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143889379

    檸檬種植方法:

      一、換盆換土:盆栽檸檬在春季3月至4月必須翻盆換土。若花盆太小,可換適應的花盆,若花盆還適合,可原盆換上新泥土,換盆換土時應施底肥。

      二、春季修剪:在春季結合換盆進行春剪,剪去內膛枝、枯枝敗葉、病蟲害根葉、徒長枝,以利植株掛果。

      三、合理施肥:檸檬植株開花前和掛果後,要多次追肥,每月施多元素花肥一次,每半月噴花卉營養液一次,保證果實不易脫落,個大色亮。

      四、防止落葉:落葉影響檸檬結果,為避免落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忌澆水忽多忽少。

      五、中午遮陰:在檸檬植株開花後至掛果前,當中午氣溫超過30 ℃時,應該遮陰3個小時左右,否則影響正常形花,也妨礙植株掛果。

      六、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是多掛果的重要措施,授粉最好在花瓣長開後及時進行,每天上午9點鐘左右進行這項工作,效果較好。

      七、防治病蟲害:夏秋季是病蟲害多發季節,應進行防治。防治病蟲害要做到防重於治,每半月噴花葯一次,噴灑時間為上午9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中午烈日不宜噴灑,防止藥害。

      八、重點保果:坐果後根據植株大小,留數個或數十個無病蟲害、旺盛建壯果實,其餘摘除,殘花隨見隨摘,使養分集中到幼果。

      九、正確越冬:在整個冬季要把盆栽檸檬放在5℃至10℃環境裡越冬,每天應使植株接受充足的光照,平時澆水加以控制,盆土經常處於微幹狀態,以免根系腐爛,為結果奠定好基礎。

      佛手種植方法:

      佛手扦插、嫁接、高壓繁殖均可。扦插時間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從健壯母株上剪取枝條為插穗,約1個月可髮根,兩個月發芽,發芽後即可定植。也可用長枝扦插,取3~4 年健壯枝條,剪成長50cm作插穗。

      1.扦插繁植

      插條準備:扦插前應選7~8年生健壯的母樹,剪去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老健枝條,剪除葉片及頂端嫩梢,截成長17~20cm的插條,扦插的成活率在90%以上,苗子生長也很健壯。凡幼樹枝條或徒長枝,不可用。因這類枝條栽後常常不易結果。

      整地---苗床最好選擇土壤較厚的沙土,以便將來取苗。地選好後,深耕耙細,施人畜糞水,作成寬1.3m的高畦,畦溝寬約30cm,深約20cm。

      種植季節---春季2~3月及秋季8~9月均可扦插,以秋季扦插最好。秋季扦插當年就可長根,第二年春季發芽後生長迅速;

      扦插---插時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3~27cm;按株距15~17cm將插條插入溝入,切不可插倒。通常每畝約需插條12000~15000根(我們那小菜園也沒多大,何況我們也不能都栽這種植物,自然有幾棵便足夠了)。插後覆土壓實, 使先端一個芽苞露出土面,土幹要淋水。

      苗期管理:插後要隨時澆水灌溉;並要搭棚遮蔭,雨水多時要做好排水工作。苗高7~10cm時,將叢生的弱苗除去,每株只留壯苗一根。及時除草,追施清淡人畜糞水或硫酸銨3~4次,培育一年即可移栽。

      2.嫁接繁殖

      在春秋兩季進行。用香櫞或檸檬作砧木較好。砧木一般用扦插或播種繁殖.嫁接方法有:

      靠接法---8~9月上旬進行,砧木選莖部直徑2~3cm,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4~5年生植株,在莖基部分枝的下面切去分枝,僅留一個分枝, 再在切去分枝部位的一邊向下削去一些皮層,然後選上一年春季或秋季發生的枝條作接穗,粗細和砧木相似,長5~7cm, 在接穗下部的一邊亦削去下面的部分皮層,再將砧木的切面靠在接穗的切面上,使兩面密合、中部用塑膠薄膜縛緊,約一週後即能癒合。愈後後剪去介面以上的砧木部分。

