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生產力—無形資產
在十幾年前,我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公司的賬面上有無形資產。好奇心爆棚的我,從報表查到賬簿,再從賬簿找到憑證,最後發現原始憑證竟然是購買手機的發票。我諮詢了做賬的同事,說是因為給公司高管配的手機價值比較昂貴(當時高檔手機數萬元),由於手機隨身攜帶並沒有在公司,所以入固定資產不合適,就放到無形資產了,分十年攤銷。
如今,手機的價格已經跌落到幾千元甚至幾百元,進入尋常百姓家,公司的無形資產賬簿裡再也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土地所有權和各種各樣的智慧財產權。
什麼是無形資產呢?
無形資產是指用於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用於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非貨幣性資產。
透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多少錢,手機放在無形資產其實是不合適的。無形資產一般包括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特許權、租賃權等。無形資產的突出特性在於沒有實物形態,它只表明公司擁有一種法定權利,或者是表明公司擁有獲得高於一般受益水平的能力。
幾十年來,發達國家的企業發展方向由資本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變,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代表了企業科技化、現代化的程度。
一、A股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總量和比例
據Wind資料統計的2016年年報,滬深兩市剔除金融行業後,在32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34家賬面沒有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總額從2007年的3014億增加到2016年的23167億,說明企業對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佔總資產比例來看,上市公司中無形資產佔總資產平均比例為4.81%(不含金融行業)。而美國的企業,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20%左右。相比之下,中國的企業的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較低,代表著核心競爭力嚴重不足。
從無形資產佔比來看:楚天高速、皖通高速、四川成渝等高速公路企業佔比最高。比例均超過60%,其中楚天高速的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高達83.51%。
從無形資產總額來看,中國交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巨無霸金額最大。中國交建的無形資產1483億,兩桶油也均超過700億。
單純從數字看,這些坐擁鉅額無形資產的企業,似乎具有更強的科技競爭力。但是,將年報中的無形資產拆解開來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無形資產的含金量
一般情況下,公司無形資產以智慧財產權為主,許多投資者也會想當然的這麼想:無形資產高的企業一定會有更強大的技術能力。然而,就算是拿出A股上無形資產比較高的公司來分析,會發現高額的無形資產並不一定代表了企業的科技含量。目前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中,土地使用權、許可經營權等非科技類的無形資產佔據主流。比如楚天高速74億無形資產中,絕大多數為土地使用權和道路收費權,軟體技術僅有247萬,不足無形資產總額的千分之三。中國交建1483億無形資產中,基本為道路使用權。
因此,從無形資產的實際內容來看,A股公司更多的是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土地所有權、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國內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整體“含金量”並不高。
從個股來看,也有一部分公司的無形資產含金量是比較高的。比如中興通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京東方A和比亞迪等公司智慧財產權金額比較大,也是上市公司中專利數量最多的幾家。事實上,這些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因為油價過高飽受詬病的兩桶油,其實默默的進行著技術革新,在油田開採、煉化等方面,把許多以前只能高價進口的技術裝置中國產化,價格做到最低並反過來進軍海外市場。在頁岩油方面,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在國家能源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中興通訊、京東方A、比亞迪等公司,更是把產品和技術大量的銷售到了國外,並在部分領域保持國際領先。
三、無形資產對科技公司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智慧財產權正是無形資產的核心組成部分,與重資產的傳統企業相比,資訊科技企業理應有更高比例的無形資產。
有關機構對全球十大PC製造商進行了統計,蘋果公司的營業收入僅佔全行業的7%,但其經營利潤卻佔到了全行業的35%。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蘋果公司擁有獨特的無形資產,主要就是專利。再比如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近10%,如今的騰訊,已不是那個靠“山寨”度日的企鵝了,透過收購和內部研發,掌握著大量智慧財產權,並將其變成產生利潤的驅動力。
但是A股上市公司中,資訊科技板塊的無形資產佔總資產平均比例竟然只有3.09%,甚至低於A股平均值。由於國內資訊科技龍頭企業騰訊、百度等公司均在香港或美國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資訊科技公司整體科技含量比較低。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無論是無形資產的絕對金額還是佔總資產的比例都比較高,尤其是無形資產的構成,大多以專利、非專利技術等智慧財產權為主。
