麼辦?
必須用資本思維了,設計商業模式。上市不光是條件的比較,也是企業模式的競爭,才可以達到條件,並贏得資本的擁抱。
針對磨具行業的競爭要素分析,如何構建自己的產業鏈優勢與壁壘?
需要你根據自己的那能力資源,來分析,如果能找專業的機構幫著你一起做,尤其是有投資背景的商業模式諮詢服務機構更好了,直接打通資本的興奮點。
是做成本最低戰略、還是做領先戰略、還是做細分戰略,需要大量的專業功課,來科學的確定。
同時,需要考慮如何借用東風,如政府扶持與支援、資本力量等。
假設你決定突出設計能力與借鑑先進趨勢技術的3D列印作為你的競爭力優勢與商業模式的核心。
你就圍繞如何最大化設計能力?並擁有低成本優勢。
如與高校開展創業孵化中心,進行技能轉換的設計中心,開展3D技術培訓、輔導與技術承攬服務,那麼久可以得到政府的雙床政策扶持,同時,為磨具設計專業的學生實現創業,並擁有了大量負的設計技術資源。
怎麼解決加工的問題,透過定向增發,來解決資金投入問題,尤其是3D列印設計加工中心的建立。
同時,這樣也解決了資產的問題、加工的問題、裝置先進的問題,一石三鳥。
在解決了模式問題後,如何解決規模問題?
複製成功案例。
二、為了實現每年翻一番,用一年的時間,走通創業孵化磨具設計加工與3D列印實現的基礎上,進行模式的複製。每年複製1-2年。這樣,就達到了圍繞目標找方法的問題,
同時也實現了快速上市的目標。
三、小企業只要有目標,找對輔導夥伴,有了好的方法,快速上市,不是沒有可能。套路就是這個套路,在實際應用中,是可以靈活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