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東家之丘”比喻不認識近在身邊的知名人物。

    此典出自《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是不知而曰然者,何?’另據《孔子家語》:孔子的西鄰不知孔丘為何人,只要有人問及孔子的,他都稱呼孔子為‘東家之丘’。”

    東漢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叫邴原,當時跟隨他學習的弟子有幾百人。邴原既不做官,也不攀高結貴,以學識和品格著稱於世,很受人們的仰慕。

    邴原年少的時候很苦,十一歲時父親就死了。家裡一貧如洗,他又是孤兒,生活十分艱難。邴家的鄰居是一位教書先生,一天邴原邊哭邊經過他的家門。先生見邴原哭得傷心,便問題:“喂,為什麼哭呀,快告訴我!”

    我非常羨慕其他的孩子跟你學習,但是我沒有父兄,交不起學費,不能跟你讀書,所以很傷心……”

    先生被他的求學精神感動了,便安慰他說:

    “只要你有志氣,肯下功夫學,我不收你的錢,你明天就過來讀書吧!”

    邴原學習非常刻苦,一個冬天就背誦完了《孝經》、《論語》,先生非常喜歡他。

    幾年之後,邴原長大了,便想離開家鄉到外地投拜名師。他積攢了一點旅費,背上書袋,投到安丘縣的孫崧門下,孫崧推辭說:

    “邴原啊,不是我不肯收下你,只是我確實不適合做你的老師,你的家鄉就有一位著名的大學者鄭玄,他住在高密縣,和你家同屬青州。鄭玄縱覽古今,博聞強識,是當今學子的楷模。你卻捨棄他而跋涉千里跑到這裡來,豈不是像從前孔子的鄰居一樣,不知道他的名氣,只認識他是東家的那個‘丘’嗎?如今你不也是把鄭玄看做是當年‘東家之丘’了嗎?”

    邴原辯解說:“先生之言確實是苦口的良藥,但您沒有理解我的心意。人各有志,因而所追求的東西不一樣。因而才會有登山採玉的,有入海採珠的。你能說登山的人不知道海的深淺,入海的人不知道山的高矮嗎?先生說我將鄭玄看成了東家丘,那一定覺得我是西家的愚夫啦?”

    “不,不,”孫崧連忙解釋,“你們那裡的許多人我都認識,真的沒有發現沒有像你這樣的求學者。你有很高的志趣,我不如你呀,不如我送你一些書,你另請高明吧!”

    邴原只好收下孫崧送給他的書,辭別孫崧,另外求學去了。發憤忘食“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十分勤奮。

    此典出自《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楚國葉縣的縣尹沈諸梁去拜訪孔子的學生子路,請他談談對孔子的認識。沈諸梁滿懷希望而去,但是子路一言不發,他只好怏怏而回。過了幾天,子路把這事如實地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後非常生氣,埋怨子路道:“你為什麼不說呢,他在研究學問的時候,非常刻苦,甚至連飯都忘了吃,等到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的時候,就快樂得忘記了憂愁,不知衰老將要臨頭了!”子路面有愧色地說:“老師,我當時糊塗,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現在我明白了,今後如有人再問老師的為人,我一定照老師的話回答。”孔子聽後笑著說:“好,好,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蠶的生長過程和吐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