在A股,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最高的資訊科技公司是納思達、曉程科技和樂視網。納思達146億的無形資產中真正的智慧財產權含量並不高,有62億為客戶關係和36億的商標權。曉程科技40億的無形資產中,有34億為收購的迦納BXC公司的資產。樂視網69億的無形資產中,有51億為影視版權—當然,這些版權後來的下場眾所周知。
無形資產為0的資訊科技公司是生意寶和中電廣通,很難想象沒有專利技術、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在市場上立足的。
從板塊來看,醫藥、生物製造板塊無形資產分行業最高,平均比例達5.02%。
佔總資產比例最高的醫藥生物製造公司是啟迪古漢、金河生物和濟民製藥。原以為啟迪古漢這樣的醫藥公司會持有高階的醫藥專利技術,開啟年報卻發現1.7億的無形資產幾乎全部是土地使用權。濟民製藥與啟迪古漢類似,無形資產也是土地使用權為主。不過,金河生物的無形資產卻是生物科技公司的典範,7.2億的無形資產中,60%以上為行業領先的生物製藥研發和生產技術,其年報中的介紹也證實了其科技創新能力:這家主營為獸藥的公司高度重視研發,擁有自治區級的研發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為充分吸引高階人才,在北京建立有現代生物學實驗室。與中國農大、華中農大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簽訂了一系列技術合作研發和技術轉讓協議。並且該公司還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獸用疫苗公司,並將其16個已經透過美國農業部批准的產品納入麾下。
透過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統計資料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高科技企業的資產結構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經濟的特徵。這並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中國的產業轉型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四、結論:科技興國,任重道遠
如今,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中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的提升,國家提倡企業轉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而這個轉型過程的引擎就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但是從投資方向來看,當前的經濟增長更多的是透過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所以重資產的傳統企業仍佔大多數。
無形資產正是反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與趨勢的核心指標,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的相關資料說明了技術能力的欠缺。
近年來,中國電子業和資訊科技業正面臨著製造能力上升,但技術能力提升緩慢的困境。缺乏核心技術已經成為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
看不見的生產力—無形資產
在十幾年前,我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公司的賬面上有無形資產。好奇心爆棚的我,從報表查到賬簿,再從賬簿找到憑證,最後發現原始憑證竟然是購買手機的發票。我諮詢了做賬的同事,說是因為給公司高管配的手機價值比較昂貴(當時高檔手機數萬元),由於手機隨身攜帶並沒有在公司,所以入固定資產不合適,就放到無形資產了,分十年攤銷。
如今,手機的價格已經跌落到幾千元甚至幾百元,進入尋常百姓家,公司的無形資產賬簿裡再也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土地所有權和各種各樣的智慧財產權。
什麼是無形資產呢?
無形資產是指用於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用於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非貨幣性資產。
透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多少錢,手機放在無形資產其實是不合適的。無形資產一般包括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特許權、租賃權等。無形資產的突出特性在於沒有實物形態,它只表明公司擁有一種法定權利,或者是表明公司擁有獲得高於一般受益水平的能力。
幾十年來,發達國家的企業發展方向由資本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變,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代表了企業科技化、現代化的程度。
一、A股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總量和比例
據Wind資料統計的2016年年報,滬深兩市剔除金融行業後,在32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34家賬面沒有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總額從2007年的3014億增加到2016年的23167億,說明企業對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佔總資產比例來看,上市公司中無形資產佔總資產平均比例為4.81%(不含金融行業)。而美國的企業,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20%左右。相比之下,中國的企業的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較低,代表著核心競爭力嚴重不足。
從無形資產佔比來看:楚天高速、皖通高速、四川成渝等高速公路企業佔比最高。比例均超過60%,其中楚天高速的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高達83.51%。
從無形資產總額來看,中國交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巨無霸金額最大。中國交建的無形資產1483億,兩桶油也均超過700億。
單純從數字看,這些坐擁鉅額無形資產的企業,似乎具有更強的科技競爭力。但是,將年報中的無形資產拆解開來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無形資產的含金量
