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174608787
-
2 # 笑聞天下丨
因為道理不是懂就能行的。
任何道理都需要有行動力去執行,而不是空談理想,而不能付諸行動。而那些懂得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大部分都是誇誇其談,卻無執行力的庸才,紙上談兵的人永遠不缺。真正那些功成名就的,都是先行動,再去說。
比如減肥,你聽過專家講課該如何去科學有效得減肥,你知道哪學運動能達到最佳鍛鍊效果,你為了逼自己而用一個月工資辦了健身卡和報名了私教課,可半年過去了,你仍然是個胖子,為什麼?因為行動力不足啊。
知道和真正去做完全是兩碼事,道理永遠很簡單,行動永遠那麼難。
而為什麼我做了很多準備,下了很對決心可仍然半途而廢?因為想和做永遠是兩回事啊,知道該如何做從來不是問題,你看那麼多雞湯就知道了,可以阻礙和困擾我們的元兇是執行力啊。因為我們都知道能讓自己變好的需要很大的努力,會改變現在所處的舒適環境,所以每當我們要付出行動的時候,內心總會有一個小人告訴我們說:休息一天沒事,明天繼續去做就好了啊,而這樣日復一日的去拖延,導致最後自己失敗。所以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機,把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去完成,而不是聽別人講大道理。
以上
-
3 # 手機使用者59727383043
其實很多人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好事情,原因很簡單,他不是活在一個人的環境中,有些只是無奈的選擇,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
-
4 # 不再入娑婆
知易行難!
小時候,邊遠山區,很多農村孩子從小就是在泥土地上爬著長大的。
他們肚子餓了,隨便看到什麼東西,都會往嘴裡塞,甚至看到雞糞也可能會拿到嘴裡嚐嚐看。
雖然物質條件很差,但是他們的快樂卻常常相伴左右。
只要有幾顆小石頭,就可以坐在那裡玩半天。
城市的小孩子,雖然物質上好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對於快樂的要求也很低。
有時候他們拿到幾本童話書,往那裡一坐就可以看上半天。
大人不屑的東西,小孩子卻樂在其中。
而隨著長大,我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東西,慾望也開始增加了,能讓我們快樂的事情,反而在逐漸變少。
年紀越大,開心的事情越少。
真的是事情本身的問題嗎?
其實是我們的慾望增大了,而慾望越大,煩惱就跟著越多。
我們還要知道,所有靠外在條件獲得的快樂,都會在獲得之後,慢慢的變得不再是快樂。
這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矛盾。
我們從小到大,不停地在追求。
當你想要的結果被追到手的時候,你馬上會發現,這不再讓你感覺快樂了。
裝修完房子,好快樂。
但是,不久之後,也就那麼回事了。
和心儀的愛人結婚,好快樂。
但是,不久之後,也就那麼回事了。
升職加薪很快樂,買到了漂亮的衣服很快樂,吃了一頓大餐很快樂,去旅遊度假很快樂……
但是,不久之後,也就都那麼回事了。
大家有沒有看到,從小學到初中到大學到工作,從這個工作到那個工作,從這個職位到那個職位,從這座山到那座山,從這個風景區到那個風景區……
人生的每一次追求,在追求到了之後,你都會發現,這不是你生命真正想要的東西。
然而我們最不想要的,都不可避免地都來了。
大家都不想要衰老,但是都走向衰老了;我們最不想要死亡,但是到最後都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死亡。
中國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老先生,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給他的夫人寫了一副輓聯。
上聯他寫好了,叫:“人人走向必然,這兒就是必然,誰個例外”。
後來請一個法師寫對聯,法師回覆:
“事事都需放下,哪日不曾放下,何必今朝。”
我們都有自己家裡的鑰匙,但是其實這個家也並不是真正的家。
甚至,連這個身體也不能算是我們的。因為以後都會被大自然收回去。這些東西只不過是暫借給我們的。
我們每天晚上兩眼一閉,“三魂七魄夢中去,不知明朝來不來”。
所以,每天都要學會放下。
人生中,靠滿足外在慾望而獲得的快樂,都是暫時的。
獨自旅行 分割線
為什麼很多人在物質享受的背後,感受到的是精神的空虛?包括很多邪淫的人,在做了某些不對的事情之後,內心的空虛,依舊是無以復加。
他們的內在沒有一個真正永恆的價值標準。
小時候,我們大部分人外出都是靠擠公交車的。那個時候,有些車一旦錯過一班車要等要很久,但是大家也就等了。
而且那時候的車,有時候還有一股柴油味,很難聞。可大家覺得能回家就好,不會去抱怨什麼。
但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了車,交通選擇變得越來越多,偶爾再去等一下公交車的時候,各種不適應,抱怨就產生了。
我們對於一個事情的慾望要求,會隨著自身境況的提升而越來越高。
一旦享受慣了,人的內心承受力、“免疫力”就下降得很快。追求物質的享受,內心承受力就會越來越低,心中的煩惱也會跟著越來越多。
科學發展給我們人類帶來的福祉是非常的多、非常的豐富、非常的精彩。
但是我們要看看:自己的心靈有沒有被這些獲得腐蝕。
如果我們沒有被腐蝕,有或者沒有,都無所謂,那我們就能恰到好處地去享受這些科技帶來的成果。
但如果被腐蝕了,要求慾望越來越高,而我們的心靈反而變得更加脆弱,那就要反思自己的內心,儘快做出調整。
人有慾望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太超過,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正在學佛。
而是說,人活著已經夠累了,放下一些個慾望,讓自己輕鬆一下,自己放過自己,豈不是能活的更舒心一些?
更何況,如今我們都學佛了,有那麼重要的事情要做,哪兒還有心思承載這麼多的慾望?
該丟的丟,該放的放,身上包袱少了,才有力氣奔向那片光明淨土啊。
回覆列表
道理永遠都是紙面上的,事情從來都是事實,就像拿著藥方一天到晚盯著看而不去吃藥,那麼病是不可能好的。同樣,不能夠把道理履行到具體的生活事情上,道理就只能是雞湯了,偶爾看看激動下,其他的該怎麼樣還怎麼樣,並不會有什麼用處和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