      切腹接法---在3月上、中旬將砧木在地面以上5~7cm處剪平,用嫁接刀削光,選光滑部分稍帶木質處作斜切面,深1~1.5cm。接穗要留2~3個芽,並將下端削成1~1.5cm長的楔形, 然後將砧木切口一邊與接穗切皮對直,緊密地插入砧木之切口內,用塑膠薄膜捆紮,一般半月後就癒合並抽芽出長。這時須鬆土除草。45~60天后, 開始抽梢,此時須將包紮物除去,否則新梢易彎曲。

      栽培

      佛手施肥應根據樹齡大小、生長好差而定。一般頭3年在3~8月每月宜施一次速效有機肥;進入盛果期後一年可追肥3次,分別在花前、幼果期和採果後及時施入麩餅、堆肥、人畜糞尿並加入磷鉀肥或複合肥,尤其要注意施好冬肥。

      佛手在未進入結果期應施好攻梢肥:即在發春梢、夏梢、

      秋梢前10天施一次速效化肥及農家肥,一般每株施尿素約30g,磷肥100g與5kg雞牛糞拌勻後,結合中耕除草,開挖寬30cm,深25cm的環狀溝施下,覆土蓋嚴。9月份後不能施肥,防止晚秋梢徒長。

      佛手種後第二年就可進入結果期,可連續收果30年左右。每年應施肥四次,第一次花前肥,宜在3月中旬施下,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kg;第二次在開花盛期,需肥量較大,每株施腐熟雞牛糞5kg、尿素150g;第三次在“小暑”前後施壯果肥,重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提高產量,每株施複合肥1公斤與腐熟雞牛糞5kg混合施下,同時用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50kg噴施一次葉面肥,對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膨大十分有利。第四次施採果肥;9~10月份採果後,在植株的兩邊沿樹冠滴水線開挖寬40cm,深40cm的對稱溝,每株施腐熟雞牛糞10kg,複合肥1kg與混合後回坑。

      整地定植

      扦插苗或嫁接苗培育一年後,幼苗高達50cm時,春秋兩季都可定植,以2月份氣溫開始轉暖,新芽即將萌發時較好。一般熟地,先理好四周排水溝,按株行距各約3m挖窩,若利用田邊地角栽種可稍密,窩徑50cm左右,深30cm,窩內泥土要細,最好用三角形排列。每窩栽苗一株,必須栽正,鬚根向四面伸展,用細土壅根,向上輕提數次,使根與土壤緊接,再覆蓋細土踩實,最後覆土稍高於地面。

      田間管理

      栽後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一次春肥在現蕾以前,第二次春肥在夏至前後,肥料一般以人畜糞水和菜餅為主,在第二次追肥時,有的地區用250g尿素加500g過磷酸鈣混合加水100倍,用噴霧器進行一次根外追肥,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肥大。第三次冬肥在10~11月佛手採完後,重施較濃肥料,以菜餅、牛馬糞、過磷酸鈣堆漚之後施用最好。主產區群眾經驗,佛手冬肥最關鍵,冬眠可使佛手越冬期不掉葉子,次年春即開始開花。若冬肥不足,越冬期葉子掉了,次年春才開始和或者、開花,夏季果實不多,影響產量。根據佛手的根多橫向生長,其側根和主根入土淺的特點,中耕不宜深挖,以免傷根.冬季應進行覆土雍兜一次。

      佛手開花期,可將多餘花和雄花打下去,每一短枝只留1~2朵。或待結出幼果時,再摘去更為保險。

      清園---冬季清除落葉、殘枝。生長期隨著摘除嚴重的病葉,集中深埋或燒燬,以免病菌的再次侵染。

      開溝排水---地栽佛手園四周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增強土壤的通透性。

      施肥---肥料是培養健壯樹座的基礎。秋後要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2500~3000kg,追肥要適當控制氮肥,增施鉀磷肥和微肥。

      保葉保果---葉面噴氮、磷、鉀肥及微肥和綠芬威,始花期和盛花期噴施硼砂,提高葉片的壽命和光合能力,促進枝條成熟和養份積累,增強植株抗性,增加產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姓男孩如何取名?