一般情況下,公司無形資產以智慧財產權為主,許多投資者也會想當然的這麼想:無形資產高的企業一定會有更強大的技術能力。然而,就算是拿出A股上無形資產比較高的公司來分析,會發現高額的無形資產並不一定代表了企業的科技含量。目前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中,土地使用權、許可經營權等非科技類的無形資產佔據主流。比如楚天高速74億無形資產中,絕大多數為土地使用權和道路收費權,軟體技術僅有247萬,不足無形資產總額的千分之三。中國交建1483億無形資產中,基本為道路使用權。
因此,從無形資產的實際內容來看,A股公司更多的是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土地所有權、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國內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整體“含金量”並不高。
從個股來看,也有一部分公司的無形資產含金量是比較高的。比如中興通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京東方A和比亞迪等公司智慧財產權金額比較大,也是上市公司中專利數量最多的幾家。事實上,這些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因為油價過高飽受詬病的兩桶油,其實默默的進行著技術革新,在油田開採、煉化等方面,把許多以前只能高價進口的技術裝置中國產化,價格做到最低並反過來進軍海外市場。在頁岩油方面,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在國家能源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中興通訊、京東方A、比亞迪等公司,更是把產品和技術大量的銷售到了國外,並在部分領域保持國際領先。
三、無形資產對科技公司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智慧財產權正是無形資產的核心組成部分,與重資產的傳統企業相比,資訊科技企業理應有更高比例的無形資產。
有關機構對全球十大PC製造商進行了統計,蘋果公司的營業收入僅佔全行業的7%,但其經營利潤卻佔到了全行業的35%。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蘋果公司擁有獨特的無形資產,主要就是專利。再比如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近10%,如今的騰訊,已不是那個靠“山寨”度日的企鵝了,透過收購和內部研發,掌握著大量智慧財產權,並將其變成產生利潤的驅動力。
但是A股上市公司中,資訊科技板塊的無形資產佔總資產平均比例竟然只有3.09%,甚至低於A股平均值。由於國內資訊科技龍頭企業騰訊、百度等公司均在香港或美國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資訊科技公司整體科技含量比較低。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無論是無形資產的絕對金額還是佔總資產的比例都比較高,尤其是無形資產的構成,大多以專利、非專利技術等智慧財產權為主。
在A股,無形資產佔總資產比例最高的資訊科技公司是納思達、曉程科技和樂視網。納思達146億的無形資產中真正的智慧財產權含量並不高,有62億為客戶關係和36億的商標權。曉程科技40億的無形資產中,有34億為收購的迦納BXC公司的資產。樂視網69億的無形資產中,有51億為影視版權—當然,這些版權後來的下場眾所周知。
無形資產為0的資訊科技公司是生意寶和中電廣通,很難想象沒有專利技術、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在市場上立足的。
從板塊來看,醫藥、生物製造板塊無形資產分行業最高,平均比例達5.02%。
佔總資產比例最高的醫藥生物製造公司是啟迪古漢、金河生物和濟民製藥。原以為啟迪古漢這樣的醫藥公司會持有高階的醫藥專利技術,開啟年報卻發現1.7億的無形資產幾乎全部是土地使用權。濟民製藥與啟迪古漢類似,無形資產也是土地使用權為主。不過,金河生物的無形資產卻是生物科技公司的典範,7.2億的無形資產中,60%以上為行業領先的生物製藥研發和生產技術,其年報中的介紹也證實了其科技創新能力:這家主營為獸藥的公司高度重視研發,擁有自治區級的研發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為充分吸引高階人才,在北京建立有現代生物學實驗室。與中國農大、華中農大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簽訂了一系列技術合作研發和技術轉讓協議。並且該公司還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獸用疫苗公司,並將其16個已經透過美國農業部批准的產品納入麾下。
透過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統計資料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高科技企業的資產結構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經濟的特徵。這並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中國的產業轉型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四、結論:科技興國,任重道遠
如今,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中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的提升,國家提倡企業轉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而這個轉型過程的引擎就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但是從投資方向來看,當前的經濟增長更多的是透過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所以重資產的傳統企業仍佔大多數。
無形資產正是反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與趨勢的核心指標,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的相關資料說明了技術能力的欠缺。
近年來,中國電子業和資訊科技業正面臨著製造能力上升,但技術能力提升緩慢的困境。缺乏核心技術已經成為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