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6552922676
-
2 # 影片好笑
沒有找到類似的成語,有“惡其胥餘”一說,但總覺得表達得不夠,如果說能不能有,答案應該是能,因為成語就是人創造出來的,就像現在的網路流行語一樣,用得多了就成了,我自己想的是“憎屋及鵲”,烏與鵲某種意義上是反義詞,用“及鵲”比喻由於不喜歡某地或人連其優點也覺得討厭,大概這樣子
沒有找到類似的成語,有“惡其胥餘”一說,但總覺得表達得不夠,如果說能不能有,答案應該是能,因為成語就是人創造出來的,就像現在的網路流行語一樣,用得多了就成了,我自己想的是“憎屋及鵲”,烏與鵲某種意義上是反義詞,用“及鵲”比喻由於不喜歡某地或人連其優點也覺得討厭,大概這樣子
愛屋及烏
近似同義詞:屋烏之愛、
近似反義詞:惡其餘胥、惡其胥餘
出處與典故: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王。“西伯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稱為周文王的,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許多辦法,才得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抬。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擊練兵備戰,又兼併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還把都城東遷豐邑(今陝西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i](即召公),是武王兩個得力的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正式宣佈,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西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京城朝歌(今河南淇縣)。因為商紂王早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多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週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迅速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有些擔憂。為此,他同姜太公商量。對此,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有這樣一段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
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
大意是說:紂王雖死,,武王卻還惶惶不安,因為他知道敵人並未全部肅清,局勢尚難安定。他便召見姜太公,請教該怎麼辦。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不愛那個人,就連他住處的牆壁也討厭。”姜太公的主張是要把敵對分子徹底消滅。(據東漢學者鄭玄注:“胥餘,裡落之壁。”)
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德》也有類似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
這裡的“餘胥,與“胥餘”同義,都作牆壁或藩籬講。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中國民間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中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裡,就有“瞻烏愛止,於誰之家”這樣的詩句,意思是“且看烏鴉哪裡落,災禍就落誰的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事物,就叫做“愛屋及
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